第2082章雾里看花
里斯隐隐有些紧张,没有特别理由,纯粹就是因为人多,一旦人多,事情就容易脱离他的掌控范围。
但是,看着眼前眉飞色舞、兴高采烈的安森,里斯也不由受到感染。
他现在有些明白诺亚的意思了,戛纳的确不一样,似乎不需要担心。
不止安森眼里的世界不太一样,他人眼里的安森似乎也不太一样——
“什么!真的假的!”
“我听说,当年‘趣味游戏’在卢米埃尔大厅放映的时候就有一批观众中途愤而离场,人人都说那是一场灾难。”
“你的意思是,这是哈内克的意图,他希望看到这一幕?”
叽叽喳喳地,不止那个光头,隔壁一列队伍里的人们也添加讨论,他们可以看到安森,却没有大惊小怪。
安森也显得理所当然,“对。我阅读的一篇访谈里,哈内克是这样说的。他其实内心深处希望观众离开,因为这意味着观众的道德底线被触碰到了,他们无法接受这样直白赤裸的暴力,拒绝观看电影。”
奈尔斯傻眼,“那留下来的观众呢?”
安森轻轻耸了耸肩,“从哈内克的创作意图来看,留下来的话就意味着已经开始习惯甚至接受这个暴力的世界。我想,这不是好事,他显然非常失望卢米埃尔大厅居然有那么多人留下来。”
哇!
一片惊呼,可以第一时间感受到熙熙攘攘的议论声,一张张脸孔上写满了错愕,争论更加汹涌起来。
奈尔斯露出一个苦笑,“虽然不想承认,但我的确是一口气看完的,尽管我觉得被冒犯了,甚至心理不适,但我还是看完了。”
安森歪了歪头,“当你承认这一点并且开始思考和反省的时候,事情已经不一样了。我想这就是哈内克电影的力量,那些镜头语言本身就是具有冲击力的,某些时候甚至比剧情本身更加残忍更加深刻。”
奈尔斯不由多看了安森一眼,“老实说,我以为你会前往‘赛末点’首映式。”
安森笑了,“那里人山人海,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我就没有必要凑热闹了。”
奈尔斯,“但他们都不是安森-伍德。”
“噢,谢谢,有一点感动。虽然我知道你是在反讽。”安森才说完,奈尔斯再次慌张起来,这让安森直接笑出声,摆摆手,“玩笑,我只是开玩笑。”
“我的意思是,作为演员的安森,在其他场合都可以看到,但这里是戛纳。戛纳!”安森无法控制自己的跃跃欲试,“这是我第一次全程参加完整的电影节!”
奈尔斯,“全程?”
安森,“对,从开幕式到闭幕式的全程。我研究排片研究了好几天,终于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时间表。我尽可能避免贪心,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但全方位好好享受一下电影节氛围。”
奈尔斯:
忽然之间,他有些内疚。
他们一直在调侃安森作为影迷的热情,不管最初原因是什么,但内心深处其实都带着傲慢与偏见,因为他们不相信高高在上如安森,居然也会和他们这些普通影迷一样真心实意地喜欢那些电影作品。
然而,安森也是一个普通人,在喜欢电影这件事上,他和他们都是一样。
难怪人们总是说,好莱坞、名利场总是雾里看花看得不真切,好的坏的都是一样,如果仅仅依靠道听途说,那往往不是真实的,只有拉近距离之后,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亲身经历,才能够触碰到些许真实。
“那么,‘与歌同行’呢?”奈尔斯抓住一个关键。
安森扶额,“尽管遗撼,但那一天必须清空出来,以至于我不得不放弃一种关注单元里的两部作品。上帝,我恨工作。”
奈尔斯一愣,不由直接笑出声,“这一点我能够共鸣,我也痛恨工作。蔚蓝海岸的度假也变成一种折磨。”
看着安森不相信的眼神,奈尔斯说,“第一天第二天,期待满满,兴高采烈,但相信我,从第三天开始就坚持不住了,再往后一点几乎看不下去,只希望这见鬼的电影节尽快结束。”
“但是?”安森接了一句话。
奈尔斯略显无奈,“但是电影节真正结束的时候又有一种空虚感,疲倦过后的怀念,不需要花费多久,不由自主开始期待明年再次前来戛纳。一切就是一个循环。”
“如同人生一样。”安森说。
奈尔斯微微一愣,直接笑出声,“的确,如同人生一样。”
2005年,初夏时节,第五十八届戛纳电影节徐徐拉开帷幕。
在铺天盖地沸沸扬扬的镁光灯聚焦之中,“赛末点”率先登场,伍迪-艾伦携手斯嘉丽-约翰逊闪亮登场,为一年一度的电影狂欢派对吹响开启的号角,群星汇萃的红地毯杀死无数菲林,滚滚热浪全面引爆。
也许有人试图否认试图视而不见,但摆在眼前的事实就是,好莱坞电影的号召力和话题性确实令人赞叹。
自千禧年以来,戛纳电影节一直试图利用开幕式电影制造话题吸引目光,但始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直到今年,首次走马上任的蒂耶里-福茂背负压力和骂名,向好莱坞伸出橄榄枝,邀请到了伍迪-艾伦——
在一片疑虑和担忧的声音里,“赛末点”大获成功,法国媒体集体高潮,甚至有人喊出“这是‘安妮-霍尔’以来伍迪-艾伦的最佳作品”。
当然,如此赞誉略显夸张,但媒体还是普遍认同,这是伍迪十年以来最佳,重现老爷子的黑色幽默。
为此,媒体记者纷纷围堵伍迪-艾伦,询问他为什么拒绝进入主竞赛单元,这完全是一部具备竞争力的作品;伍迪轻描淡写地表示观众喜欢电影才是最重要的,但很快戛纳坊间的流言就慢慢传播开了。
其实,伍迪对“赛末点”欠缺信心,尽管他自己非常满意非常喜欢,但自1997年的“解构爱情狂”以来,他拍摄了七部作品,毁誉参半,挑剔苛刻的影评人始终逮着他不放,纷纷攻击他已经过了创作巅峰。
所以,伍迪答应前来戛纳,但拒绝进入主竞赛,就是为了避免遭遇围剿攻击。
却万万没有想到,“赛末点”强势反弹,一扫近年的低迷与困顿,回春来得如此突然也是完全没有心理准备。
伍迪毫不掩饰自己对斯嘉丽的赞赏,“赛末点”的灵感缪斯就是斯嘉丽,这也是电影焕发新生的原因。
在一片沸沸扬扬的喧嚣和嘈杂之中,主竞赛单元的第一炮“隐藏摄象机”似乎被遗忘在角落,悄悄登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