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刘备为蔡邕所重,真吾婿也(求追订求月票)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蔡邕自个儿就是个不畏权贵折腰的性子,哪怕明知道会得罪权贵也会直言上疏。
即便“亡命江海,远迹吴、会”,也不改秉性,只要我不死,我该弹劾你依旧会弹劾你。
故而。
对刘备鞭打督邮、暴揍京将、罢免腐吏、惩杀豪贼、怒杀奸宄等等在旁人眼中“恣意妄为”的举动,蔡邕不仅不认为刘备没规矩反而还认为刘备干得漂亮。
换而言之,刘备干了蔡邕想干又没能力干的事。
蔡邕以文名扬于世,也只能以讲道理的方式来弹劾不法,若讲的道理没人听,蔡邕也没办法应对。
刘备却与蔡邕不同,虽然刘备也喜欢跟人讲道理,但刘备讲的道理若是没人听,刘备就会使用武力。
在蔡文姬一事上,黄琬其实误会了蔡邕。
由于蔡文姬自幼跟着蔡邕颠沛流离、兼之及笄三年后都未寻到良配,蔡邕心有愧疚,这才撒网式的为蔡文姬求觅良配。
然而慕蔡邕之名愿意求娶蔡文姬的虽然很多,但付出实际行动的却一个也无。
譬如河东卫氏,给蔡邕来信时吹得天花乱坠,更许诺族中少有贤名的卫仲道娶蔡文姬为妻。
卫仲道自小就是神童,蔡邕在洛阳时就有听闻,故而对卫仲道也很满意。
本以为这桩婚事成了,结果卫氏又以宦官势大,缓个几年也不急为由一拖再拖。
蔡邕虽然很气但也无奈,毕竟当初得罪的权贵实在是太多了,连蔡邕本人都不得不避祸江海,卫氏会有顾虑也很正常。
可蔡文姬早已及笄,卫氏能拖,蔡邕不想拖。
恰巧这个时候,黄琬派人为刘备说媒。
虽然刘备出身寒微,但不畏权贵,敢鞭打宦官的义子,敢揍大将军属将,这秉性直接就让蔡邕动心了:这简直比老夫当年还猛啊!
于是蔡邕兴冲冲的就带着蔡文姬返回陈留古宅,准备找个机会跟刘备见个面,看看黄琬口中的奇才是何等英雄豪杰。
不曾想,刚回陈留不久,洛阳就发生大事,外戚势力和宦官势力都被灭了。
蔡邕昔日得罪的权贵或死或逃或失势。
闻讯后,不仅有陈留及周围大族派人来说媒,河东卫氏也急急派人来寻蔡邕。
这让蔡邕颇为不爽:我还活着都如此势利,我死了岂不是得将我女儿赶出家门?
正好董卓派人征辟蔡邕为博士祭酒,蔡邕又闻刘备因诛杀外戚宦官有功而被天子拜为皇叔,遂决定响应董卓的征辟。
本就欣赏刘备一介寒微出身就敢不畏权贵,如今更是成了大汉皇叔。
这样的英雄豪杰,蔡邕自然不愿错过。
蔡文姬对刘备亦有好奇。
有蔡邕这个得罪权贵被迫逃亡江海的亲父经历在前,蔡文姬是很难想象是何等英雄豪杰竟能将洛阳的权贵踩在脚下!
更令蔡文姬惊叹的是:刘备还不到三十!
司空府。
董卓今日的心情颇为不错。
原本以为蔡邕会拒绝征辟,没想到蔡邕会欣然应就,更是几乎没有任何迟疑眈误就驱车来洛阳了。
这让董卓不由暗暗得意:我连蔡邕都能召之即来,这难道还不能说明我在士人眼中的名望地位吗?
我,董卓,大汉司空,士人垂首,天下名望!
若董卓得知,如果没有刘备蔡邕压根不会来,甚至于今日赴宴都只想侧面了解刘备,估计有多得意就会有多沮丧。
虽然不是专门为了董卓而来,但蔡邕还是挺给董卓面子的,并没有因为董卓武夫出身就心存鄙夷,反而还盛赞董卓奉密诏扶立新君之举。
与蔡邕聊得越久,董卓越是开心。
又以蔡邕为侍御史,参与皇帝巡狩,承担查处诸候王案件、提拔地方贤吏等职能。
蔡邕亦是欣然接受。
聊到兴致处,董卓忽又问道:“听闻蔡公有女待嫁,州郡大家纷纷求娶,今日洛阳城外为求蔡公之女者,更是车马不息。不知蔡公可有中意之人?”
原本董卓是不关心这事的,只因董卓的侄儿董璜听闻蔡邕要入洛阳后,竟私下寻到董卓,欲求娶蔡邕之女。
若不是因为董家几兄弟目前就一个成年男丁,董卓都想将董璜揍一顿了。
我刚把蔡邕征辟入洛阳,你就要去求娶蔡邕之女,万一将蔡邕吓跑了,你赔个蔡邕给我啊。
最重要的是:董卓还自吕布口中得知刘备也在求娶蔡邕之女。
眼下董卓尚未完全掌握权势,董卓还没傻到为了个女人就去得罪刘备。
不得不说,吕布挺会来事儿,也知道谁才是爷,道德底线十分灵活。
更故意在董卓面前提及刘备之所以会留在洛阳不回雍州是因为有意求娶蔡邕之女。
说者有心,听者有意。
董卓一听刘备也在求娶蔡邕之女,瞬间就打消了要为董璜求娶蔡邕之女的想法,更有意向刘备示好。
若让刘备抱得美人归,以后让刘备帮点忙,刘备总不能拒绝吧?
听董卓询问,蔡邕沉吟了片刻,不答反问:“不知董司空以为,刘皇叔此人,为人如何?”
蔡邕中意之人竟然也是刘备?
董卓暗道侥幸。
我若今日强行为董璜求娶,岂不是将刘备和蔡邕都得罪了?
还好有我儿奉先今日提醒,否则我犯大错矣!
这义子认得值,今后要好好培养。
不象我那侄儿,整天就想女人,男儿大丈夫当以功名为重,何患无女人乎!
想到这里,董卓立马换了副笑脸,将刘备在西苑的话改了改,道:“刘皇叔,乃真英雄也。大汉若无刘皇叔,只会让尸位素餐之辈窃居高位,以至于殿陛之间,禽兽食禄;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无一贤才能辅佐天子,安定万民。”
蔡邕不由肃然起敬:“没想到董司空竟如此盛赞刘皇叔?我亦久闻刘皇叔之名,若能得之为婿,我愿足矣!”
一听这话,侍卫的吕布不由暗思。
不仅义父盛赞玄德,蔡公也意在以玄德为婿,看来今后得多与玄德走动。
也不知道玄德父母是否健在、是否去过并州、是否有刎颈之交,可惜玄德每次都避而不谈。
玄德又无子,不然我可将女儿嫁给玄德之子。
要不将女儿嫁给玄德义弟?可万一让玄德误会我占他便宜,岂不是坏事?
要不,让义父认蔡公为义兄,这样我算蔡公的义侄?也就是蔡邕之女的义堂兄?也就是玄德的,呃,有点乱,理不清了。
就在吕布胡思乱想之际,又听见董卓和蔡邕在讨论六礼流程。
闻听刘备还要走流程,吕布不由脱口而出:“刘皇叔要镇守雍州,讨伐叛乱,哪有时间等?”
董卓、蔡邕皆是一愣。
吕布话糙理不糙,时间久了,变故太多。
董卓不由细思:何进之所以会被宦官反杀,就是谋事太久给了宦官机会,且刘备身兼重任,也不会在洛阳坐等太久,必须在刘备返回雍州前将这事办妥,才能让刘备承我之情。
蔡邕同样细思:刘皇叔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从无名之辈闻名天下,若闻刘皇叔尚未娶妻,慕名而往者必不会少,必须在刘皇叔返回雍州之前办妥此事,最好能让文姬直接去雍州,如此我才不怕得罪了权贵后又眈误文姬。
两人虽然顾虑不同,但都认为要让刘备返回雍州前就办妥婚事。
然而婚嫁之礼又让蔡邕感到苦恼:“自古以来,自受聘成婚之期,各有定例:天子一年,诸候半年,大夫一季,庶民一月。刘皇叔虽非诸候,但也是天子所认皇叔,即便不能半年,至少也得一季,否则世人或会误以为刘皇叔不谙礼数。”
吕布直言而笑:“蔡公为何非得让刘皇叔在洛阳娶妻啊,难道就不能先将女儿送到长安另居别馆?届时莫说一季,半年也成啊。”
说完这话,吕布暗暗得意:玄德,你可要感谢我。只要蔡邕之女到了长安,谁还敢跟你抢?
蔡邕闻言一喜:“都亭侯言之有理。可让我从弟蔡谷置办车马,先将我女儿送入雍州,再择吉日成亲,如此既不会眈误刘皇叔镇守雍州,又不会让刘皇叔失了礼数。”
董卓也笑道:“我儿奉先果然聪慧。之后有蔡公从弟代为操办诸事,蔡公也可安心留在洛阳助我辅佐天子,安定万民啊。”
吕布心头更是兴奋,故等酒宴结束后,又自请护送蔡邕回洛阳的府邸。
董卓不疑有他,让吕布好生护送,不可让失了礼数。
吕布暗喜,一路热情的与蔡邕攀谈。
因为吕布方才献策让蔡文姬先去长安另居别馆,解决了蔡邕的心中顾虑,故而蔡邕对吕布也颇有好感。
见时机成熟,吕布又趁机道:“我自小孤苦无依,未有长辈教我礼数,诸士人也都鄙夷我出身寒微,今日有幸与蔡公相识,实乃幸事!”
“蔡公又不嫌我粗鄙,我心甚感激。我虽然只是一介武夫,但也知恩图报,如蒙不弃,我愿请为蔡公之女义兄。今后蔡公的事,就是我的事。”
若不是已经认董卓为义父了,吕布都想直接认蔡邕为义父了。
蔡邕被吕布给绕懵了,道:“都亭侯说笑了,你乃董司空义子,老夫岂能让小女认你为义兄?这若是传出去,董司空或会误以为你与老夫私结朋党。此话不可再提。”
吕布的脑神经压根就没蔡邕这么多弯弯绕绕,只坚持心中所念:要跟刘备搞好关系,万一今后董卓失势,还能再投刘备。
至于会不会被董卓误会私结朋党,那是董卓应该考虑的,不是他吕布应该考虑的。
真男人外耗就够了,坚决不能再内耗!
见蔡邕不愿,吕布又道:“蔡公勿忧,此事你知,我知,刘皇叔知,天知,地知,再无人知。”
蔡邕更懵了:“为何还要刘皇叔知晓?”
吕布笑道:“我素敬刘皇叔。徜若义父今后与刘皇叔起冲突,而我又为蔡公之女义兄,亦可劝阻争端。蔡公不反对,那就是答应了。蔡公既然中意刘皇叔,我这就去向刘皇叔报喜。”
蔡邕欲言又止,虽然觉得不妥,但也没再出言反对。
吕布所言也有道理,万一今后董卓跟刘备起了冲突,有吕布相助也可劝阻争端。
沉吟后,蔡邕遂道:“那就有劳都亭侯向刘皇叔传达老夫之意了,老夫明日会在府中设宴,请刘皇叔务必前来。”
吕布大喜,将蔡邕送回府邸后,便策马直奔刘备军营。
未到营门,就扬声大呼:“玄德可在?我有惊喜与你同享!”
由于刘备营门前的街道基本没啥人敢走,再加之吕布的嗓门又极大,即便在中军帐中,刘备也能听到吕布的呼声。
“四弟啊,你的骑射武艺,还能更上一层楼吗?”刘备看向一旁的赵云,头疼不已,这吕布都成董卓的义子了,怎老往我这跑?
赵云讪讪一笑,也知道最近吕布总是来寻刘备:“大哥,这骑射武艺到了后面,就只能拼谁的武器装备战马更好了。”
“唉——”刘备揉了揉太阳穴。
若换个猛将谋士能如吕布一般主动热情,刘备高兴都来不及。
可偏偏这是吕布!
那临阵投敌、见到董卓就认义父的劲儿,看得刘备都忍不住头皮发麻。
片刻后。
吕布风风火火的闯入大帐,还提了袋珠宝,道:“玄德啊,我给你带来了两个惊喜。”
不等刘备询问,吕布就直言道:“这第一个惊喜就是,我现在是蔡公之女的义兄了。”
哈?
这是惊喜?
这是惊吓好吧!
“蔡公答应了?”刘备不由惊呼。
吕布得意道:“虽然没有点头,但也没有摇头,玄德你放心,此事只有你知、我知、蔡公知、天知、地知。”
刘备松了口气:“那第二个惊喜是什么?”
吕布更是得意:“第二个惊喜就是,蔡公已经同意择你为婿,还准备将女儿送到长安另居别馆。”
紧接着吕布又抢声道:“玄德,你可得感谢我。是我提议让蔡公先将女儿送到长安,再择日成亲的。蔡公明日还会在府中设宴,请玄德务必前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