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别提李勤松家中人口众多,纵然妻子再如何擅长生财之道,日子也不是好过。
如今他们俨然将马兴看成了自己最后的救星。
送走了龚常德,马兴转头就带着李勤松直奔着听报司衙门去了。
听报司还没来得及修葺。
马兴站在眼前破破烂烂大门前的时候,还有些震惊。
“竟然都破成了这般模样吗?”
李勤松干笑了两声,无助的搓了搓手。
“我朝初立至现在,国库一直空虚着,实在是腾不出银钱来修葺这些地方。”
“工部几乎日日往咱们户部递送报账的单子,每每都被咱们户部给压了回去。”
“现在也就只有这模样了。”
马兴沉默了好半晌,终究还是叹了口气。
“那批匠人何在?”
李勤松立马打起了精神。
“那批匠人我已经让人带过来了,他们随后就到。”
听报司衙门这般模样,昨天安置这批匠人的时候,李勤松和龚常德两人费了好大一番功夫。
毕竟人都到他们手里了,当然不能够再往工部送回去。
谁知道工部会不会出尔反尔,将他们的人扣下转头就不承认了呢?
马兴往衙门里走去,四处转了一圈,随处可见的蜘蛛网,以及破了好些个大洞的屋顶,甚至往后院去,马兴还能够看到长满了杂草的荒地。
至于房子?
不好意思,没看见。
他只看见到处漏风的棚子。
这样的环境拿来当衙房,别说是马兴打心里嫌弃了,若是御史台的那群人这会儿过来,恐怕都得怀疑是不是被马兴给忽悠了吧?
好巧不巧的,马兴这边刚刚巡视完毕,只听见前院门口传来了人声。
走出去一看,正对上了左工他们那些震惊的面容。
显然左工他们也没想到自己接下来办公的场地环境居然会如此严峻。
当初在朝堂上他们喊的有多卖力,现在看到这环境之后,就有多么的心碎。
左工轻咳了两声,无奈的看向了马兴。
“马大人,这就是听报司的衙房?”
马兴干笑两声,也知道是自个儿理亏。
“这不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吗?户部刚划下来的地方,还没来得及让工部那边修葺呢。”
左工欲言又止,过了好长时间才说道。
“但这房屋修葺不是小事,我们如今总得有一个容身之所吧?”
就说前院这一排衙房吧。
房屋老旧不说,窗户还漏风,就连墙角不少地方都长满了青苔。
跟他们之前御史台的衙房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可如今他们已经在朝堂上说出了裁撤御史台的话,总不能继续回御史台呆着吧?
况且纵然他们想回去,都察院的那群人能乐意?
今天他们前脚刚走,后脚都察院的人就过去将御史台的地方全都占了。
但凡左工他们几个今天提前来看看情况,也不至于现在就收拾包袱急吼吼的过来呀。
一时之间,尴尬的气氛在众人当中蔓延。
李勤松也觉得脸上颇为挂不住。
“诸位大人,眼前的困境都是一时的,咱们今日先让工部匠人将前院这几处地方收拾出来。”
“大家先暂时安置着,如何?”
李勤松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左工他们也只能点头答应。
只是进院子的时候,众人的脸色还是有些不大好看。
虽说他们当中有的人图的是马兴给的俸禄,有的人图的是自己今后的梦想。
但这跟现实差距的也太大了吧。?
幸好没过多久,工部的那批匠人就陆续抵达了。
马兴也不跟他们废话,当即招呼着人,就开始对着眼前这块荒院缝缝补补。
一直持续到了下值时候,才总算收拾出来两间还算能看的衙房。
可从外头往里看去,破破烂烂的气质那是一点没变。
不过总算有了安身之所,这也算是听报司迈出了第一步。
李勤松则凑到了马兴身边,小声说道。
“算上国公爷你上次从工部带回来的匠人,再加上这次工部主动送来的匠人管事们,合计四十二人。”
“这四十二人,今天又该如何安置?”
昨天晚上李勤松他们是将人安置在了吏部。
可今天龚常德才刚去户部上职。
晚上就将这批匠人送去吏部,难免有些打龚常德的面子了。
马兴低头沉吟了一番,随后才抬起头看向眼前这批匠人们。
“想来你们今日也瞧过了,这处衙房的占地不小,日后后院就是你们活动的地方。”
“你们若是想以后待的简省舒服些,我的建议是,今夜赶工干活。”
这话一出来,底下的那批匠人们顿时神色各异,议论纷纷,甚至有的人脸上直接出现了不满之色。
但当着马兴的面,众人也都是一副敢怒而不敢言的模样。
最后还是几名管事的走了上来。
打头的管事长得一副富态模样,马兴对他印象极深。
此人名叫李金城,做事圆滑,也是管理这批匠人们的老手。
“国公爷您有所不知,咱们这批匠人今天已经赶工了一天,若是夜间还要继续赶工的话,只怕……”
马兴瞥了他一眼,对方的话瞬间憋回到了喉咙。
而马兴却只是似笑非笑的说道。
“你们初来乍到,今天这么多人收拾出来两间房间,已经实属不易。”
“但是日后你们可是得常年待在后院的,那后院收拾的爽不爽利,环境如何,跟你们可是休戚相关的。”
“前院的衙房大家就别想指望了,那是大人们办公的地方。”
“后院你们修建的进度如何,不在我考虑范围之内,你们修建的快一日,便能够进去多住上一日,若修建的慢上一日,这吃住都在荒地当中,也同我无太大关系。”
眼见着下面这群将人们脸上逐渐露出愤怒神色,马兴突然话头一转。
“想来你们昨日被带来的时候,没人同你们说说咱们户部的待遇。”
“在我们户部当值的匠人,每月发放一两银子,四季衣裳各两套,包揽吃住。”
“另外,有夜间赶工者,每月可多领一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