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毛认真的思考起来,好半天才想通。
“谢谢你师傅。”
陈军拍了拍大毛的肩膀,“你喊我一声师傅,我不只要教你养家糊口的本事,在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师傅还得帮你解决,不然你以为,为什么从古至今,师徒,都是最亲近的关系。”
“好了,干活吧,下了班,好好想想,想好了,和你妈妈好好谈谈。“
三人随后干起活来,一直到下班,也没有再讨论刚才的问题。
晚上回到家里,大毛吃过晚饭以后,还是决定和妈妈好好谈一下。
“妈,你要结婚的事情,我和师傅说了,他和我说了一大堆话,我也想了一下,觉得师傅说的挺有道理的,就是还有问题,我想问一下。“
梁拉第听完大毛的话,没管大毛的问题,首先问了陈军的看法,大毛把今天陈军的话叙述了一遍,梁拉第才问起大毛的问题。
“妈,我想知道,你结婚以后,会不会搬出去住,弟弟妹妹怎么安排?”
对于大毛的这些问题,梁拉第和南易都考虑过,也都想好了怎么办。
“妈妈不会搬出院子,你南叔叔说了,要是结婚了,他就用他现有的房子,和咱们院的人调换一下,看看有没有人同意,如果没有的话,就去找街道办,置换倒座房的房子,我还是会住在这个院子里。
你弟弟妹妹,不用你操心,以后和你就住这个家里,以后等你结婚了,你媳妇要是愿意,就继续住在这,要是不愿意,就搬到妈妈那边去。“
两句话,直接把大毛的问题解决了。
大毛思考了一下,还是点头答应妈妈结婚的事情。
等大毛走了以后,梁拉第捂着脸,流下了眼泪,说实话,她没有想到自己儿子能这么快的就同意,没想到陈军几句话就把大毛说通了,这个师傅做的,真好。
第二天,陈军下班回来的时候,经过中院,看到何大清的门虚掩着,陈军往前走了几步,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就知道是陈雪茹回来了,也就停住脚步,继续往后院走去。
“军哥,回来了。”
谢文娇在厨房忙活着晚饭,听到响动,走出来看了一眼。
“恩呢,娇,陈姨回来了?”
谢文娇点点头,“回来了,我下班的时候,正好碰到何叔带着陈姨回家,晚上,我们去看看吧。”
“好,吃过饭,咱们去看看,红糖准备好了吧。”
“准备好了,就等陈姨回来呢。“
“小陈,过来一下。”
陈军和谢文娇说完话,刚想把自行车推进耳房,刘海中在他家门口喊了一声。
“来了,刘大爷,我把自车推回去就过来。”
“刘大爷,车轮做好了?”陈军到了刘海中家门口,直接问道。
“做好了,你试试,尺寸对不对,不对的话,你和我说,我再带过去改。“
刘海中把一个布袋递给了陈军,陈军打开一看,目测的话,应该可以用。
“那谢谢你了,刘大爷,我先回去试试,你和我说一下,多少钱,我一会带过来。“
“四个一共一块三毛钱。”
陈军点点头,“那我一会再过来。“
提着布袋,陈军就回到了家,去厨房看了看,吃饭好早,陈军就进了耳房,把婴儿车搬了出来,开始把轮子装上试试,看看能不能用。
“军子,这是做啥呢。”何雨柱正好走出来,看到陈军在摆弄一个奇怪的东西。
“一会你就知道了。”陈军没有停下手里的活,继续干着。
何雨柱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也站一边看了起来。
大概二十多分钟以后,陈军把轮子装好了,把车子反了过来,在地上推了推,还挺顺畅,于是问着旁边的何雨柱道。
“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我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你让我说什么。”
陈军拍了拍额头,“这是婴儿车,你看,以后孩子躺在里面,我们要是出去的话,或忙的话,不管是带到哪里,还是放身边,是不是都很方便,推着就能走,放一边也很平稳。”
何雨柱听到是给小孩用的,顿时上心了,家里的那个,没几个月就要出生了,围着婴儿车看了起来,还把陈军拉到一边,自己试了试,还真挺好。
“军子,你这不得给我打一辆啊,我家小子马上要生了。”
陈军翻个白眼,“你家,你就知道你家李美是,要是怎么办。”
“女儿也好,你不是常说,女儿是爹的小棉袄嘛。”
何雨柱直接用以前陈军的话,对付陈军,直接让陈军无语了。
“没问题,你自己准备材料,我没那么多木板,你看,这轮子还是让刘海中在你们轧钢厂找人做的。”
听到陈军的话,何柱直接点头,“,要多少材料,你给我开个单,我去弄。”
“要啥单子啊,你去乡下买几根木头就是了,都不用到木料场,不需要那么好的,能用就行,反正也用不了多少年。“
何雨柱一听也是,最多一两年,等孩子会走,会跑了,在里面也呆不住。
“你现在这个也用不到,不如给我家小弟用。”
何雨柱厚着脸皮直接开口问道。
“过几天吧,里面还没有打磨好,你看,还有刺,两三天的功夫。”
对于给陈雪茹用,陈军也没有意见,第一次做,陈军不熟悉尺寸,慢慢摸索,等第二次的时候,只要有材料,陈军能保证一个礼拜能做出两三辆,这还是下班兼职做的,要是礼拜六休息在家,一个早上就能做一辆。
何雨柱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也帮自己小弟要到了东西,心满意足的走了。
陈军看着何雨柱的背影,没想到何雨柱对自己同父异母的小弟倒是挺好,还知道为他索要东西了。
“军哥,吃饭了。”
陈军把婴儿车搬到耳房,走出来,去洗了洗手,进了里屋,看着桌上今天摆着一条鱼。
“文娇,哪里来的鱼啊?”
“哥,我带回来的,今天回来的时候,看到有老乡,在街边用鱼换东西,我就换了几条,给陈姨那边也送了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