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与两大军事城邦的战斗进入冷静期,白洛城邦终于迎来了又一个宝贵的内部发展窗口。
战争的巨大压力如同一座无形的溶炉,不仅锤炼了军队的筋骨,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化着文明内部的深刻变革。
变革的第一个火花,在熙熙攘攘的中央集市被点燃
随着人口突破一万两千,五座城市和数个海外岛屿通过日益完善的道路与航线紧密相连,白洛城邦的商业活动空前繁荣。
通商司的官方船队与民间自发形成的商队如同勤劳的工蜂,将南工城的铁器、西海岸的咸鱼、
生命之池的谷物、茶岛的茶叶以及新大陆的香料,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每一个角落。
财富在流通中迅速累积,但也带来了新的烦恼。
“长官,我的仓库快要装不下了!”
一位在与威尔人贸易中发家的皮货商人,半是眩耀半是苦恼地向负责市场管理的官员抱怨。
“不是皮货,是钱!是那些陶币!我卖掉三船的皮毛,换回来的陶币足足装了五辆牛车,沉得要死。”
“我只能把它们埋在自家院子的地窖里,每天晚上都睡不踏实,生怕被哪个不开眼的贼给惦记上。”
他的抱怨并非个例。越来越多的富商和工坊主,都面临着“财富的重负”。
陶币作为唯一的交易媒介,其笨重与不便的弊端在日益扩大的贸易规模下暴露无遗。
大额的交易往往需要动用数辆牛车,不仅效率低下,更带来了巨大的安保风险。
与此同时,另一种困境也在城市的另一端上演。
“唉,要是再有二十个陶币,我就可以再买一台新的织布机,把工坊的规模扩大一倍了。”
一名年轻的纺织工匠,看着自己因为订单爆满而日夜赶工的妻子,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有技术,有市场,但缺少激活下一轮扩张的原始资本。
这些看似孤立的问题,都被一个人敏锐地看在眼里一一已经完全融入白洛城邦,并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被鱼任命为通商司顾问的威尔贵族,法比安。
他主动找到了鱼,提出了一个颠复性的构想。
“首领,”法比安在议事厅内,指着一份他亲手绘制的流程图,“我们城邦的财富正在沉睡。
无论是国库里堆积如山的税收,还是商人们埋藏在地窖里的窖藏,它们都只是静止的陶片,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力量。”
“我们完全可以唤醒它们。”
鱼的眼中闪过一丝兴趣:“怎么唤醒?”
“创建一个钱庄。”
法比安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
“一个由城邦担保、绝对安全的财富保管中心。商人们可以把他们笨重的陶币存入钱庄,而钱庄则发给他们一种更轻便、更易于携带的凭证。”
他从怀中取出一张用上等芦苇纸制作的样本,上面不仅有复杂的纹样,还有一个用特殊墨水印上去的代表通商司的印章。
“这种钱票本身没有价值,但它代表着持有者在钱庄里拥有等额的财富。人们可以用它来直接进行交易,远比拉着几车陶币要方便得多。”
“更重要的是,”法比安加重了语气,“钱庄吸收了这些沉睡的资金后,就可以将它们借贷给那些象那位年轻纺织工匠一样,有技术、有市场,却缺少激活资金的人。”
“我们只收取一点微薄的利息,作为钱庄运转的费用和储户的回报。”
“如此一来,商人的财富得到了安全,工匠的梦想得以实现,整个城邦的生产活力都将被彻底激发。这是一举三得的大好事!”
“就这么办!”鱼当即拍板,“法比安,我任命你为白洛城邦第一任大司库,全权负责钱庄的创建与运营。”
【白洛城邦创建了第一座钱庄,银行体系雏形出现】
【白洛城邦发明了信用凭证,商业效率大幅提升】
【白洛城邦发明了信用货币,文明点数+8】
【银行】科技出现在白洛的科技树中,不过现在还不能点亮,大概是银行还没有完全出现。
白洛钱庄的创建,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湖中,在城邦内激起了层层涟漪。
起初,大部分人还抱着观望和怀疑的态度。
但当第一批胆大的商人真的用一张轻飘飘的钱票,从钱庄里顺利兑换出满满一车陶币时,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了。
商人们争先恐后地将自家的地窖搬空,将沉重的陶币兑换成方便的钱票。而那些有志于扩张的工匠和农民,也第一次拥有了向未来“借”力量的机会。
然而,新的问题很快随之而来。
钱票的发行量日益增大,对防伪和复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仅依靠手绘和印章已经无法满足须求,也难以保证每一张钱票都分毫不差。
与此同时,在城市的另一端,文教司的司长也正为一个类似的问题而焦头烂额。
“首领,学院的学生越来越多,对教材的须求量暴增。我们的抄写员们日夜不停,手都快写断了,还是供不应求。”
司长苦着脸说道,“一本手抄的《基础算术》,成本高昂不说,还经常出现抄写错误,严重影响了教程质量。”
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难题,却共同指向了一个内核瓶颈一一知识与信息的复制效率,已经远远跟不上文明发展的脚步。
突破的契机出现在百工司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一个名叫“印”的年轻工匠,他原本负责为各个司部雕刻印章。
他在为钱庄赶制一批新的防伪印章时,看着那些重复精细的花纹,心中忽然冒出一个念头。
他的头顶,一盏熟悉的小灯泡悄然亮起“一个印章,可以无数次地复制同一个图案。”他喃喃自语,“那如果———我把一整页书的内容,都刻在一块木板上呢?是不是也能象盖章一样,一次就复制出一整页的内容?”
这个想法让他激动得浑身发抖。
他立刻找来一块打磨得极为平整的梨木板,用他最精湛的雕刻技艺,将一篇课文的文本,一笔一划地、以镜象的方式,刻在了木板上。
这是一个极其耗费心神的过程,他花了整整三天三夜,
当他将调配好的油墨均匀地刷在雕版上,然后小心翼翼地将一张芦苇纸复盖上去,再用一块光滑的石块均匀地按压。
当他屏住呼吸,轻轻揭开纸张的那一刻一一页字迹清淅、分毫不差的复制文本,完美地呈现在了他的眼前。
他成功了!
“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印激动地冲出工坊,挥舞着手中的杰作。
百洛城邦的第一座印刷工坊迅速创建。
印被任命为工坊的总负责人。
他带领着一批心灵手巧的工匠不断改良着这项技术。
他们尝试了不同的木材,调配出更不易褪色干燥更快的油墨,甚至还发明了用于精确定位的界尺和保证压力均匀的压印机。
第一批被印刷出来的不是书籍,而是带有复杂防伪纹样的崭新钱票。
紧接着是雪片般的学院教材订单。
《白洛文本启蒙》、《九九乘法表》、《城邦基础律法》”
这些曾经珍贵无比的知识,如今被大量地印刷出来,以极其低廉的价格送到每一个孩子的手中。
【白洛城邦发明了雕版印刷术,知识传播效率发生革命性变化】
【白洛城邦识字率开始快速提升】
【商业与行政效率因印刷术而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