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厚葬(1 / 1)

“快,压过去!”

山东总兵邱磊大叫着。

“把骑兵堵在在巷里,绝不能让他们冲出来!”

“是。”邱磊麾下的辽兵立刻冲了过去。

郭升手下有五百骑兵,还没来得及发挥实力,就被明军堵住,并不断地压缩活动空间。

李栖凤、徐大受纷纷带人冲进城中。

“放下武器,可免一死。”进入城中的明军开始大喊,以求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

城外,朱大典站起身,“将军,你我本是同僚。你麾下的士兵也都是我大明朝的子民,何苦非要拼个你死我活?””让弟兄们都放下武器吧,谁的命都是命。”

郭升缓缓起身,“只求中丞能给弟兄们一条活路。”

“这是自然。”

城中,双方正在厮杀。

“都住手!”郭升大喝一声。

看着己方将军在明军的看守下突然到来,济宁守军隐隐猜到了什么。

“大势已去,放下武器,降了吧。”

说完这句话,郭升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守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看周围各拉刀枪的明军。

铛,一声金属落地的声音传来,有人放下了武器。

有人带头,很快就有金属落地的声音不断传出。

明军士兵立刻压上,将守军控制起来,并将一部分守军带走。

朱大典对着远处参将吴邦璇微微点头,只见后者向后一打手势,接着有明军骑兵朝着城中四散开来。

骑兵边驰边喊:“郭升已降!放下武器者,可免一死!”

同明军骑兵一起活动的,还有被带走的守军降兵。

若是有人不信,降兵,就是最好的证明。

劝降之声,再次响彻济宁城。

守军被围多日,军心早已涣散,听闻主帅已降,自然也就跟着降了。

邱磊带人接手城防,李栖凤带人巡查城中,徐大受带人救治伤员,一切只按照事先的计划开展。

朱大典则带人,去接管了济宁的内核知州衙门。

州衙因知州朱光反正,并未发生流血事件,反而是府门大开,喜迎王师。

随着卫队收复州衙,确认没有危险后,巡抚朱大典坐在了大堂的主位上。

郭升,被收了兵器,褪去盔甲,押着坐在一侧。

两旁尽是朱大典的亲兵。

“中丞在里面吗?”外面有人急乎乎的问道。

堂外值守的士兵看着对方的官服,大致确认了来人的身份。

“是朱知州?“

“正是。”

“请进,中丞正在等侯知州。”

“多谢。”礼貌的道谢后,来人迫不及待的走进大堂。

“济宁知州朱光,参见中丞。”

听着来人自报家门,郭升紧紧咬着后槽牙。

“朱知州不必多礼,请坐。”朱大典笑着说。

“谢中丞。”朱光应声而坐,坐在郭升对面。

“呀,郭将军也在。”朱光热情的同过郭升打招呼。

“哼!”郭升毫不领情,将头扭到一旁。

朱光见状,鼻子里喷出一股冷气,十分不屑。

你一个阶下之囚,败军降将,搁着装什么呢。

朱大典饶有兴趣得看着,见二人并未再起争执,这才说道:

“此次济宁得克,皆赖朱知州卧薪尝胆呐。”

“下官惭愧。”朱光起身。

“下官只恨自己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不能于国难之时杀贼报国。“

“忽闻北京噩耗,下官本欲以死谢罪,奈何全州百姓依,惶惶不安。”

“下官实放不下阖州百姓,这才苟且偷生,委身侍贼,只待朝廷天兵降临,收复失地,以恕罪孽。”

“后得邱中丞——”

说到此,朱光的声音淡了下来。

邱祖德给他写了信,但邱祖德是上一任山东巡抚,信中也并未提及官职。

朱光拿不准邱祖德如今身居何职,因此用原官称呼,同时刻意淡了声音,以待朱大典纠错。

果然,朱大典看出了朱光的用意。

朱光的声音一淡,朱大典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他的声音接着响起。

“邱祖德邱中丞,已改任临清兵备事。”

大明朝的文官,有一个几乎不允许触碰的底线,那就是弃地而逃。

大明朝的对外态度极其强硬,对于这类逃官,朝堂上的舆论环境总是千夫所指。

自朱慈烺登基以来,屡屡有官员上疏弹劾,请求将北方弃地而逃的官员问罪。

山东形势严峻,你邱祖德迫于无奈,只能南逃。

那保定的形势呢?保定直面闯贼兵锋,形势不必比山东严峻?

人家保定总督兼保定巡抚徐标,怎么就殉国了?

像南逃的山东巡抚邱祖德、山西巡抚郭景昌(山西巡抚蔡懋德殉国后的继任山西巡抚)、漕河总督黄希宪,皆受弹劾。

对此,朱慈烺比那个没有一竿子打死。

在南方任职的官员,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同清军、闯军作战的经验。

一旦遇上清军那种动辄万骑的重兵集团作战,或是闯军的三堵墙,难免水土不服大明朝也没有家底可供总结失败的经验。

北地任职的官员,相对是有经验的。

正是用人之际,能用的,还是继续用。

主动弃地而逃的,肯定是不能再用。

迫于形势,被动逃离的,降级留用,戴罪立功。

邱祖德这个山东巡抚,原为临清兵备副使,这次降级为临清兵备佥事,回归老本行,戴罪立功。

与此同时,抽调在南方任职中的知兵官员北上任职,积累经验。

因此,熟悉大明官场的朱光一听就明白了,邱祖德准是因为弃地南逃的事被贬官了。

“下官收到邱兵宪书信,这才得知朝堂大军将要来到。幸不辱使命,终于等来了中丞。”

朱大典笑着点点头,他从邱祖德聊过,知道朱光有点气节,但是不多。

不过,当下这个世道太乱了,人想活着,并没有错。

只要朱光能办事,不碍事。朱大典没什么容不下的。

“辛苦朱知州了。”

“烦请朱知州再辛苦下,将济宁的黄册、鱼鳞图册取来。”

朱光用眼角的馀光瞥了一眼郭升,“下官明白。”接着退下。

“郭将军。”朱大典望着朱光远去的身影,缓缓开口。

“自白邦政被李自成从运河沿岸抽调走的那一刻起,山东的局势就已经注定。“

“识时务者为俊杰,将军还是再好好的想一想吧。”

郭升依旧不为所动,“多谢中丞好意。”

“郭某还是那句话,我已经是大明的贰臣了,不能再当大顺的贰臣了。,郭升属于降顺的明将中,有节操的那一批。

历史上的郭升,从山东撤退后,一直追随着闯军。

朱大典正是了解郭升的为人,才一再好言相劝。

如果换做旁的没有节操之人,朱大典压根就不会有这么多废话。

上赶着不是买卖,朱大典已经仁至义尽,见郭升执意如此,便不再强求。

朱大典看向自己的亲兵,“厚葬。”

郭升起身,对着朱大典了一礼,“谢中丞成全”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 鬼吹灯:精绝古城 总裁的掌心矫:男宠图鉴 小山农 废柴才女靠种田香飘整个后宫 松林听涛 快穿:悲惨反派救赎计划 斗罗:曝光我前世荒天帝吓傻唐三 审神者她来自三次元 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