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退兵谁的功劳?(1 / 1)

金銮殿上,香烟袅袅。

各部官员按序站好,气氛看似平静,却隐隐透着一种心照不宣的暗流。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魏瑾之开口后,朝会正式开始。

各部门禀报着日常政务,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

兴平帝端坐龙椅上,听着这些政务,面色平静,目光偶尔扫过站在最前列闭目养神的温知行,以及次辅沉知渊。

如今温知行在京城名声已经扭转,从之前的国贼变成了救国难于水火的英雄。

更有一些大儒公开称赞温知行这次用和议让北胡退兵是最正确的做法。

这些大儒都有不少门生,也都跟着称赞。

一时间,温知行的形象也高大上了。

至于李钰,文人们虽然觉得可惜,但既然已经死了,那也没有必要再为了他去得罪首辅。

清流一派彻底哑火,这让兴平帝叹气。

之前有顾佐衡在,尚且还能和温知行抗衡,如今的沉知渊却是拿温党一点办法没有。

据说还写了信去恭贺,被温府的管家说出来,搞得人尽皆知。

这让兴平帝很是恼火,你斗不过就斗不过,居然还写信去恭贺。

你这是要干什么,靠拢温党吗?

你是次辅,是清流领袖,你这么做,让其他清流官员怎么想?

不过好在李钰回来了,让兴平帝不再那么气愤。

有李钰在,好象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等到日常的政务禀报完后,便轮到禀报北疆事宜了。

议和使者汪明允整理了一下衣冠,意气风发地出列,朗声奏道:

“启奏陛下,依照前番和约条款及首辅大人督办指示,筹措钱款之事宜,由臣协同户部、地方州县办理。

目前,平虏捐推行已见成效,各州府钱粮绢帛正陆续解送入库。

臣已初步拟定接收、查验及输送章程,确保物资齐备、帐目清淅,待全部收齐,便可依约交付,以彰我大景信义。”

他说这话时,志得意满。

之前他出使北胡回来,塑造了一个深入虎穴,舌战群胡的形象。

甚至还花钱找说书人,将他出使的事情编了故事。

说北胡不议和,是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色,让胡人感到羞愧,然后答应。

又说北胡的刀都架在他脖子上,他依然据理力争,原本胡人要得更多,是他不卑不亢,陈说利害,剖析大局,让胡人松口。

如今赔款还没送过去,北胡便已经退兵,也是因为他以浩然正气折服蛮酋,让他们先退兵。

如今的汪明允在京城声名鹊起,被京城百姓认为是化解危机的关键人物之一。

汪明允洋洋自得,反正也不会有人去北胡求证,还不是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如今他又有了筹措款项之功,那就是功上加功了。

汪明允的话刚落,吏部尚书赵志坤便适时出列,附和道:

“陛下,汪少卿不辱使命,立此大功,于国于民皆有殊勋。

按例,当予重赏。

臣闻鸿胪寺卿年高体弱,已有告老之意。

鸿胪寺掌邦交社仪,正需汪少卿这等熟知夷情、胆识过人之中流砥柱执掌,臣以为,汪少卿可胜任此职。”

“臣附议!”

“臣亦附议!”

兵部、工部尚书接连出声,温党一系官员也纷纷点头称是。

汪明允心中狂喜,脸上却努力保持着谦逊,躬身道:“微臣徨恐,唯恐才疏学浅,有负圣恩。”

眼角馀光却忍不住瞟向龙椅,期待听到旨意。

清流官员则是沉默不语,心中不甘。

特别是礼部尚书周文渊更是心中愤怒,鸿胪寺和礼部历来都是清流官员居多。

之前他还觉得汪明允此人头脑聪明,又比较务实,对他比较欣赏,将他从寺丞提拔到了少卿的位置。

没有想到此人竟是两面经营,居然和温党有牵扯。

现在要让他坐上寺卿之位,岂不是鸿胪寺也成了温党派系。

他想要反对,又找不到理由,毕竟这次汪明允冒死出使北胡,还让北胡退兵,确实有大功劳。

之前周文渊听说沉次辅写信去祝贺温知行,便去找沉知渊,得到八个字。

温党势大,暂避锋芒。

这让周文渊感到悲哀,次辅和三阁老都是清流,联合起来居然也不是温党对手。

如今再被温党把持鸿胪寺,清流就真的没有太多生存空间了。

三阁老秦维桢看了一眼沉知渊,见他没有要反对的意思,忍不住叹了口气,知道对方是要当缩头乌龟了,那就自己来出声吧。

他站出来道:“陛下,鸿胪寺卿虽已上书乞骸骨,然至今仍在职理事。

此时便在朝堂之上商议其继任人选,于礼不合,恐寒了老臣之心。

不若待其正式致仕后,再行商议,方显朝廷体恤臣工之意。”

赵志坤急忙道:“陛下,秦阁老所言固然在理,然老寺卿既已表去意,提前考量继任者,也是为了确保政务平稳过渡,乃是出于公心,想必老寺卿亦能体谅。

汪少卿才具出众,更难得的是熟悉北胡事务,正是最合适的人选,当此北疆初定之际,正需如此干才挺身而出,为国效力啊!”

温党之人再次附和,他们今天就想要将此事坐实。

不过清流官员见三阁老都开口了,如同找到了主心骨,开始反对。

朝堂上再次成了菜市场。

沉知渊脸色有些阴沉,心中暗骂。

秦维桢这个老顽固!看不清形势吗!

此刻与温党正面冲突,岂非以卵击石?

我早已定下暂避锋芒、徐图后计之策,他这般带头一闹,岂非将我清流置于炉火之上?

沉知渊也有些无奈,清流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秦维桢资历深厚,有时并不完全买他的帐。

这下好了,温知行必然将这笔帐记在整个清流头上,他之前的隐忍和服软,效果大打折扣。

温知行此时出声了“陛下,北胡既已退兵,和约已签,赔款也在筹措,大局已定。

汪明允能力出众,当此用人之际,正该提拔,以励后来者。

若事事求全,恐寒了办事臣子之心。”

他这一出声,众人都安静下来。

兴平帝也终于开口“汪爱卿之功,朕自然记得。”

听到这话,汪明允心中一喜。

但是接下来皇帝的话,让满朝文武都懵了。

只听兴平帝继续道:“不过这平虏捐,朕决定,即刻起,停止征收。

已收缴之款项,核查之后,返还百姓。”

什么?!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陛下!不可啊!”兵部尚书第一个跳出来,急声道:

“平虏捐乃筹措赔款之根本,骤然停止,如何向北胡交代?

若其以此为借口,再度南下,烽烟重起,则国无宁日矣!

此和约来之不易,万不可毁于一旦!”

“是啊陛下!首辅大人殚精竭虑,方争得此喘息之机,岂能自毁长城?”

工部尚书也连忙帮腔。

其他温党也都纷纷开口。

皇帝看着下方群情汹涌的温党官员,脸上露出一丝嘲讽。

目光落在脸色已有些发白的汪明允身上。

“汪爱卿,朕来问你。北胡退兵,当真是因为那一纸和约?当真是因为你汪明允的‘三寸不烂之舌’吗?”

汪明允被皇帝锐利的目光盯得心头一颤,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硬着头皮开口。

“回陛下!千真万确!正是微臣据理力争,陈说利害,那北胡大单于方知我大景不可轻侮,为免两败俱伤,方才同意退兵议和!

此乃臣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啊陛下!”

“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兴平帝冷笑一声,不再看他,开口道:“宣李钰,上殿觐见!”

侍立一旁的魏瑾之立刻运足中气,高亢尖锐的声音穿透了整个大殿:“宣翰林院侍讲李钰,上殿觐见——!”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星空主宰 霍格沃茨:中国式教授 全球直播:我在抗战国家求我别死 镇魂刑警 世威大帝 理科生修仙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诗仙,神医,商圣,镇国公! 让你相亲,没让你把相亲对象拷了 综影视,美人有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