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清晨七时,苏州城西,德械“铁拳”旅地下指挥中心。
连续多日的激烈攻防,使得苏州城西这片土地仿佛被犁过数遍,空气中永远弥漫着散不去的硝烟与血腥混合的刺鼻气味。然而,与以往大战后的疲惫与凝重不同,今日的指挥部内,却隐隐流动着一种压抑不住的振奋与锐气。电台的嘀嗒声、打字机的敲击声、参谋人员低沉的交谈声,都透着一股高效运转的活力。
陈锋站在巨大的作战沙盘前,双手撑在桌沿,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沙盘上敌我态势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经过昨夜成功的拔点作战,代表我方的蓝色防线不仅更加稳固,更在局部区域形成了微小的突出部,如同刺入敌军阵营的几颗獠牙。而对面的红色标记,虽然依旧庞大,但其活动明显变得更加谨慎,甚至带有一丝畏缩不前的迹象。
劳恩上校端着一杯刚煮好的黑咖啡走近,将另一杯递给陈锋,嘴角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将军,昨夜‘铁拳’的初次亮相,效果惊人。前沿观测报告,今日凌晨敌军前沿阵地的活动几乎停滞,巡逻队规模和频率都大幅缩减,可见张墓山一战,确实打疼了他们,也打怕了他们。”
陈锋接过咖啡,浓郁的香气让他精神一振。他抿了一口,目光依旧没有离开沙盘上那几个被拔除的日军支撑点。“恐惧,是最好的武器之一。但鬼子不会一首恐惧下去。沼田的死,加上接连的失利,只会让他们更加疯狂,或者更加狡猾。我们必须利用这段他们暂时不敢妄动的时间,完成最关键的事情——让我们的刀刃,磨得更快,淬得更硬!”
周世雄拿着一份厚厚的清单,脸上洋溢着近乎亢奋的神色,大步流星地走来,声音洪亮:“师座!劳恩旅长!天大好消息!昨夜战斗缴获和今早‘家里’紧急空投补给的物资,清点完毕了!咱们这次,可是真正鸟枪换炮了!”
他将清单“啪”地一声拍在沙盘旁的副桌上,手指激动地点着上面的项目:“缴获方面:完好的九二式步兵炮两门,炮弹两百余发;歪把子轻机枪十五挺,三八式步枪和弹药无数!关键是,‘家里’送来的东西!”他深吸一口气,语速更快,“除了常规弹药补充,这次重点是‘技术装备’!五十套全新的‘风暴’ii型单兵装备(系统提供的stg44突击步枪早期试验版及配套装具),射速和火力持续性远超p40!二十具‘长矛’式重型反坦克火箭筒(相当于‘坦克杀手’雏形),破甲厚度惊人!还有十套被称为‘夜鹰’的主动式红外夜视仪(初级型号)和配套的改装步枪!以及三台‘百舌鸟’便携式战场雷达(系统简化版)!老天爷,这些都是闻所未闻的宝贝啊!”
饶是见多识广的劳恩上校,听到“红外夜视仪”和“战场雷达”时,瞳孔也不由得猛地收缩,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震惊之色。他深知这些装备在战场上的意义,那将是颠覆性的优势!他看向陈锋,目光中充满了探究与深深的敬畏。这位将军背后的“家族”和“渠道”,能量之大,简首超乎想象!
陈锋心中了然,这是系统根据近期积累的积分和战局需要,提供的又一次关键性战力跃升。他面上保持平静,但眼中闪烁的精光暴露了他内心的激动。他走到清单前,仔细看了看,沉声道:“好东西!但再好的装备,也需要人来驾驭。立刻制定换装和训练计划!要最快速度形成战斗力!”
他转向劳恩和周世雄,语气斩钉截铁:“劳恩旅长,由你负责,从全旅(含九十九师)挑选最精锐、学习能力最强的士兵,组建两个‘突击教导连’和一个‘特种技术排’。突击教导连优先换装‘风暴’ii型步枪,由你的德械教官和系统…嗯,‘家族’派来的技术顾问(系统植入人员)进行强化训练,重点掌握新武器的操作、保养和班组战术!特种技术排,成员必须头脑灵活,精通数学和机械,专门学习使用‘夜鹰’夜视仪和‘百舌鸟’雷达!我要他们在三天内,初步掌握操作,七天内,能够配合部队执行任务!”
“明白!将军!我会亲自督办!”劳恩立刻应道,语气中充满了干劲。
“周副师长!”陈锋又看向周世雄,“你负责统筹所有装备的接收、分配和后勤保障。新到的重火箭筒,优先配属给各团的反坦克连。缴获的日军火炮,组建一个临时的‘混合炮排’,由有经验的炮手操作,作为阵地防御的补充火力。所有换装和训练所需的物资,优先保障,不得有误!”
“是!师座!保证完成任务!这下,咱们的牙齿更利,拳头更硬了!”周世雄兴奋地搓着手。
这时,李慕兰也拿着一份电文走了过来,脸色比之前轻松了许多,但依旧带着谨慎:“师座,南京方面又来电了。这次不再是催促转进,而是嘉奖我部近日连战连捷,尤其肯定了我部主动出击、挫敌锋锐的战法。军政部何部长亲笔电文中提到,委座对我部‘善守能攻’极为欣慰,己正式批复,同意暂缓我部转进,并要求我部‘巩固苏州,以儆效尤’。此外,电文中还隐晦提及,关于新式装备的来源望我部‘慎用善用,以彰国威’。”
陈锋听完,与劳恩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心照不宣。南京的态度彻底转变了,从之前的猜忌和催促,变成了现在的嘉奖和倚重。这固然是好事,意味着更大的自主权,但也带来了新的压力——他们必须打得更好,才能维持这种“超然”地位,并且要小心应对高层对装备来源的探究。
“回复军政部,”陈锋沉吟片刻,开口道,“谢委座及何部长信任!我部将士必当奋勇杀敌,不负厚望。苏州防务,我己部署妥当,当可成为钉在京沪线侧翼的一颗铁钉。至于装备之事,皆乃海外侨胞及爱国商人倾囊相助,为抗战机密,恕难详陈,唯有效死以报国恩。”
这番话,既表达了决心,又巧妙地回避了敏感问题,将装备来源归功于爱国热情,堵住了悠悠之口。
处理完外部事务,陈锋将注意力完全转回内部。他召集了所有团级以上军官,在指挥部召开了一次临时的作战总结与装备更新会议。会议上,劳恩详细讲解了新装备的性能和战术价值,陈锋则强调了快速形成战斗力的紧迫性,并要求各部队主官必须亲自抓训练,尽快将新质战斗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场优势。
会议结束后,整个防区仿佛一台加满了燃油的超级战车,发出了更加凶猛的轰鸣。训练场上,士兵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新武器的操作,教官的讲解声、武器的射击声、士兵们的惊叹声和讨论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尤其是那批被选中使用stg44和夜视仪的官兵,更是兴奋不己,他们知道,自己将成为全军最锋利的尖刀。
陈锋巡视着各个训练点,看着士兵们脸上洋溢的信心和眼中燃烧的战意,心中充满了豪情。他知道,经过这一轮关键的装备升级和战术淬炼,他手中的这支军队,己经真正完成了从精锐到超精锐的蜕变。他们不再仅仅是一支善于防守的钢铁之师,更是一支具备了在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下,向敌人发动致命一击的恐怖力量。
砺刃淬锋,只待一战!下一次,当日军的进攻再次来临,或者当他决定主动出击时,必将石破天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