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1023章 查封明道书院

第1023章 查封明道书院(1 / 1)

第1023章 查封明道书院

北城门的城墙上,豹涛卫千户钟瑞身披甲胄,手持长刀,

腰杆挺得笔直,静静看着浩浩荡荡的富户队伍离开。

入城的商户与马队已被驱赶到道路一旁,

为迁移队伍让路。

所有人都用复杂的眼神望着这支队伍,

作为京中小民,流言蜚语他们听了不少,

甚至从各种小道消息里,也猜到了朝廷意图。

眼前这一幕便是又一个实证。

扪心自问,作为应天百姓,他们并不希望朝廷迁往北方。

无他,天子脚下,总比远离朝廷的地方太平得多,

就算是贪官污吏,也比外地收敛些。

京中如今不少人,正是受不了家乡小吏官府的盘剥,才千里迢迢来应天谋生。

若朝廷迁走,应天反倒会成遗弃之地,再次被贪官污吏笼罩。

一时间,无声的叹息声响起,气氛安静得有些可怕。

队伍中,徐增寿看向道路两旁的百姓,

竟发现自己眼神有些闪躲,不敢与他们对视。

那淳朴的眸子里,满是对朝廷的期望。

可朝廷做出的选择,恐怕会让他们失望。

再多的话语,在这浩浩荡荡的迁移队伍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芳英,给我壶水。”徐增寿轻声说道。

一旁充作亲卫统领的李芳英连忙将水壶递过来,小声提醒:

“将军,这些百姓商贾看咱们的眼神不对劲,你发现了吗?”

“恩。”

徐增寿点了点头,一边喝水一边小心打量四周,最终发出一声叹息:

“我现在总算明白,为什么大人总说,在天下大势面前,任何阻拦都是螳臂当车。”

李芳英一愣,知道他说的是陆云逸,便问道:

“陆大人是在说这些百姓吗?”

“不是,是说思伦法,在云南战场上说的。

他说就算麓川战事失败,朝廷还会继续派兵,源源不断地派,

一直到击败思伦法、杀光他麾下的勇猛军卒为止,

对思伦法而言,这是必败之局,区别只在早晚。”

徐增寿指了指周围的人群,又叹道:

“就算陛下这次迁都失败,

等太子继位,依旧会寻求迁都,

直到迁都成功,无非也是早晚的区别。”

李芳英觉得气氛沉重,眼珠转了转,小声问道:

“将军,陆大人说过这次迁都能不能成吗?”

“没说。”

徐增寿眼神复杂地摇了摇头:

“但我觉得,这次成不了。”

“为什么?”

李芳英一愣,从眼下局势看,

明明是一片大好,逆党都被压得抬不起头。

“陆大人向来得理不饶人,战场上一旦开始攻杀,就绝不会停手,非要击溃敌人不可。

可现在,陆大人几次出招,都没了后续,

这不对劲,所以我猜,

要么是有一股强大力量阻拦,要么是陆大人也没指望这事能一蹴而就。”

李芳英坐在战马上,身体随着马蹄轻晃。

明晃晃的阳光洒下,甲胄被晒得有些发烫,他心里却透着凉意:

“这都成不了?那以后还怎么成?”

徐增寿声音空洞地叹道:

“不知道,大哥对眼下局势的看法也很不乐观,都督府内也有了分歧。

种种迹象来看,这次想成,不太可能。”

李芳英诧异地看向徐增寿,

年轻的脸庞上,竟浮现出一种他十分陌生的深沉,象个老成持重的将军:

“子恭,你怎么这幅模样?”

徐增寿努力维持的沉稳瞬间破功,又恢复了往日的跳脱,可很快又沉了下来:

“我是觉得,咱们都这么大了,不能再象小孩子一样,

得沉稳、成熟,遇事波澜不惊。

我爹二十岁就带人投奔滁阳王,第二年就攻下了数座城池。

我今年也二十了,虽说官职比我爹当年高,

可靠的是家世,做事一塌糊涂,打仗更是不行。

再这样下去,过不了多久,

咱们就会被朝廷的后起之秀超越。

虽说有家中恩荣在,能一辈子富贵,可这怎么能让人甘心?”

李芳英愣住了,他年纪还小,从没想过这么远,只觉得穿甲胄提长刀很威风:

“将军,是不是太严重了?

你大哥是魏国公,我大哥是曹国公,

开朝会都要站在最前面,咱们怎么会被后起之秀超越?”

徐增寿摇了摇头,没再多说,

他十七八岁时,想的也是如何耍威风,从不会考虑家国大事。

“不管怎样,这次的事一定要办好,把人安全送到关中。

若是有敌人来袭,你别害怕,也别退缩,跟我一起往前冲,一定能赢!”

“好!”

一说到冲阵,李芳英顿时心绪激动,干劲十足,

毕竟他父亲当年就曾率军冲阵,在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扬名天下。

队伍缓缓前行,零碎的马蹄声不断敲打着沿途百姓的心。

离京三里后,去往各村的岔路多了起来,

银白色的水泥路横贯麦田,象一道道银色丝带。

去往李家村的道路旁,

一辆简朴的马车静静停在一行车队中央。

马车帘幕缓缓掀开,先露出一只苍老手掌,

接着是一张布满褶皱、带着暮气的脸,正是翰林学士刘三吾。

他对面,同样坐着一位身形干瘦的老者,

名叫邹川桥,凤阳府人,曾是故元朝廷的刑部侍郎,在文坛中也颇有声誉。

“刘公,人已经离京了,是不是该行动了?”

邹川桥笑着抿了抿嘴,神情淡然。

虽已年过六十,却依旧有几分风度翩翩。

刘三吾没有说话,只是一直盯着官道上行走的富户。

过了许久,见队伍绵延不绝,他才叹道:

“你们要动手便动手就是,老夫只是个读书人,不懂你们的弯弯绕绕。”

邹川桥笑了起来,连连点头:

“是是是,刘公说得对。

可我们这些读书人,向来唯刘公马首是瞻,您让我们往东,我们绝不敢往西。”

刘三吾瞥了他一眼,轻哼一声:

“这种骗人的话,邹兄自己都不会信吧?”

“哈哈哈哈,君子妄言,君子妄言啊!”

邹川桥收住笑,试探着问:

“刘公,前些日子小老儿在京中赔了不少钱,

一些老友也把棺材本投了进去。

这次我来京城,一是告诉您一切准备就绪,

二是想问问,这钱什么时候能拿回来?”

刘三吾放下窗帘,淡淡看着他,眼中带着几分讥讽:

“邹兄没去过赌坊吗?

赌场里输了钱,就算你把赌场拆了,他们也不会退钱。

今日你退了,明日别人又要退,以后这生意还怎么做?”

邹川桥讪讪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却仍试探着问:

“听说,操持此事的陆大人,是您的徒孙?

有这层关系在,还能要不回钱吗?”

“他若是听老夫的话,大事早就定了,哪还会有这么多麻烦。”

刘三吾眼中闪过一丝烦闷,更多的是可惜。

“你们就死了这条心吧,市易司这两个月赚的钱,早就花得七七八八了,

治水、修路、换钞,哪一样不是吞金兽?

以前用国库的钱办这些事,现在用市易司的钱,哪有那么多钱经得住花?”

“花光了?”

邹川桥愣在当场,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他市易司赚的钱,拿去给朝廷花?

这陆云逸莫非,莫非是脑子有病?”

说话间,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意思再明显不过。

刘三吾见状摇了摇头,有些无奈:

“邹兄,若是你们也能象我那徒孙一般不爱财,事情会顺利得多啊,

也不至于落到现在,双方僵持不下。”

邹川桥有些尴尬,讪讪笑道:

“去年曹国公那帮人借着甘薯赚了那么多钱,

这怎能不让人心动?

就算老夫年过半百,半截身子埋进土里,可家中后辈还有大好年华。

他们想赚钱,老夫也拦不住。”

“京中局势鱼龙混杂,人才辈出,大半手段用过一次就不能再用第二次。

老夫在书信里跟你提过这一点,你们偏不信,

现在钱都亏光了,才想起老夫,老夫也无能为力。”

邹川桥神情一黯,

这次风波,让不少人伤筋动骨,

至少他家中存了近三十年的银子被一扫而空,还求助无门。

他叹了口气,也知道从朝廷手里掏银子有多难,便说道:

“家中几个小辈准备去些小县城故技重施,赚点散碎银子。

不知,这样做,能不能帮上朝廷局势?”

刘三吾瞥了他一眼,知道他想问什么,

若是在地方兴风作浪,朝廷会不会管、能不能抽出手管。

刘三吾淡淡道:

“朝廷自顾不暇,宫中近日都在围绕太子行事,朝堂更是分身乏术,只要不太过分,没人会管。”

邹川桥长舒一口气,心中大石落下一半,拱了拱手笑道:

“多谢刘公。

那在下就先告辞了,还请刘公静候好消息。”

刘三吾打量了他几眼,本想提醒几句,可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化作沉默:

“小心行事,切莫露出马脚。”

“放心吧刘公,告辞!”

邹川桥拱了拱手,便下了马车,走向旁边另一辆马车。

刘三吾静静看着他上车离开,面露感慨,

又望向前方官道,此刻迁移队伍已到末尾,看不见富户的身影,

只剩些披甲执锐、手持大旗的军卒,

精气神十足,威风凛凛。

忽然,刘三吾见一名小厮急匆匆从官道上跑下来,径直奔向车队。

这是翰林院的侍者,算得上他的亲信。

小厮匆匆跑到马车旁,跟车夫侍卫说了几句,便径直来到车厢外:

“老爷,出大事了!”

刘三吾神情渐渐平静,问道:

“何事?”

小厮面露慌张,急声道:

“锦衣卫、市易司、都督府联合出手,把明道书院查封了!

说是书院里藏了逆党,现在学子们都被赶了出来,现场一团乱麻啊!”

“什么?”

刘三吾声音猛地拔高,眼中第一次露出愕然。

明道书院是京中私塾之首,

学子非富即贵,算得上地方读书人在京中的一面旗帜。

如今这面旗帜若是被查封关停,

刘三吾不敢想象会引出多大风波,

朝野士林又会有怎样反响!

更重要的是,连一座书院都保不住,又怎能保住应天这座都城?

刘三吾几乎瞬间就想明白了,

不能露怯!

一旦露怯,就等于暴露弱点。

若是被皇党之人察觉到他们外强中干,那就糟了。

他深吸一口气:

“快,回京!

派人把此事告诉几位大学士,

让他们联合学生、同乡向都督府施压,逼他们撤兵离开。

另外,传信给许观,让他写一封弹劾文书,就弹劾中军都督府徐辉祖,

说他擅权专断,破坏大明文脉!”

“是!”

小厮离开车厢,快步往官道跑去,也不顾旁人诧异的目光。

应天城北,明道书院。

往日里,这里总飘着墨香与读书声,

可今日,朗朗书声全被铁甲碰撞的哐当声冲散。

书院门前,两列披甲军卒持枪而立,明晃晃的枪尖对着大门。

军卒身后,锦衣卫的飞鱼服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腰间的绣春刀鞘,映出围观百姓的惶然。

这是怎么了?

“都往后退!”

“所有人往后退!”

一名锦衣卫百户不停挥手,示意凑近的百姓后退。

可百姓们的议论声依旧嗡嗡作响:

“明道书院怎么被围了?难道是前些日子何子诚的事?”

“他不是私通儿媳吗?朝廷还能封书院?再说了,他都被厉鬼索命死了。”

这时,那名锦衣卫百户见众人越说越离谱,高声喊道:

“经查实,明道书院藏匿逆党,今日三部衙门特来追查!”

“逆党?书院里有逆党?”

众人更是面露震惊。

书院朱红大门前,左军都督府舳舻侯朱寿负手而立。

他穿着一身勋贵甲胄,甲片上錾着云纹,腰间悬着长刀,面色沉肃。

他的目光扫过院外骚动的学子,眉头微微蹙起,

这些学子多是官宦子弟,

对军卒与锦衣卫毫无惧色,此刻还在不停推搡。

“侯爷!”

一道清脆却冷冽的声音从旁传来。

锦衣卫指挥佥事杜萍萍快步上前,

他的身形比往年瘦了一半,整个人显得干练利落:

“学子们情绪太激动,再这么闹下去,恐怕会误了搜查,要不,让他们离远些?”

朱寿点头,抬了抬手。

身后的军卒立刻上前,

用长枪在学子与锦衣卫之间架起一道屏障。

长枪的寒芒让学子们下意识后退,骚动渐渐平息,

只剩几个领头的学子还在高声质问:

“我们书院都是正经读书人!

凭什么封院搜查?你们有朝廷文书吗?”

朱寿没理会,目光转向另一侧的市易司副司正韩宜可。

韩宜可穿着一身绯袍,手里捧着一卷文书,面容清瘦,眼神却很沉稳。

他见朱寿看来,便上前一步,对院门口的诸位先生沉声道:

“诸位,此乃都察院的调查文书,

事由是查获逆党与书院中人往来的密信,请诸位配合。”

其中一名年过六十的花甲老者上前一步,

穿着素色儒衫,须发皆白,此刻却气得浑身发抖。

他指着韩宜可手里的文书,声音发颤:

“韩大人!你我也算是故交,这话你自己信吗?

明道书院自开办以来,从未与逆党有过牵扯!

你们就凭一封不知真假的密信,就能沾污书院百年清誉?”

“文山兄,文书真假,一看便知。”

韩宜可将文书递过去,语气依旧平和:

“朝廷办事,讲究证据,若搜查后未发现逆党踪迹,自然会为书院正名。

但此刻,还请让开,不要阻拦公务。”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红楼:贾政从教坊司救人 末世玄途之封野 大明辽国公 修仙大门派 沈氏女自救录 历史朝代汇聚,开局吕布硬刚项羽 规则怪谈:智商是唯一外挂 玄鹰 仙途逆世之玄月乾坤 开在心间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