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认知行为疗法
赵信睡得十分安稳,大殿中,点燃的降真香烟雾缭绕—
等赵信从船上翻起来的时候,吴哗正在一边打坐修行。
他瘦弱的身子,却巍然不动,坚定如山。
赵信看到吴哗,莫名产生一种安心感,刚才的烦躁,也一扫而空。
吴哗为他进行了一场非常久的疏导,这是先生自己的说法。
他说自己魔惬了,赵信回想起来,自己过去几天的心态确实不对。
他的烦恼,他的心魔,吴哗通过对话的方式,将问题分成一个个单独的问题。
每一个问题,都有每一个问题的解法。
但在解法出现之前,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问题在哪,其实就已经足以让他走出困惑先生乃真道德之土,远不是那些喜欢故弄玄虚,清谈大道的道士能比。
等他弄出动静,吴哗睁开眼睛。
赵信哈哈大笑,朝着吴哗拱手作揖。他眼中对吴哗的一点杀意,已经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认知得到提升之后的脱胎换骨。
一场心理咨询,一次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在古人身上,假借道法之名。居然意外的有效。
这也许是另外一种方式的借假修真。
当然,吴哗也明白,心理学并不是万能,但这场谈话,对于赵信而言,也许如脱胎换骨。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吴哗更知道赵信的底色。
他可以昏庸,也可以如天才一般惊艳,自己的引导,也看似将他从一个昏庸的皇帝,逐渐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
可是吴哗一直在提醒自己,赵信并不是一个值得相信的人。
这一切来自于靖康之前,当金军南下的时候。
这个看似还不错的皇帝,却吓尿了,直接将皇位让给自己的孩子。
他的底色,是一个懦夫,孬种——
是一个没有任何担当,却被命运推上去,给国家兜底的统治者。
这样的人,如果吴哗有选择,肯定不想伺奉。
但自己有选择吗,没有,他只是一个妖道而已。
可是如果真能让他【历劫】,会不会让他的心智成长,变成另外一种人?
吴哗相信认知能改变,因为他同样是历劫之人。
在他前世的某一段时间里,曾经因为被霸凌和孤立,而陷入焦虑的旋涡中,厌学,恐惧,自我否定父母不理解,只当是他装病,强行将他送到他觉得恐惧的学校。
终于有一天,被逼到绝境的他爆发了。
他用手中的椅子,将霸凌者送去医院,从此他念头通达,焦虑的情绪一扫而空。
他从一个被欺凌者,完成了自己的蜕变。
(ps: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我一个女性朋友。也希望每个遭遇困扰的人,都能完成属于自己的蜕变。)
有时候劫难,并非只有外在的经历。
心灵的劫难,往往可笑而真实。
赵佶也在经历这样的苦难,但他会蜕变吗?
吴哗虽然并不肯定,但在修仙这个目标的加持下,苦难和磨难,变得理所当然。
皇帝的苦难,来源于他想有所作为。
赵信可以适应这种苦难,如果他能承受得住的话。
这场修行也很危险,如果皇帝心理崩溃了,作为妖道的吴晔,也会有性命之忧。
不过操弄人心,改变一个昏庸的帝王,拯救一个注定会复灭的帝国。
这似乎,很有趣—
“还是跟先生在一起,朕才能安心啊——”
赵信的话语,将吴哗从幻想中拉回现实,如今的赵信状态很好,虽然只是一时的。
他将最近自己的烦心事,都跟吴哗说了。
其中自然包括了童贯的事,蔡京的事—
“臣可以以人头担保,那份情报是假的———”
吴哗轻描淡写,告诉皇帝。
宋徽宗直勾勾看着吴哗,在权衡自己应该相信谁?
作为皇帝,军情一级一级呈送上来,代表着朝廷的制度和威权。
如果说情报是假的,意味着他赵信彻底成为所谓的睁眼瞎。
他的下属们,无论是文官,武将,还是宦官——
他们都在为了各种利益,欺瞒自己。
甚至自己的爱妃,也不是那般的单纯,自己想要做什么,可是什么都做不了。
一种淡淡的焦虑的情绪,又重新浮上心头。
“朕相信你!”
皇帝深吸一口气,他说出这番话,同样需要一种勇气。
不过说完,皇帝顿时念头通达。
“陛下可以找人确认,其实这并不难——”
吴哗说完,赵信叹了一口气:
“谁说不难?”
“朕看似能用的人很多,还能相互制衡。
但这天下也不知怎了?那些朕以为会相互制衡的人,却又联合起来制衡朕。
蔡京骗朕,朕能理解。
但梁师成是朕的心腹,他的一切都是朕给的,他为什么要联合蔡京骗朕?
还有童贯,还有贵妃——”
“陛下,人皆有自己的利益须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冉冉皆为利往!
大家都是忠于自己的利益罢了!”
吴哗对于赵信的感慨,只觉得理所当然。
在他前世的世界,这些东西都是已经说烂的道理—
但话落在已经习惯了听说,大家都要为他舍生取义的赵信而言,十分刺耳。
“那先生也有自己的利益吗?”
他直勾勾地看着吴哗,吴哗坦然:“那是自然!”
“贫道觉悟宿世记忆,辅佐陛下合真大道,就是臣的利益所在。
为此,臣决计不惜一切代价。所行之事,现在的陛下也未必会认同于我!”
“臂如!”
“譬如陛下如今见我,面目可憎,皆因这一路不好走,陛下已经生了退心。
若陛下重新被迷本真,臣必死无疑。
死臣不怕,臣怕的是陛下历劫失败,重归神霄,会怪罪于臣!”
吴哗淡淡的态度,却将皇帝心中的一丝阴暗面,也大大方方展现出来。
皇帝的脸色微红,他还以为自已这些小心思,并不会被发现。
人要改变,就要和自己的习惯做对抗,这需要有人监督,也需要有人策。
可是天下谁敢鞭策皇帝,所以要让一个人获得些许的改变,压根不可能。
但是,如果抓住他的信仰,让他为了信仰而自己鞭策自己,却是可行的———·
宋徽宗闻言若有所思,他心中也十分纠结。
吴哗说得没错,在很多时候,人是抗拒改变的。
可是不管抗拒与否,当意识到自己回不去的时候,他必须审视如今的自己。
讨厌吗?
那个被人背叛,却想要拼命挣脱的自己。
也不是那么讨厌!
皇帝突然起身,朝着吴哗作揖。
“那还请先生,以后多提醒朕。
对了,朕还有一事,想请先生帮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