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肃容。
先是以手整理衣冠,再上前行以大礼,口中朗声道:“天汉四百载,威武煌煌,恶邻震服,今圣天子在位,备起于微末,既为汉室之后,又为江夏百姓托举,人心所系,岂有不遵皇命之理?无论守土之责,还是讨伐乱世不臣,备皆唯天子之令是从!”
“好!”孔融、杨彪听了狂喜,忍不住当场大叫。
他们再看向刘备的眼神,那是倍加赞许。
真不愧是刘玄德。
忠贞不二。
仁义无双。
站在旁边的副使虑同样忍不住放声大叫:“好!
他看向刘备的眼神却不是赞叹,而是一种盼望已久的得逞:终于上当了!
老实说。
都虑是真的担心刘备会拒绝。
毕竟这种明摆着的大坑,正常人没有谁会跳进去。
此前,他跟丞相帐下众谋士讨论过最大的可能,那就是刘备只接受一半。接受江夏太守但会借口兵力不足后勤欠缺拒绝向江东讨伐孙权,或拖延或大吐苦水,求朝廷拨粮,借机小小反击一把。毕竟一旦跟孙权翻脸,那自江东前来江夏的大小商人,必将一哄而散,
刘备军上下很快就会陷于无以为继的绝地困境。
哪想到刘备真是个傻子。
而且是个大傻子。
为了名声。
当着天下人的面将大汉天子的圣旨内容全部应诺,此后再无半分退路,可谓愚蠢之极。
城墙箭楼里,甘瑰从扩音仪器中听到刘备接受圣旨。
他马上睁开了眼睛。
满脸激动。
口中却埋怨道:“刘使君怎能接受这种圣旨?太荒谬了,此乃曹贼奸计,全盘接受,
即敌人中奸计矣!”
“闭嘴吧你,这些不是你个小屁孩操心的!”关平忍不住翻了白眼,瞧你那副高兴的模样。
“真不愧是左将军!”李定国服了。
“那以后怎么办?”李来亨心想以后不会真的讨伐孙权吧?
“我觉得应该是将计就计,毕竟玄德公此前没有讨伐孙权的大义,接下圣旨,那么无论什么时候打,玄德公都掌握了讨伐孙权的大义,毕竟奉天子之命行事,为正义之师,师出有名。假如不接圣旨,江夏新军现在同样替江东挡着曹操,两虎相争,孙权不会有丝毫感激,反而推波助澜,借机消耗曹操和玄德公双方的军力。”唐正忠久历商战,什么招都看过,多少能看出来一点。
“只是如此一来,孙权必截断江面商船,江夏一片红火景象恐怕不复存在。”甘瑰有点担心。
“我觉得未必。”唐正忠摇头。
“不知唐公有所高见?”李宝国同样想知道唐正忠的观点。
“孙权若未被曹操军攻击,则有可能出现截断江面之举。
但他一旦被曹操军压迫。
独木难支。
不可能在曹操大军压境之下又与玄德公为敌。
所以在曹操军队没有退去解除隐患之前,江面商船贸易以及借江夏一城牵制曹操水军,是整个江东存续根本之一,孙权他不可能在这种局势下自断手足,主动与江夏新军为敌。
而且他也知道玄德公在曹操解除围困之前。
根本不可能攻击自己。
顶多是名义上奉天子之命的讨伐,可以说无关痛痒曹操为两家大敌,他若在,两家无论自身倾向如何,都会相互合作,只不过从明面合作转为暗中合作而已。再说了,玄德公不接圣旨,江东的孙权会感谢玄德公,或者明面上发声支持江夏吗?不可能的!
他要看得起仅有江夏一城在手的玄德公,早派使者前来达成联盟了。
接下来的局势。
曹操打得孙权越狠,越痛,孙权对玄德公的态度越好!
如果曹操大军在江东失败退兵,孙权全面反攻的首要目标,必定不会是曹操的襄阳,
而是玄德公的江夏!”唐正忠一分析,关平、李定国、李来亨连连点头,甘瑰皱着眉头想了半天,他不是质疑唐正忠的观点,而是担心身在江东的自家老汉该怎么办。
要不。
悄悄回去。
把老汉绑过来江夏?
城下的仪式继续,等刘备接过圣旨。
刘表大公子原江夏大守刘琦,第一个上前恭喜刘备,他热泪盈眶,激动地握住刘备双手:“恭喜叔父!恭喜叔父接任江夏太守之职,此后保境安民,尽托叔父之手矣!”
特使团有不少人怀疑这个大公子刘琦是不是在人前表演。
没理由的。
剥夺你江夏太守之位给刘备,你怎么高兴成这样?
他们不知道的是,刘琦是真的高兴。
或者说。
是如释重负。
他心里悬着的一块大石,今天终于落地了。
刘琦早知道自己不是当太守的那块料,自己并没有继承到父亲那样的才能,虚弱的身体,也不允许自己过于操劳,所以并不是心里想尽职尽责当过好太守,就能实现的。
他非常清楚。
自己如果不担任江夏太守,那么会活得很舒服,叔父不会对自己有一丝亏待。
相反,如果自己一直担任江夏太守,那样反而不美。
叔父是厚道之人。
对自己可谓关爱有加,丝毫不在意太守之名。
关张等人同样不会对自己如何。
包括荆州旧臣。
哪怕已经归于叔父魔下,对自己仍然非常的躬敬。
但江夏十几万老百姓可不那样认为。
他们真恨不得自己早点死。
好让叔父接手江夏。
换在别处。
自己可能早就堕马死或者落水死了吧?然而在江夏这里,自己的病非但没有加剧,还让诸葛孔明对症下药给治好了“叔父,此为太守印信!”刘琦将早早准备好的太守印信诸物高高奉起。
“善。”孔融对刘琦的识趣非常高兴。
他原来觉得刘表儿子全是猪罗。
连抵抗都不敢抵抗。
现在看来。
总算还有一个不是傻瓜。
郗虑却内心暗哼,这位刘表长公子不过一介懦夫,毫无血性,否则闹将起来,当场撕破刘备伪善面孔,那才叫称心如意。刘表为天下英才,乱世只身入荆州,尽收荆楚大地,
何等英雄人物,没想到生的几个儿子,皆如豚犬,不值一提。
刘备接受圣旨明确表态之后。
孔融、杨彪等人的态度比以前热情了一百倍。
身为正使的孔融,给刘备作介绍:“文先公得知玄德于此,脚疼立消,筋骨如初,骑马不改当年之风。”
孔融说的是杨彪用脚疼抽筋无法出门为借口拒绝曹操找麻烦。
杨彪哈哈大笑:“闻忠臣良将在,顽疾不药而愈矣!”
别看他爵位都剥夺了。
官职全无。
但他的资格太老,曾位列三公。
曹操最为提防的一批人之中,杨彪绝对名列前茅。
“备在此见过文先公,见过太中大夫”刘备率带诸葛亮等人向杨彪和孔融见礼。
“哎,玄德,你我何必如此见外,直接叫我孔文举即可。”孔融对刘备那是真的欣赏,天下间别说能跟曹操对抗,敢跟曹操对抗的都没人了,天下英雄尽去,如今只剩下这个沉浮起伏二十多年的刘玄德,依然初心不改。
制虑身为副使,同样上来打招呼。
当然。
他是过来给刘备添堵的。
“刘太守,大汉御史大夫郗鸿豫见过左将军,不知道左将军何时发兵,讨江东孙权之不臣?”
“未来江夏新军,当与天子雄军齐头并进,顺水而下,长驱直入,兵发不臣之地。只是不知曹丞相何时尽起朝廷精锐之师,为天子平定祸乱,还复九州,重兴四百载大汉之威?”诸葛亮微笑着上前应对。
“你是何人?”都虑知道对面这个高大俊朗的文士应该是刘备军中有毒士之称的诸葛亮,但他故作不知。
“在下南阳一耕夫,诸葛孔明。”诸葛亮知道对方要用官职压人了,先行示弱。
“既然仅为乡间一村夫,何谈国事?”都虑表示你没资格。
“亮曾闻人言‘风声雨声读书者,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又曾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御史大夫早年在儒学大家郑玄康成公门下求学,理应习得经世之学,见识莫不如乡间一匹夫?
岂不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
退亦忧。
御史大夫居庙堂之高莫非朽木为官不知此理?
故纵南阳一耕夫,未尝不可谈国事也。”诸葛亮现在是最强的事后诸葛亮状态,凌霄觉得这个郗虑要真继续跟诸葛亮对喷下去,极有可能成为第一个‘王朗”。历史中诸葛亮没骂死过王朗,但现在翻这个都虑简直是小意思,不到虑吐血都叫没发挥出真正实力。
郗虑哑口无言。
找错对象了。
对方是刘备军中着名‘毒士’,嘴巴不是一般的厉害,这个诸葛村夫说不过,自己应该找个好欺负的骂。
比如诸葛亮旁边那个貌不出众平平无奇的家伙。
一看就很好欺负。
找个机会。
干他!
另一边的孔融听见诸葛亮的话,眉开眼笑,一是高兴郗虑挨了,二是听到符合儒家治世理念的精妙名句,心里痒痒得不行,赶紧行以大礼,躬敬地请问:“孔明先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则何时为乐耶?”
诸葛亮还礼,微笑道:“此句非孔明所悟,乃听闻圣贤之士所言,其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孔融听后两眼放光。
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抱负和理想。
“此真乃圣贤之士也,拥天下入怀而忧,治千秋盛世而乐,恨不能与之一面,早晚请教!”孔融说完当空一拜以示受教。
杨彪曾经身为三公老臣,念及大汉现在艰难时局,忍不住当场泪崩,一时间老泪纵横郗虑听完先天下之忧而忧,估计自己这辈子要舌辩赢这个毒士诸葛亮是不可能了。
不过没事。
他不信刘备军中还有第二个诸葛亮。
于是,他盯上了看起来平平好奇满脸好欺负的庞统,你瞅啥?
我是御史大夫。
儒学大家郑玄的弟子,当世名土,你算什么东西?
你这种傻里傻气有眼不识泰山的眼神。
我很不喜欢!
庞统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总不能全让诸葛亮这家伙发挥了吧?我也是军师啊,你不找我,我还想找你呢!
看见郗虑挑畔的眼神。
庞统微笑。
用了后世一句很欠揍的话:“瞅你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