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邓愈手中取回衣服,重新穿上后,李拙才想起来问韩辅。
“对了,刚才你去找我所为何事?”
韩辅本来因为轻易输掉摔跤,而有些闷闷不乐,此时听见李拙的提醒,顿时记起来了。
“司马,我是想问,叛军迟迟不见再来,我们老是在这里等着,是否有些过于被动。不如让我率一队士卒,靠近叛军所在查探一下情况?”
韩辅期盼着看向李拙,眼睛眨呀眨的,让李拙都有些恶寒了。
这个糙汉,从哪里学来的这一套。
李拙抖了抖肩膀,果断的毫不留情面的拒绝了韩辅的请求。
“你别想了,给我老实待在此地。”
韩辅失望的啊了一声。
李拙颇为严厉的瞪向他,口中训斥实际上却是在向其解释。
“叛军人数远超于我部,随便派出一队人马,都需要我等小心应对,全力以赴。”
“此时分兵,人数过多,无异于削弱了我等抵抗的力量,叛军再来,则情况不妙。”
“人数过少,要是在外遇到了叛军队伍,寡不敌众,又无工事依仗,轻易就能被围杀。”
“总而言之,分兵探营,智者不取。你无须再言。”
李拙再三强调:“你就老实的待在营中,巡视周边,防止叛军突然出现。
“至于主动靠近叛军,你想都别想。”
韩辅嘟囔道:“那就听司马的,我待在营中便是了。”
黄甘走到韩辅身边,拍着肩膀安慰了他一下,而后就听李拙说:“黄甘,你替我看好了韩辅,他要是有什么异状,你就来向我禀报。”
黄甘愣神过后,当即应声:“司马放心,我肯定给你看好韩辅,不让他跑出去乱为。”
“好。”
相比韩辅,黄甘要冷静沉着许多,处事不急不躁。
李拙也逐渐发现黄甘的优点,愈发器重他了。
韩辅偷偷在黄甘耳边说:“司马让你看住我,你可别当真呐。到时候我偷偷溜出去看看,你就当没看见。可好?”
黄甘斜眼看了一下偷笑的韩辅,忽然开口大声对李拙举报。
“司马,韩辅刚才说要偷溜出去,还让我给他放行。”
韩辅顿时着急了,狠狠踩了一下黄甘的脚背,朝着李拙赶紧摇头否认。
“司马别听黄甘瞎说,我是说肯定不会溜出营地,他是听错了!”
李拙不管他,给了韩辅一个“安分点”的眼神,随后便带着邓愈返回了大帐。
贾诩自从接受牛辅的任务后,便派人乔装打扮,偷偷摸到了叛军大营周围,观察其动静。
探子在北宫伯玉被杀当夜,虽然不清楚营内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是大致动静却是注意到的。
他不敢耽搁,第一时间将亲眼见到的情况整理一番,而后呈给了贾诩。
贾诩是何等聪明,马上就从蛛丝马迹中猜到,叛军内必定发生了内讧。
内讧结束,无论赢家是谁,都不可能居于现状,必须会做出行动。
或求为自己提升威望,则必定进军击敌,彰显武功。
或求彻底拔除异己,则定然要退兵,巩固老巢,扫清内乱残余。
贾诩从探子报回来的信息中,抽丝剥茧之下,猜中了胜者必然是韩遂为首的凉州汉人势力。
贾诩亦是凉州人,怎能不知晓凉州的名士韩遂呢?
北宫伯玉和李文候虽然率先拉起了叛军,声势浩大,可终究乃是不通礼仪、不识教化的羌胡之辈。
纵有匹夫之勇,难敌狡狐之谋。
他们想要借助韩遂边章的名望拉拢凉州汉儿,却不知道这乃是与虎谋皮。
韩遂、边章两人,只需略施小计,便能离间北宫伯玉和李文候,让他们自相残杀,最后坐收渔翁之利。
想必如今,叛军中为首者己经换成了韩遂、边章。
贾诩自忖若处于韩遂边章的位置,必然不肯久居羌胡这等腥臊蛮丑之下。
既然知道叛军有变,贾诩有心增派人手,更加密切关注他们的动静。
当得报叛军大营中派出了一支三千人的队伍,目的正是汉军所在的美阳周边。
贾诩便明白,韩遂果然没有选择退却,而是打算用一场胜仗来巩固自己的威望。
这三千人必是他的先锋。
不出两日,叛军大队人马就将跟在后面过来。
“看来,牛辅交代的事情无须我再费心。李拙那部刚好处在叛军必经之路,退路亦被牛辅隔断,进退不能,唯有死战。”
“明后两日,想必李拙全军覆没的消息便能传到此地了。”
贾诩对自己的判断胸有成竹,派人去通知牛辅。
“校尉所念之事,诩俱己安排妥当,最迟后日,当见分晓。”
牛辅高兴至极,命人送来许多财货,作为赏赐送给了贾诩。
贾诩没有推辞,照单全收。
这些难道不是他应得的吗?
反而不收,牛辅才会心存芥蒂。
韩辅小心翼翼的躲在帐后,探头探脑的朝着营门望去。
果见黄甘带着一队人马在附近巡视,所有出营之人若没有司马李拙手令,全都不给放行。
“这小子,执行司马的命令倒是挺认真的!”
韩辅一看没法钻空子,只能悻悻而归,跑回自己营帐擦拭兵器和铁甲了。
武人的兵器和铠甲,便是第二条性命,一日不保养,上了战场后,就少了一层和威力和防护。
韩辅的铁甲是他亲自从敌人的尸体上扒下来的,又让营中匠人修补改造,便成了如今的模样。
他一向宝贝得紧,就连晚上睡觉,都要将铁甲挂在床榻边上,那种睁眼就能看到的地方。
正当韩辅坐在床榻,将铁甲的袖筒取下来擦拭保养,忽然听得军中聚将鼓声响起。
而后不久帐外有人高声禀报:“韩军候,司马让我请你过去,有要事商议。”
韩辅立即放下袖筒,整理一番后便赶往李拙大帐。
等他到了,其他人也来得差不多了。
“可知发生了何事?”
韩辅凑近一人问道。
那人与韩辅同为李拙军中的曲军侯,名为马越,乃是当初从清水河谷入军。
入军之时,身边还跟着数十个同族亲友,都是二十出头的壮年男子。
李拙索性就让杨越统领这些亲友,给了个队率之职。
后来经过数次大战,杨越屡次立下战功,职位一升再升,成了李拙手下唯二的曲军侯。
韩辅与杨越,各统领二百人。
剩余一百人,乃是李拙亲领,亦是最为精锐的士卒。
杨越摇摇头,也说不知。
鼓毕,李拙开始唤人进帐。
韩辅等人立马噤声,鱼贯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