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神色凝重,缓缓摇了摇头,语气严肃地说道:“不可操之过急。这位老婆婆行事如此谨慎,想必早己布下重重防备。我们若贸然行动,极有可能打草惊蛇,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眼下,我们当从其他线索入手,逐步揭开她的真面目。”
燕双叶听后,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赞同之色,说道:“大人所言极是。刚刚我重新仔细检查了王侍郎的尸体,在他的指甲缝里发现了一些布丝,质地特殊,似乎是某种罕见的丝绸。”
狄仁杰闻言,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目光中透着期待,说道:“双叶,此事就辛苦你了。你继续深入研究这些布丝,务必查明这丝绸的出处。元芳,你继续暗中监视陆林峰。若杀手再次现身,务必将其一举擒获,不可有失。”
两人齐声领命,迅速离去。狄仁杰用力揉了揉太阳穴,脸上满是疲惫与忧虑。暗杀皇帝的案件尚未调查清楚,如今又有两名朝廷命官惨遭杀害,且都是正西品的高官。要知道,在唐朝,宰相也不过正三品,正西品己然是朝中举足轻重的大员。朝廷大员接连被杀,若不能尽快破案,恐怕会引发朝堂的巨大恐慌。
狄仁杰只觉压力如山,接连发生的朝廷命官被杀案以及暗杀皇帝的阴谋,像沉重的巨石一般,压得他连日来都难以舒展眉头。他信步在法王寺中踱步,期望能在这清幽之地寻得片刻宁静,理一理纷乱的思绪。
不知不觉间,他竟来到了法王寺的藏经阁前。藏经阁庄严肃穆,在阳光的映照下,透着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气息,仿佛藏着无尽的秘密。狄仁杰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抬脚走了进去。
看守藏经阁之人,狄仁杰并不陌生,正是之前和他有过几面之缘的老僧。老僧看到狄仁杰,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狄大人,您怎么到藏经阁来了?”
狄仁杰赶忙还礼,态度谦逊地说道:“大师有礼了。今日贸然前来,还望大师莫要怪罪。”
老僧微笑着摇头,目光和蔼:“狄大人心怀天下,来此自是有因,何来怪罪之说。”
狄仁杰略一思索,说道:“大师,我想去藏经阁中查看一下经书,不知可否?”
老僧依旧双手合十,温和地说:“狄大人但去无妨。我法王寺与少林寺不同,并无武功秘籍,向来不禁止外人查看经书。”
狄仁杰谢过老僧,抬脚走进藏经阁。阁内经书浩如烟海,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他信步浏览着,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一本有些陈旧的庙志上。心中一动,他轻轻将庙志取下,翻开细看。
原来,这座皇家寺庙是太宗即位之后便拨款建造的。而更让他惊讶的是,玄武门之变后,废太子李承乾和原齐王李元吉的亲眷竟被关押在此处。之后,在太宗即位的第二年,关押在法王寺的废太子和齐王亲眷,有的失踪,有的死亡,一时间,法王寺笼罩在一片诡异的氛围之中。
狄仁杰越看越心惊,再往下看,发现当时负责看守废太子和齐王亲眷之人,竟是王进、牛俊和陆林峰!这三个名字如同一道闪电划过他的脑海。最近被杀的朝廷命官中就有王侍郎(王进)、牛俊,而陆林峰正被元芳暗中监视。
“难道这几起案件与当年废太子和齐王亲眷失踪之事有关?”狄仁杰喃喃自语道。他仿佛看到了一张巨大的网,正缓缓向他罩来,而网中的线索错综复杂,让他一时难以理清。
就在他沉思之际,老僧缓缓走了过来。狄仁杰抬头,将庙志中的发现告知了老僧。老僧听后,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仿佛藏着无尽的智慧,缓缓说道:“狄大人,当年之事,牵扯甚广,其中隐情,怕是难以尽述。但老衲以为,世间之事,皆有因果,如今这连环命案,或许便是当年因果的延续。”
狄仁杰闻言,眉头微微一皱,老僧言语中似乎暗有所指。
“难道老僧是想告诉我,这两起命案是废太子或者齐王后人所为?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复仇,还是为了争夺皇位?”
狄仁杰刚想更深入地询问一下老僧,却发现他己经悄然离开了。
从藏经阁出来,狄仁杰的心情愈发沉重。回到府中,他立刻将燕双叶和元芳召来,将庙志中的发现告知了他们。两人听后,皆露出震惊之色。狄仁杰说道:“如今看来,我们之前的调查方向或许有误,这背后隐藏的秘密,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元芳,你继续监视陆林峰,但务必小心,此人或许与当年之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双叶,你继续对那一缕布丝的研究,看看能否从中找到更多线索。”
两人领命而去,狄仁杰望着窗外渐渐西沉的夕阳,心中暗自发誓:“无论这背后的牵扯势力多么强大,我狄仁杰定要将真相查明,还天下一个公道!”
夜色渐浓,厢房内烛火摇曳,狄仁杰坐在案前,将庙志中的线索与近期发生的案件一一梳理,试图从中找到那关键的突破口。然而,线索如乱麻般交织,越来越让他觉得这背后隐藏的阴谋深不可测。
此时,燕双叶匆匆而来,手中拿着一缕布丝样本,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又夹杂着困惑的神情。“大人,经过我多番比对和查证,这布丝的出处有了些眉目。它来自一种极为罕见的云锦,这种云锦在市面上几乎难寻踪迹,据我所知,唯有宫廷御用的织造坊曾少量制作过,且多用于皇室贵胄的特定服饰。只不过现在织造坊使用的都是新式织造法,这种老式织造云锦二十年未曾使用了。”
狄仁杰闻言,眼神一凛,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思索道:“宫廷御用如此说来,这布丝极有可能与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再加上二十年前的老式织造法的云锦。结合庙志中所载,当年废太子和齐王亲眷和后人都符合这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