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动队进入了难得的休整期,营地里的气氛松弛而宁静。
而三十里外,海林境内的二师新营地,则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依托着劫粮行动获得的宝贵喘息之机和大量缴获,曹亚范正全力组织官兵加固营寨,整训部队,并谨慎地向周边范围渗透,发展可靠的情报员和群众基础。
闲暇时,与周德生、张永远等参与阻击战的骨干闲聊,曹亚范、政委李嵩、参谋长王翰等人,愈发清晰地了解到那场阻击战的惊险,与别动队在其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二十余人,凭借精湛的技术、精准的狙杀,尤其是那件闻所未闻的恐怖重武器,竟硬生生击溃了数倍于己的日军,挽救了两支主力连队覆灭的命运。
这份战力和情谊,沉甸甸地压在几位师领导心头。
“于情于理,我们都该好好谢谢杨队长和别动队的同志们。”政委李嵩在一次师部会议上郑重提出。
参谋长王翰点头附和:“不仅是感谢,我看,这也是一个机会。别动队战力超群,杨队长更是人中俊杰,若能说服他们加入我们抗联,乃至接受延安的领导,对我军在东北的抗日事业,将是巨大的助力!”
曹亚范沉吟片刻,他深知杨震东及其队伍的特殊性,但也认为值得一试。
“好!就以感谢的名义,正式邀请杨震东和别动队部分骨干前来做客。我们开诚布公地谈一谈!”
邀请通过通讯员很快送达别动队营地。
杨震东接到邀请,并没有多想,挑选了十来个队员,带上点‘礼物’,就出发了。”
曹亚范、李嵩、王翰亲自到寨门口迎接,给予了极高的礼遇。
山寨的空地上,摆了几张自制的简陋木桌,算是欢迎会场。虽然没有张灯结彩,但二师能拿出的最好东西都摆了上来——大盆的炖肉,黄豆制成的豆腐,豆芽,热腾腾的大米饭,甚至还有一坛酒。
气氛热烈而真诚。
杨震东也带来了他的礼物——那把缴获自森川中佐的、做工精良的日军指挥刀,以及两把来自伪军装备的、外观较好的“撸子”手枪。
“曹师长,李政委,王参谋长,”杨震东将指挥刀双手捧给曹亚范,又将两把手枪分别递给李嵩和王翰,“小小礼物,不成敬意!”
这份礼物既实用又寓意深刻,曹亚范三人郑重接过,连声道谢,心中对杨震东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午宴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进行。
午宴结束后,重头戏才真正开始。
曹亚范将杨震东请到了师部所在的一间相对宽敞的木屋里,只有他们两人,连政委和参谋长都暂时回避,以示郑重。
木屋里,曹亚范给杨震东倒了一碗热水,神色变得严肃而诚恳。
“震东同志,这里没有外人,我就开门见山了。”曹亚范目光灼灼地看着杨震东。
“你和别动队的本事,我们这次是真真切切地领教了。可以说没有你们,二师现在己经在生死边缘了。这份情,二师上下,不会忘!”
杨震东微微欠身:“曹师长言重了,打鬼子,本就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互相扶持是应该的。”
“正因为目标一致,我才更要说出下面的想法。”曹亚范身体前倾,语气更加恳切。
“震东同志,你们能力超群,但毕竟势单力薄。如今民族危亡,正是需要集中力量,一致对外的时候。
我们抗联,是在延安领导下的正规抗日武装,有着明确的纲领、严密的组织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延安,更是全国抗日力量的希望所在!”
他观察了一下杨震东的神色,继续道:“我,以及李政委、王参谋长,都真诚地希望,你和别动队能够正式加入我们抗联,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坚强力量!以你们的能力,必将获得更大的舞台,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充满了期待。曹亚范紧紧盯着杨震东,等待着他的回答。
杨震东捧着温热的水碗,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碗沿,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他理解曹亚范的诚意,也明白这是对方基于当前认知所能给出的最好选择。但他来自后世,知晓历史的曲折与未来的走向,更清楚自身和别动队的独特定位。
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歉意:“曹师长,非常感谢您和抗联的信任与厚爱!这份情谊,我杨震东和别动队铭记在心。”
他话锋一转,语气依然恭敬,却带着决断:“但是,关于正式加入抗联请恕我难以从命。”
曹亚范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没有打断,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并非我不认同党的政策和抗联的事业,”杨震东斟酌着用词,“恰恰相反,我对延安充满敬意。只是,我和别动队的模式,更倾向于一种高度灵活、精悍隐秘的作战方式。
我们像影子,需要绝对的自主权,来去如风,自行选择高价值目标进行打击,比如鬼子的指挥部、后勤枢纽、特殊部队,甚至可能在未来,执行一些常规部队难以完成、或者上级出于全局考虑未必会批准的特殊任务。”
他看向曹亚范,眼神坦诚:“一旦正式纳入编制,必然要接受统一的指挥、纪律和作战任务安排,这可能会束缚住我们的手脚,削弱我们这种‘尖刀’和‘奇兵’的作用。
我们更愿意作为一种战略协作力量,在关键时刻策应、配合主力部队行动,共享情报,甚至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提供装备和训练支持。”
木屋里一片寂静,只有炭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曹亚范眉头微蹙,他听懂了杨震东的意思。这是一种拒绝,但也是一种承诺——一种建立在共同抗日目标上、保持独立性的深度合作。
良久,曹亚范缓缓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笑容:“震东同志我明白了,你的考虑有你的道理。”
他知道,这样一支拥有超强战斗力和独立意志的队伍,强求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这件事,关系重大,我也无法独自决断。”曹亚范站起身,“我会将你的想法,以及我们二师的意见,如实向延安汇报。
请相信,无论结果如何,我们二师,永远视别动队为最可靠的战友和兄弟!”
曹亚范的汇报通过秘密电台,穿越千山万水经过中转,送到了延安。窑洞里,油灯下,几位领导传阅着这份来自东北敌后的特殊报告。
报告详细叙述了别动队惊人的战绩、独特的作战方式以及杨震东关于保持独立性、进行战略协作的明确表态。
“这个杨震东,有点意思。”一位领导放下报告,嘴角带着一丝笑意,“不贪图名分,不要求编制,只想当一把自由的尖刀。”
“从他们做的事来看,这把尖刀,确实锋利无比,专挑鬼子的要害捅。”另一位领导沉吟道。”
“关键是,他们的心是向着我们的,是真心打鬼子的。”又一位领导总结道,“对于这样的朋友,这样的力量,我们应该团结,应该支持,而不是用条条框框去限制。”
经过简短而高效的沟通,几天后,一份加密回电送到了曹亚范手中。曹亚范看完电文,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而又带着几分欣喜的神情,他立刻再次请来了杨震东。
曹亚范将电文递给杨震东,“震东同志,延安领导经过研究,完全理解并尊重你和别动队的意愿,绝不强求。”
杨震东心中一动,接过电文仔细观看。
电文中写道:“本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之抗日力量,共同御侮之原则,决定如下:一、正式授予杨震东所部‘第八路军东北抗日特别行动支队’之番号,纳入八路军战斗序列,但享有高度自主作战权,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作战目标与行动计划。
二、授予杨震东同志‘东北战区抗日英雄’荣誉称号,以表彰其卓越之战功与贡献。
三、特邀杨震东同志在方便之时,赴延安参加边区参议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智慧和包容性的决定!它给予了别动队梦寐以求的正式名分和高度自主权,又在政治上表达了最高级别的认可与重视。
这是一种超越了一般上下级关系的、近乎盟友的特殊关系。
杨震东看着电文,心中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