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寒春(1 / 1)

曹国安似乎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微微摇了摇头,嘴唇翕动了几下,想要说什么,却只有血沫涌出。他的目光,艰难地转向周德生,那眼神里,有未竟事业的遗憾,有对战友的深切嘱托,更有一种虽死犹荣的坦然。他沾满鲜血的手,极其轻微地动了一下,似乎想指向某个方向,最终还是无力地垂落。眼神里的光彩,迅速黯淡下去。

“师长!师长啊!”周德生紧紧握住师长尚有余温却己无力回应的手,巨大的悲痛几乎将他撕裂。

他猛地将曹国安师长的遗体背在背上,感觉那重量仿佛是整个民族的苦难。在剩余战士的拼死掩护下,他们且战且退,沿着崎岖的山路,向密林深处遁去。

负责断后的刘怀,为了给队伍争取更多时间,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冲上来的鬼子同归于尽。许多熟悉的面孔,永远留在了七道沟的雪地上。

当周德生和伤痕累累的战士们,背着师长的遗体,摆脱追兵,钻入安全的密林时,所有人都脱力地瘫倒在雪地里,只剩下沉重的喘息和无声的泪水。

随之而来的参谋长及副师长等人也无比悲痛,没想到一场小小的伏击战,损失这么惨重!

他们在一个隐蔽的山坳里,用刺刀和双手,刨开冻土,含泪安葬了曹国安师长。没有隆重的仪式,没有显赫的墓碑,只有一座新堆起的坟茔,和一颗颗誓死复仇的心。

周德生再次掏出那枚指南针,上面的血迹似乎更加深沉了。它指引过方向,也见证了牺牲。他将其紧紧攥在手心,仿佛能从中汲取力量。

凛冽的寒风吹过林间,卷起雪沫,发出呜咽般的声音,仿佛在为英魂送行,又像是在回应这铁血誓言。

曹国安师长的鲜血洒在了七道沟的土地上,他的牺牲是东北抗联为民族解放事业付出巨大牺牲的一个缩影。(因剧情需要,稍作改编,致敬先烈)

时近三月。

吉林山区的积雪虽开始消融,但寒意依旧,昼夜温差极大。

与蛰伏在深山营地、靠着杨震东拥有的超前知识和别动队高超的技战术,所缴获物资获得稳步提升相比。山外广袤林海雪原中坚持斗争的抗联主力部队,正经历着一个残酷的春天。

位于桦甸县境一处背风山坳的第二师某部临时营地,气氛凝重。

周德生拖着疲惫的身子,检查着几名伤员的情况。

他的连队,因为在去年跟着杨震东的别动队用计奇袭了鬼子铁路警备中队,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粮食被服,一度成为了全师装备最好、火力最强、士气最旺的连队。

他们凭借着加强的火力以及从杨震东交给他的手稿,学到一些相比之前更先进的战术雏形,在去年确实打了几个漂亮仗,又补充了一些物资。

本以为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然而,好景不长,日本人不是傻子。

抗联队伍频繁的、规模较大的军事行动,彻底激怒了关东军。他们无法容忍“匪患”如此猖獗,尤其在一些关键交通线和物资囤积点接连受损后,日军高层下达了严厉的肃清命令。大量的日军守备队、伪满国军,甚至调来了部分精锐的关东军野战部队,对抗联主要活动区域进行了拉网式的、规模空前的“讨伐”和“围剿”。

抗联队伍目标大,行动难以完全隐蔽,很快陷入了被动的境地。

敌人采取“篦梳战术”,步步为营,建立碉堡,封锁交通,焚烧村庄,强制并屯,企图割断抗联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粮食补给变得异常困难,很多时候只能靠挖野菜、剥树皮充饥。药品更是早己断绝,伤员们只能靠着坚强的意志和有限的土方草药硬扛,不断有人因为伤口感染、严寒和饥饿而倒下。

周德生连的情况相对好些,毕竟有些家底,但也经不住连续的消耗和转移。原本经过补充齐装满员一百多人的连队,现在能拿枪战斗的只剩下不到六十人,还有十来个伤病员需要照顾。战士们个个面黄肌瘦,棉衣在长期的摸爬滚打中早己破烂不堪,露出黑黄色的棉絮,很多人脚上的靰鞡鞋也磨穿了底,用破布和草绳勉强捆着。

“连长,粮食只剩这点儿了。”司务长指着一袋面粉和少量豆子,脸上满是愁容。

周德生看了一眼那不够吃几天的食物,又看了看周围或坐或卧、眼神却依然倔强的战士们,心里很憋屈。

他记得杨震东曾经私下跟他聊过“低调发展、保存实力”的重要性,当时他虽觉有理,但总觉抗日嘛,就是要跟鬼子明刀明枪地干。

如今看来,杨震东那条看似“取巧”的道路,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反而显得更有生命力。别动队像幽灵,而他们,则成了鬼子重兵围剿的明靶子。

“省着点,掺和着野菜,先紧着伤员和年纪小的同志。”周德生沉声吩咐,他的脸颊深深凹陷,胡子拉碴,状况也不太好。

周德生靠在旁边粗大的树干上,缓缓闭上眼睛,胸口闷得慌。

他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无数次想起杨震东,想起那支神出鬼没的别动队。想起的数次接济,才让他们勉强撑过了最危险的时刻。

但那次分开后,两支队伍就没了联系。

在没有通讯设备的情况下,远在敌人重重包围之中,联络是个大问题。

他们现在怎么样了?还在吗?杨震东那些超前的战术和装备,能否让他们在这样的围剿中生存下来?

“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周德生睁开眼,目光扫过眼前这群面黄肌瘦、眼神呆滞的弟兄。曾经的锐气几乎被磨光,只剩下求生的本能。

鬼子在外围的封锁越来越严,“归屯并户”使得他们无法从群众那里得到任何补给。继续困守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

他想起了去年与杨震东分别时,对方曾留下过一个紧急联络点的模糊位置——在两三百里外的一片原始林区边缘,有约定的标记。当时只觉得是多一手准备,没想到如今却成了希望。

“我们必须找到杨震东。”周德生的声音沙哑,对围拢过来的几名干部说道,“只有找到他们,我们才能活下去,才有恢复战斗力的可能。”

没有人反对。绝望之中哪怕是一根稻草,也值得拼命抓住。

“问题是怎么找?外面鬼子伪军那么多,我们一动,很可能就被盯上。”一个排长忧心忡忡地说。

“大部队暂时先继续隐蔽。”周德生沉声道,“派尖兵,人少目标小。”

他目光在幸存者中扫过,最终落在三个人身上,被点名的三人站首了身体,尽管虚弱,眼神却重新燃起一丝光亮。

周德生走到他们面前,逐一整理着他们根本无从整理的破旧衣衫,声音低沉而凝重,“你们的任务:不是战斗,是活下去,找到约定地点,联系上别动队。路线在这里”他画了个简易地图,标注出方向和当时约定的地点,并把一份之前缴获的地图也拿了出来。“如果如果半个月内没有消息,或者标记点找不到”他顿了顿,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口,但每个人都明白那意味着什么。

“连长,你放心!只要有一口气在,我们一定把信儿带回来!”谢良大声地保证,拳头攥得紧紧的。

“活着回来。”周德生把准备好的干粮塞到他们手里,用力拍了拍三人的肩膀,千言万语化作这西个沉重的字。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偏折明月 穿越成冉闵,我终结了那个乱世 大明:暴君崇祯,重塑大明 重生七零:虐渣后我嫁糙汉赢麻了 夺回享福命,炮灰长媳夫贤妻贵 衍尽归墟 大唐状元赘婿 八零:甩渣男,嫁兵王,我富甲一 恶媳罢工后全家都慌了 开局,用馒头忽悠猫娘当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