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炸毁宁安变电站的兴奋感,如同营地篝火中跳跃的火焰,在回到深山营地后的头两天里,温暖并鼓舞着每一个队员。人们谈论着那夜无声的潜入,谈论着定时炸弹的威力和鬼子县城随之陷入的黑暗,脸上洋溢着自豪与解气的神情。
兴奋过后则是平静,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杨震东最先察觉到异常,因为他自己对身体变化更加敏锐。
这些天,他总觉得口腔里有些不适,牙龈似乎比以前更容易出血,刷牙时尤其明显。夜里,偶尔小腿会传来一阵莫名的酸痛抽筋,让他从睡梦中惊醒,变得易疲劳。起初,他以为是前段时间精神紧张和想得多带来的后遗症,但观察了队员们普遍的状态后,他意识到,这可能不是个别现象。
午饭后,他特意在营地里慢慢踱步,仔细观察。查看了库房里缴获的粮食,主要是大米,白面,小米,还有一些黄豆和咸菜疙瘩。看到杨震东过来,郑巧抬起头,粗糙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嘴唇也有些干裂起皮。
“队长,粮食还够吃一阵子,就是就是太缺蔬菜水果了。” 郑巧叹了口气。
杨震东点了点头,维生素!这是维生素缺乏了!
他想起了那些关于极端环境下生存、关于营养学的知识。长期的野外生活、精神紧张、加上这寒冬腊月,山林里几乎找不到绿色植物,夏天和秋天存着的野果干也早就吃完了。
饮食结构极其单一,几乎全是碳水化合物和少量蛋白质,严重缺乏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这个在后世几乎人人皆知的名词,在这个年代的东北山林里,却是一个陌生而致命的问题。
眼前队员们的种种表现,几乎完美地对上了这些早期症状!这可不是小问题,如果放任不管,情况会急剧恶化,导致免疫力严重下降,非战斗减员会增加,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疾病,导致小病拖成大病!
他立刻召集了几个核心骨干,讨论怎么解决。篝火噼啪作响,映照着众人凝重而不解的脸。
“兄弟们,我们可能遇到了一个看不见的敌人。”杨震东开门见山,他没有首接说出“维生素”这个超越时代的名词,而是用大家能理解的方式解释,“这几天,大家是不是都开始感觉身上没劲儿,嘴巴发苦,牙龈容易出血等症状了?”
几人面面相觑,然后纷纷点头。杨安昌揉了揉自己的小腿肚子,沉声道:“确实,我还以为是前段时间累着了,没缓过来。”赵刚也皱着眉:“我这嘴角老是起泡,喝水也不管用。”
“这不是累的,至少不全是。”杨震东语气严肃,“这是我们吃的粮食有问题,也可以说是包含结构的问题!”他指着旁边袋子里的大米、白面,“光吃这些,填饱肚子没问题,但养不出咱们打仗需要的‘精气神’!咱们的身体就像这火堆,要想点燃,光添硬柴(主食)不行,还得有点‘引火柴’和‘火种’(指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才能点得燃,烧得旺!”
这个比喻通俗易懂,几人立刻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杨震南脸色发白:“哥,那那咋办?这冰天雪地的,上哪儿去找‘引火柴’和‘火种’啊?
现场陷入了一片沉默。是啊,在这被日伪封锁、寒冬肆虐的深山里,寻找新鲜蔬菜水果,无异于天方夜谭。
杨震东却没有绝望,他来自后世的知识储备,此刻就是最大的宝藏。他沉吟片刻,开始梳理脑海中关于替代维生素来源的知识。
“天无绝人之路,山里就有宝贝,只是我们以前没在意,或者不知道该怎么用。”
他掰着手指头,一条条说道:
“第一,松树柏树!它们的嫩枝、针叶,熬水喝,虽然味道苦涩,但管用!能防‘坏血病’。”
“第二,找那些冻不死的野菜根!比如蒲公英的根,刺老芽的根,挖出来,洗干净,煮汤或者烤着吃。”
“第三,发动大家,去扒开积雪较薄、向阳的山坡,看看有没有残留的、冻干了的野果子,比如山丁子、稠李子,还和松鼠窝之类的里面存着有干果,掏一部分出来也有用。”
“第西,动物内脏!以后打到猎物,心、肝、肾这些,不能再随便丢弃或者只给少数人吃,必须均匀分配,煮汤最好,营养都在汤里。”
“第五,豆子!宋山,咱们还有多少黄豆?以后每天泡发一些,煮豆子给大家喝,或者想办法生点豆芽!豆芽可是好东西!”
“第六,外出侦察的队员想点办法买点蔬菜和茶叶之类的!”
一条条具体的措施从杨震东口中说出,听得赵刚等人眼睛渐渐亮了起来。这些方法,听起来虽然有些五花八门,但大多取材于山林,许多都触手可及。
“另外,”杨震东补充道,“以后尽量多喝热水,促进身体循环。还有,天气好的时候,让大家伙儿多晒晒太阳,别总窝在山洞里,晒太阳也能补‘元气’!”
虽然对“晒太阳补元气”有些将信将疑,但杨震东之前的判断和带领大家取得的胜利,己经建立了足够的威信。没有人质疑,立刻分头行动起来。
整个营地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一部分队员被组织起来,跟着几个有经验的妇女、孩子,拿着布袋和小铲,开始在营地周围的安全区域,按照杨震东描述的特征,寻找松柏嫩枝和雪下的野菜根。有的在训练间隙,扩大了狩猎和巡逻范围,特别注意采集那些挂在枝头、冻得硬邦邦的少量野果。
张得财,孙老蔫年纪较大,则小心翼翼地处理着那些原本不被重视的“新食材”。他们架起大锅,将采集来的松针、柏叶洗净,投入沸水中熬煮,一股带着浓郁山林气息、又有些苦涩的味道在营地弥漫开来。起初,队员们看着那泛着绿褐色、味道奇怪的“汤药”,都有些犹豫。
杨震东二话不说,率先舀了一碗,吹了吹热气,面不改色地喝了下去。那滋味确实苦涩不好喝,但他知道,这里面蕴含的维生素c,能缓解身体很多负面症状。他看着众人,朗声道:“这玩意儿是不好喝,但它是咱们山林里的‘参汤’!是能让我们骨头硬、力气足,喝了它,咱们才能更有劲儿跟小鬼子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快,所有的队员,包括妇女和孩子,都开始定期饮用这种松针柏叶水。虽然每次喝都像完成任务一样,但没有人抱怨。
同时,找到的冻野果被小心收集起来,融化后混合在粥里;偶尔猎到的野兔、山鸡,内脏不再丢弃,而是精心清洗后煮成热乎乎的杂碎汤,每人分上一小碗;黄豆也被姜秀兰想办法泡发,虽然条件简陋,豆芽生得歪歪扭扭,但这点难得的绿色,却让所有人的眼睛都为之一亮。
日子一天天过去,变化在悄然发生。队员在训练时,脚步重新变得沉稳有力,蜡黄的脸色似乎好转了一些,嘴唇也不再那么干裂;夜里抽筋的次数明显减少了,刷牙时牙龈出血的状况得到了改善。
杨震东站在营地边缘,看着正在阳光下进行针对性训练的队员们,知道这场对抗维生素缺乏的“战斗”,他们初步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