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刘苍正率军向无垠城行进。毕,他命人将阵亡将士的 悉数运回。此役虽击溃公孙瓒,却折损兵卒近八千,精锐陌刀营亦减员过半——然陌刀营战果之煊赫,令四方震骇。刘苍亲率陌刀、陷阵两营前行,面色沉凝。初胜时确曾欣喜,待战报呈上,瞧着折损数目,心头喜意顿散。七千余伤亡,还是因陌刀营死死钉住白马义从的结果。
公孙瓒部众此战皆存死志,人人拼杀如癫——右北平与辽西乃其故土,这些幽州儿郎宁可碎骨也要夺回乡关。
正因如此,刘苍部众方伤亡至此。庆功宴自不可废,但入城前尚有一事需行。
不多时,大军抵临城下,戏志才早候于门。
“恭贺主公大胜而归!”
刘苍未露喜色:“此战胜负,皆系将士以命相搏。折了七千余兄弟……”言至此,戏志才亦敛了笑意——这般战果,确算得惨胜。
“主公如此记挂殉国士卒,彼辈九泉有知,亦当告慰。”
“且先入城罢。”刘苍摆手。
戏志才未随行,兀自立于城门观军伍入城。,不禁蹙眉:何故不就地安葬?虽疑,却未发问——主公必有计较。
全军入城后,刘苍一面命人筹备庆功宴,一面集众 城北阔地。皆陈其上。
刘苍踏前高呼:“眼前诸君,皆乃与尔等同袍共食的兄弟!无彼辈抛颅,无尔等沥血,何来今日之胜?形骸虽殁,英魂长存!——”他握拳捶胸,“仍在尔等肺腑间!在我刘苍心窍中!”
(今日,我为何要命你们将这些战死沙场的勇士遗骸迎回?
言毕,刘苍率先卸下铁盔,垂首肃立。身旁黄忠、太史慈、张辽诸将随之除盔默哀。后方万千士卒见状,纷纷低首致哀。
当哀思终了,刘苍亲手将火把掷向柴堆。顷刻间烈焰腾空,那冲天火光仿佛为亡魂照亮了通往冥界的路途。将士们凝视烈火,眉宇间悲恸与坚毅交织——整支军队的气质正在发生惊人蜕变,这蜕变的核心,正是\"归属\"与\"军魂\"二字!
目睹此景的戏志才终于洞悉主君深意。遍览史册,如刘苍这般体恤士卒者实属空前。那些所谓同甘共苦的将帅与之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正因如此,今日在场的将士未来必将爆发出惊世战力。仅此一役,刘苍便让全军甘愿效死,此等统帅当真是千古难觅!
望着黑压压跪倒的军阵,刘苍露出欣慰笑容——这番心血,终究没有白费。
将士们纷纷起身,跟随刘苍入城共庆胜利。同乐间,刘苍与将士们 言欢,其亲民作风令全军敬意更上层楼。次日晌午,刘苍方才酒醒——昨夜将领们轮番敬酒,纵有系统强化体质仍不免宿醉。此时系统提示如约而至:公孙瓒势力剿灭任务完成,奖励包括各类高产作物种子各十万份,更附赠玻璃制造工艺与矿藏勘探技术。望着堪称豪横的百万级奖励,刘苍目光最先锁定玻璃技术。若能成功烧制玻璃,军事望远镜的研发将带来战术革新,虽显微之镜犹不可及。而新得的探矿技术恰解燃眉之急,铁矿可铸甲胄农具,煤矿能御北地严寒,此二者实乃强兵富民之要。
【炼铁所需煤炭远胜木柴,其燃烧时长与热力更具优势,自然便利许多。不过这些技术细节还需刘苍交由工部自行钻研。
晨起洗漱毕,刘苍于院中舒展筋骨,驱散残存倦意。此时部属皆已从昨夜欢宴中清醒,他遂令诸将整备军马,班师幽州。
公孙瓒虽灭,辽东尚有董卓旧部公孙度盘踞。此前因公孙瓒阻隔,刘苍未能收复辽东及玄菟、乐浪等幽州故郡。如今障碍既除,那片沃土岂容异族占据?不过对付公孙度这等角色,无需刘苍亲征——他令蛰伏辽东多年的太史慈领万五千兵驻守辽西,限期一年攻克辽东。太史慈慨然受命,刘苍则率余部返程。
未及关注民议,刘苍已召集文武重臣。击溃公孙瓒后,他认定改制时机已至。若要使汉祚延绵,必须革除选官积弊,否则终将重蹈魏晋\"上品无寒门\"之覆辙。四百年来,察举制虽遴选出不少贤才,却更滋生了袁氏\"四世三公,门生遍天下\"的痼疾。
(若袁家这等世家大族生出异心,大汉江山纵不倾覆也必元气大伤!总务府议政厅中,刘苍端坐主位,麾下谋臣猛将肃立凝听。
听闻此言,阶下文武皆暗自交换眼色,却无人敢妄言——谁都明白主公必有后文。
话音甫落,议政厅顿时议论蜂起。刘苍泰然安坐,任群臣争辩。
在场众人中,华歆与陈群提出异议。主公,汉室四百年来皆行察举制,既重才能更重德行。若科举仅考才学不察品行,恐难保证所选之人尽为良才。微微颔首,认为此言有理。
其余人等意见分为两派:或支持郭嘉为寒门发声,或赞同陈群维护士族利益。
此时刘苍注意到荀彧尚未表态,便询问道:\"文若有何高见?
近日听闻主公差蔡尚书筹建了一座高等学府,其中设有典籍馆,藏书浩如烟海,经史子集无所不包,更有世间罕见的孤本珍籍。不妨以此作为奖掖——凡科举各科前十者,皆可入馆研习半载。
刘苍抚掌称善,荀彧这番建言与他心意暗合,尤其是典籍馆设奖之策,连他都未曾想到。
众人齐声应诺。议罢科举,刘苍从案头取出一卷竹简。
竹简所载实为现代军制改良:十人成班,三十人成排,百五十人成连,五百人为营(含医匠哨探等),两千人成团,万人为师。营等精锐为 建制。
更创九等二十八级军阶:自下等兵始,至大将军终。各级别对应职权、俸禄及退伍优待,皆与军功关联。如此既可明晰职权,又能激励将士。
此刻刘苍胸有成竹。科举与军制不过是他革新宏图的开始,各项变革方略早已在竹简密册中次展开。
工部已成功研制出水泥,其用途显而易见。有了水泥便可铺设道路、加固城墙、建造高楼,因此基础设施建设也被刘苍列为工部的重点任务。
医院与学堂的建设亦在稳步推进。目前每座县城基本都设有医馆,刘苍要求馆内医者定期走访周边乡镇,既为百姓诊病,也起到防控瘟疫的作用。
学堂的建造虽在加快,但因幽州、并州流民众多,能负担读书的人寥寥无几,故学堂暂仅设于郡城。不过刘苍相信,待百姓生活逐渐富足,求学之人定会增多,届时再大规模扩建学堂即可。
安排完这些事务后,刘苍终于提出两项关键改革:经济与土地!
关于土地改革,刘苍早已深思熟虑,迟迟未施行只因缺乏合适的人手执行。如今,此人终于出现——枣祗。枣祗正是历史上向曹操献策推行屯田制之人,此前任东阿县令,极重农事。在他治理下,东阿百姓家家种桑养蚕、户户粮仓满盈,可谓富庶之地。在当时,要令一县农业达到如此水平极其不易。
其实枣祗早已投效刘苍麾下,只是刘苍未曾察觉。关东诸侯讨伐董卓时,刘苍派荀彧、赵云率军从冀州赴酸枣会盟,途经东阿县时曾短暂停留,枣祗便是在那时加入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