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猛地一颤,脸色剧变。
他恍然大悟。
孙策之所以放过他,竟是因为皖口陷落,建业告急。那位江东小霸王不得不仓促撤军,赶回去救援大本营。
太史慈怔怔望着皖口方向,眼前浮现出初遇刘备的场景。
那时的刘备,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平原县令。
可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县令!
如今竟能斩杀张济,消灭刘表,大败曹操!
更将江东小霸王打得损兵折将,连连败退。
拿下荆州后,更有席卷江东之势!
昔日的小县令,如今已成一方雄主。
太史慈低声自语,心潮起伏,陷入深深思索。
当年盛夏,吕蒙、孙策两路兵马水陆并进,全线退守建业城。
刘备亲率六万大军自皖口东进,直指建业。
沿途虎林、春谷、南陵等长江两岸城池皆闻风而降。
六万大军已进抵建业城西面的牛渚要塞。
夜色降临,中军帐内灯火通明。
刘备召集众将商议攻取建业之策。
帐中摆放着庞统精心制作的建业城周边三十里沙盘。
“若要攻破建业,必先夺取上游七里处的牛渚渡。”
庞统目光掠过沙盘,继续分析:“孙策残余的水陆兵力,极可能集结于牛渚死守。”
“因此,我军下一步当全力攻克牛渚。”
他对江东地形的熟悉远超旁人——这两年游历江东,不仅结交名士,更将山川险要尽数勘透。
刘备颔首,转向秦牧:“子璟,士元之策以为如何?”
秦牧从容回应:“正合破建业之要。此战唯以兵力压制,水陆并进强攻牛渚。”
见二人意见一致,刘备不再犹豫,正欲与众将敲定作战细节,鲁肃突然出声:“主公,攻牛渚前尚需清除一患。”
他指向地图西南:“泾县太史慈骁勇善战,孙策屡攻不克。若孙策与之联手,其部西进豫章,恐断我军退路。”
刘备神色微凝。
太史慈……昔日共患难的故人。
当年自己不过一介小小县令,谁识刘玄德之名?
青州黄巾军围攻北海,孔融无力抵抗,被困于都昌城内,形势岌岌可危。
危急时刻,太史慈孤身突围,奔赴平原求援。
此后,他领兵与太史慈会合,共赴北海,联手击溃黄巾军,解了孔融之围。
经此一役,太史慈的悍勇善战令他印象深刻。
“子敬所言极是。”
“太史子义乃当世猛将,勇猛绝伦,切不可轻视。”
老刘顿时警觉,言语间对太史慈颇为忌惮。
“区区太史慈,何足挂齿?”
“请主公拨我一万精兵,末将即刻挥师泾县,生擒那厮献予主公!”
刘备捻须沉吟,暗自思忖:以黄忠之能,对付太史慈确实最为合适。
纵观麾下诸将,除关张二人外,陆上交锋恐怕唯有黄忠能压制太史慈。
“军师以为如何?”
刘备难以决断,自然要征求秦牧的意见。
“主公既知太史慈乃当世虎将,当年北海解围后,为何不将其招揽至帐下?”
“呃……这个……”
老刘面露窘色,一时语塞。
秦牧心知,这一问着实戳中了刘备的痛处。
以刘备当年的处境,遇上太史慈这般仅次于“五虎上将”的猛将,岂会不动招揽之心?
不是不想,而是力有不逮。
彼时的刘备,不过一介平原县令,实力微薄,声名不显,放眼天下诸侯,恐怕得倒着数才能找到他的名字。
太史慈又非未卜先知,怎会料到老刘日后能飞黄腾达?
北海之战后,太史慈便应刘繇之邀,转投江东去了。
刘繇身为当世名流,血统纯正的皇族后裔,更是朝廷钦封的扬州牧,其显赫地位远非刘备可比。
刘备倒也自知斤两,未敢贸然招揽太史慈这员悍将,只得目送其奔赴江东。
刘备轻叹一声,给自己寻了个体面的台阶。
此言甫出,刘备顿时喜出望外,几乎跃地而起。
事实上刘备何尝不想招纳太史慈。
这位东莱猛将胆识过人,武艺超群。据刘备所知,太史慈不仅步战无双,统领骑兵亦是能手。因其常渡海往来辽东与东莱,更谙水性。
归附刘繇后,经战场磨砺,竟又练就水师统帅之能。如此精通步战、骑战、水战的全才,放眼天下实属罕见。
若非当年自惭形秽,刘备早欲将其收入麾下。此刻听闻秦牧有招揽妙计,怎不叫他欣喜若狂?
主公您想要招揽太史慈的话,得先了解他的为人。
还记得当年您与他一起在北海救援孔融的事吗?想必您最清楚他的脾性,可否与我们说说?
刘备刚要开口。
太史慈的勇武过人,我们都晓得。
主公不妨说说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在秦牧的引导下,刘备收起雀跃的心情,努力回忆着多年前的往事。
与太史慈相处的点点滴滴渐渐清晰起来。
说到太史子义这个人,就像他的字一样,首先突出的就是一个\"义\"字。
他本是东莱人,当时被围的是北海国,本可以置身事外。
只因孔北海得知太史慈远赴辽东后,多次派人照顾其母范老夫人。
这位范老夫人也是明事理之人,感念孔北海的礼遇,得知他被黄巾围困,便让子义前去相救。
这才有了单骑救北海的佳话。
子义是出了名的孝子,母亲一句话就能让他以身犯险去救孔北海,足见一斑。
孝义双全,这就是我认识的太史子义。
刘备用充满敬意的语气道出了对太史慈的评价。
众将领听着这番描述,渐渐对太史慈肃然起敬。
就连刚才还喊着要带兵讨伐太史慈的黄忠,此刻脸上也露出了钦佩之色。
秦军师,这太史慈的为人的确令人敬佩。
只是您问主公这些,与招降他有何关联?
黄忠敬佩之余,仍有些不解。
刘备也看向秦牧,显然这也是他的疑问。
秦牧依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主公最近可曾听说青州的局势?
老刘一时语塞。
青州战局与招降太史慈有何关联?
刘备压下疑惑,将青州形势道来。
随后目光灼灼望向秦牧,期待其解答。
秦牧不再绕弯,道出全盘计划。
刘备恍然大悟,愈发惊讶。
刘备此话一出,众人皆惊。
两个多月前,刘备与太史慈毫无瓜葛。
当时能否击退孙策入侵、守住夏口尚未可知。
难道秦牧那时就已预见今日兵临建业、招降太史慈之势?
庞统暗自赞叹不已,已生出拜师之念。
秦牧谈笑自若。
周仓匆匆进帐,呈上书信。
刘备大喜,当即亲笔修书,命孙乾携两封书信星夜赶往泾县。
刘备令大军就地休整,一面等候粮草,一面静候太史慈来投。
五日光阴悄然流逝。
江畔军营旌旗招展,堆积如山的粮车将营地围得水泄不通。三十万斛军粮的辎重车队沿着江岸蜿蜒十里,士卒们正忙着将最后几车粟米搬入临时搭建的粮仓。
中军大帐内,牛皮地图铺展在柏木案几上。庞统指尖划过建业城郭的轮廓,鲁肃则指着沙盘上几处关隘解说防守要点。刘备凝神细听,不时轻轻颔首。
亲兵队长陈到掀帐而入,甲叶碰撞声惊起案头烛火。沉稳的将领此刻眉梢带喜:\"东南方向尘烟大作,约五千人马正向我营而来。旗号分明是'太史'二字!
刘备霍然起身,案上茶盏被袖风带得叮当作响:\"可是子义将军?范老夫人那封家书果然奏效!向端坐如松的秦牧,却见这位谋士只是捻须浅笑,仿佛早已知晓这天降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