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1 / 1)

孙策豪迈地拍着挚友肩膀,朗声宽慰道。

周瑜暗自松了口气,心头的窘迫与愧疚这才稍稍缓解。

安抚过周瑜的孙策忽然话锋一转,眉宇间杀意凛然。

此言一出,众人神色皆是一变。

向来求稳的鲁肃第一个出言劝阻。

孙策轻叹一声,脸上浮现几分无奈。

孙策道出了心中忧虑。

这位江东小霸王看似霸道张扬,实则对敌我优劣心如明镜。

黄盖也神色凝重,支持孙策的决定。

一直沉默的周瑜突然开口。

言语间透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公瑾,可是已有了取胜的妙计?”

周瑜微微一笑,取过笔墨,在屏风上挥毫写下两个遒劲的大字:

火——攻!

“火攻之计?”孙策怔了一瞬,随即眼中闪过悟然之色。

“不论是伯符还是公覆老将军,我江东子弟皆擅舟师水战。”

“在这大江之上,没有比火攻更能决胜千里的良策!”

“只要时机得当,对江北敌营施以火攻,莫说五万敌军,纵有百万雄师又如何?”

“烈焰焚天之下,必将灰飞烟灭!”

说罢将手中毛笔掷于案上。

“好个火攻妙计!”孙策击节赞叹,眸中战意灼灼。

“待火船冲入敌阵,瞬息便可焚尽刘备战船。”

“其水军既灭,步卒必溃不成军。”

“届时我军乘胜追击,何愁不能全歼敌军,生擒刘备!”

孙策不愧当世名将,转眼已参透火攻要诀。

周瑜含笑不语,显然默许了他的见解。

“肃虽不善水战,亦知火攻威力惊人。”

“但听闻刘备麾下甘宁、文聘皆为水战好手,岂会不防火攻?”

“更有秦牧这等神算之士在侧。”

“若敌军严加戒备,火船如何近得敌寨?”

这番话语顿时让帐中炽烈的气氛为之一凝。

孙策神情骤变,立即望向周瑜。

却见那位江东周郎从容不迫,嘴角噙着成竹在胸的笑意。

“子敬所虑,我岂能未计。”

“故在火攻之前,还需精心布局,方能确保火船顺利出击。”

鲁肃的疑虑就此消散。

孙策对周瑜重拾信心,之前因折损十万箭矢而起的不快也随之烟消云散。

孙策闻言,热情稍减,望向周瑜。

苦肉计!

必须由黄盖亲自实施!

孙策一脸困惑,转头望向黄盖。

黄盖也是满脸茫然。

“诈降刘备之人,必须有一个无可挑剔的理由。”

“老将军是零陵人士,如今刘备执掌荆州,以荆州同乡的身份投奔,便是一个绝佳借口。”

“再者,我虽受伯符器重,却因年纪尚轻,军中多有不服者。”

“以老将军的资历,对我心生不满,也是合情合理。”

“届时伯符可借口讨伐太史慈,稳定后方,佯装分兵豫章,将夏口兵权交予我手。”

“老将军便可借此机会,故意当众冒犯于我,我佯装震怒,下令责罚。”

“这便是苦肉之计!”

周瑜将最后一策细细道来。

孙策豁然开朗,惊叹于周瑜的精妙谋划。

就连老将黄盖也不由得赞叹。

“公瑾真乃举世无双的奇才!”

“不瞒你说,此前老夫确实对你有所不服。”

“但今日,我黄盖对你心服口服!”

黄盖整了整衣冠,郑重向周瑜行礼。

周瑜微微含笑,故作谦逊,连忙扶起黄盖。

“老将军言重了,区区小计,不足挂齿。”

“只是老将军德高望重,又年事已高。”

“若当众责罚,恐怕……”

“文台公对我有知遇之恩,伯符待我如亲长。”

“孙氏两代深恩,我黄盖为孙家大业,挨几棍子又何妨!”

“公瑾不必忧虑,这苦肉计舍我其谁!”

黄盖言辞坚决,周瑜眼底掠过一丝宽慰。

他不再多言,侧目望向孙策。

孙策面色动容,当即向黄盖躬身行礼:“若能夺得荆州,成就孙氏基业,公覆当居首功!老将军如此赤诚,请受我一拜!”

这一拜令黄盖心潮澎湃,再度立誓效死。

计策既定。

周瑜远眺江北夏口,唇角扬起一抹胜券在握的冷笑。

“秦牧,往日屡遭你算计,今日该我落子了。”

“这三步连环,看你如何拆招!”

秋雨初歇。

刘备与秦牧率众将伫立栈桥,静候已久。

南岸鼓噪彻夜,声浪隔江可闻。

不明就里的士卒交头接耳,揣测对岸变故——己方战船未动,江东军何以自乱阵脚?

“主公,船队归来了!”陈到忽指江面高呼。

刘备凝神望去。

火光映照下,四十余艘粮船缓缓泊岸。

船身箭簇密布,宛若荆棘丛生,引得两岸军士哗然。

“孔明之谋,已成矣。”秦牧轻抚袖口,笑意清浅。

诸葛亮神采奕奕地走下船,迈步上前,拱手笑道:

言毕转身指向身后满载箭矢的船只。

士兵们蜂拥而上,开始卸运箭支。

秦牧遥指南岸,语带深意地说道。

刘备闻言心中一动,察觉到话外之音。

孙策自投罗网?

那小霸王好端端的,怎会自寻死路?

这模棱两可的回答令刘备更加困惑。

孙策为何会自投罗网?

南岸使者又为何要来?

这不着边际的话语令众将面面相觑。

便是诸葛亮也眉头微蹙,猜不透老师又在谋划何等奇计。

刘备虽满腹疑问,但深知秦牧向来谋定后动。

于是按下心中疑惑,不再追问,继续静观其变。

北岸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

五日前收到的密报被送到诸葛亮手中。

这个消息让帐中众将精神为之一振。

众将议论纷纷,难掩喜色。作为江东之主,孙策既是统帅又是猛将,他的离去必然削弱敌军战力。

群臣皆以为此乃天赐良机。

帐中无人怀疑这个情报的真实性。

太史慈本是刘繇帐下猛将,当年为报知遇之恩,不远万里渡海来投。刘繇败亡后,其旧部星散,唯有太史慈仍在豫章坚持抗孙。

刘繇麾下将领太史慈接管了其旧部,占据豫章郡南境并自称豫章太守,始终未向孙策投降。

按常理而言,孙策本应先收服太史慈,平定豫章郡后再图谋荆州。

然刘备抢先夺取荆州的举动,迫使孙策仓促出兵,未能先行解决太史慈这个后患。

如今两军在夏口僵持不下,孙策趁机回头对付太史慈,倒也顺理成章。

对此,刘备未曾起疑,帐下诸将亦无异议。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小马宝莉:拒绝,逃避 大唐剑圣录 四合院:狗叔棺材板动了 民俗诡谲短篇故事集 锦心绣首:盲世子的替嫁娇妻 所行之处:鲸落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综影视之系统007的穿越之旅 上古神工之术之傀儡天工 南瞻修仙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