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为番外剧情,不影响后续阅读。
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背靠着冰凉的门板,李婧怡才允许自己彻底放松下来。
心脏依旧在胸腔里激烈地跳动着,不是因为奔跑,而是因为那跨越了生死与时空的巨大信息量所带来的冲击,以及最终确认后的狂喜与酸楚。
她走到书桌前,没有开刺眼的大灯,只拧亮了那盏陪伴她多年的台灯。
柔和的光晕洒在桌面上,照亮了之前画着无垂尾三角翼构型的速写本。
看着那熟悉的线条,李婧怡的眼神变得无比坚定。
前世,在她生命最后的几十年里,虽然她将全部精力投入了药物研发。
但作为曾经北航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天之骄女,她对国家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始终保持着关注。
在她去世之前,被外界揣测的真正意义上的第六代战机早己不再是秘密,早己经服役。
那无垂尾、全向隐身的流畅外形,那傲视群雄的性能参数,曾让她这个曾经的同行在病榻上亦感到无比自豪与欣慰。
尽管陈奕的知识和理解,似乎远比她前世所知的、甚至比她此刻记忆中那己公开的六代机更为深邃和超前。
但她明白,他并没有一股脑地将所有答案都拿出来。
他像是在引导,在搭建一个框架,然后将具体填充和验证的工作交给了他们。
“他是希望我们能够真正地成长起来,能够独当一面,而不是仅仅成为他知识的执行者。
李婧怡喃喃自语,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更强烈的责任感。
他独自背负了太多,她回来了,就不能再让他一个人扛下去。
她要帮他分担,用她前世积累的经验和这一世重新焕发的灵感,尽快将这条正确的技术路径走通,走实。
她深吸一口气,拿起笔,翻开了新的一页。
笔尖落在纸上,发出的沙沙声在静谧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这一次,她的线条更加自信,对气动特性的理解仿佛与生俱来,对如何利用涡流控制替代传统舵面,如何与智能蒙皮系统协同工作的构思也愈发清晰、具体。
她不仅仅是在画图,更是在将前世的认知与今生的灵感融合,试图走出一条更优、更快的研发捷径。
---
与此同时,躺在自己舒适大床上的陈奕,却并未立刻入睡。
激动的心情平复后,前世与李婧怡相关的记忆,如同解除了封印的潮水,汹涌地漫上心头。
那些青涩而美好的大学时光,笨拙而真诚的告白,牵手在校园里漫步,在图书馆并肩学习,为了一个学术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却又相视而笑
然后是毕业后的各自奔波,他沉浸在航空发动机的深奥世界里,她则选择了出国深造,追逐她的飞行器设计梦想。
异地恋的思念,靠着一根网线维系,见面变得奢侈,忙起来甚至几天都顾不上发一条消息
记忆的最后,定格在他给她发的最后一条信息:“婧怡,最近导师这边项目到了关键期,有点忙,等我忙完这阵子。”然后,便是无边无际的黑暗。
他深深地呼吸,试图驱散那份沉重。
幸好,老天给了他重来一次的机会。
“这一次,绝不会再错过了。”
他在心中默念,带着无比的坚定,终于抵挡不住疲惫的侵袭,沉沉睡去。
睡梦中,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嘴角甚至带上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安心的弧度。
---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房间。
李婧怡醒来,感觉精神前所未有的饱满和清明。
她走出房间,看到母亲正在厨房里准备早餐,熟悉的香味飘散出来。
父亲则坐在客厅的沙发上,面前摊开着一些文件,眉头微蹙,显然在思考公司的事务。
看着父母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面容,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的熟悉背影,父亲专注工作时那依旧挺拔的身姿李婧怡的眼眶瞬间就红了。
前世,在接到陈奕猝死的噩耗后,她的人生仿佛瞬间失去了色彩和重心。
她像是逃避一般,将自己彻底埋进了实验室,用近乎自虐的工作强度来麻痹自己,试图用科学的理性来对抗情感的崩塌。
她陪伴父母的时间少得可怜,总是以“忙”为借口,忽略了他们日渐增多的白发和眼中藏不住的担忧。
等到父母相继离世,她才惊觉,自己失去了世界上最无私爱着她的两个人。
偌大的世界,仿佛只剩下她孤零零一个。
哥哥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她不想去打扰,也不愿让自己的悲伤成为别人的负担。
一生未嫁,一生都活在未能好好陪伴至亲的遗憾和未能挽回挚爱的痛悔之中。
她迅速低下头,用力眨了眨眼睛,将那股汹涌的酸涩逼退,调整好表情,扬起一个轻松的笑容,走进厨房。
“妈,我帮你。”
她说着,就要去拿叶倩手里的菜。
叶倩看到女儿进来,连忙侧身避开:“哎呀,你进来干什么,这里都是油烟,快出去等着,马上就好了。”
李婧怡却没有离开,而是凑近了些,挽住母亲的手臂,将头轻轻靠在她的肩膀上。
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却用撒娇的语气说道:“没事儿妈,我就是想你了,想跟你待一会儿。”
叶倩被女儿这难得的亲昵弄得一愣,随即心软成了一滩水,脸上的笑容更加温柔。
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想我了也不知道周末多回来看看,就知道待在学校,跟你哥一个样!”
这时,李泽也放下了手中的文件,走到厨房门口,看着里面相依的母女俩,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是啊,你哥也是,在所里一忙起来就忘了回家,这都多久没回来了。”
李婧怡抬起头,看向父亲,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
“爸,老哥他们公安局法医中心,肯定案子多,忙得脚不沾地,不回来也正常啦。您就别念叨他了。”
一家三口简单而温馨的早餐时光,驱散了李婧怡心中最后一丝来自前世的阴霾。
她享受着这失而复得的温暖,将母亲夹来的小菜吃得干干净净,听着父亲偶尔对时事发表的见解,只觉得岁月静好,莫过于此。
在接下来的假期里,李婧怡大部分时间都留在了家里。
她依旧会花大量时间在书桌前完善她的设计,但也会主动陪着母亲去买菜,跟着父亲在小区里散步,听他们聊家常里短,聊工作中的趣事。
她贪婪地享受着这平凡却珍贵的家庭温暖,仿佛要将前世错失的所有时光都弥补回来。
而陈奕,以及楚箫、赵宇等其他几人,也都在各自的家中,以不同的方式继续着他们的“假期”。
有的在安静地查阅文献,梳理思路;有的在反复验算数据,优化方案;有的则在享受难得家庭时光的同时,心中默默规划着回到实验室后的攻坚步骤。
没有人催促,也没有人懈怠。
因为他们都知道,短暂的休憩是为了积蓄力量,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硬仗。
每一个人,都在利用这段时间,在自己的领域里悄然生长,等待着再次集结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