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606所,某间高度保密的实验室內。宁老爷子刷开权限,沉重的合金门无声滑开。
他没有开大灯,只有几盏幽暗的工作灯勾勒出一台庞大而复杂的机械造物的轮廓——那是无数工程师心血凝聚的结晶,代号“峨眉”的涡扇15。
它静静地固定在试验台上,冰冷的金属表面在微弱的光线下泛着幽光,每一根管线、每一个叶片都诉说着当前华夏航空工业所能达到的极限,也无声地诉说着与顶尖水平的差距。
宁天就那样静静地站着,凝视着这台“心脏”,目光深邃,谁也不知道这位老院士此刻内心正经历着怎样的惊涛骇浪。
外孙那些无意识的话语,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远超想象。
不知过了多久,实验室的门再次打开,一个戴着眼镜、身材偏瘦、眉头习惯性紧锁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是项目的总工程师程光明。
“宁老,您还没回去休息?”
程总师走到宁天身边,顺着他的目光也看向那台发动机,语气沉重,
“数据刚刚又模拟了一遍,差距还是很明显。尤其是高温持久性能和冷却效率,离f119那个级别的指标,差的不是一星半点。鹰酱那边卡脖子卡得死,所有关键技术都封锁,我们真是一点一点在摸着石头过河,太难了。”
宁天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声音带着一丝疲惫:
“是啊,太难了。材料是基础,基础不稳,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他忽然转过头,对程总师说道:“老程,所里这边你先盯着。我要回一趟燕京,家里有点急事。”
程总师一愣,十分惊讶:“回燕京?宁老,现在项目正在攻坚期,您”
他印象里,宁老几乎是以所为家,尤其是这个关键项目上马后,几乎没离开过沈阳。
“就两天,很快回来。”
宁天打断他,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这两天,你们和工程院材料所那边的线上会议照常进行,你们先讨论,拿出几个耐高温材料和冷却方案的初步改进方向来,我回来后再具体看。”
程总师看着老院士眼中不容置疑的神色,虽然满心疑惑,但还是点了点头:“好的,您放心。家里事要紧。需要所里派车送您吗?”
“不用,我让生活秘书安排就行。”
宁天摆摆手,最后深深看了一眼那台原型机,转身离开了实验室。
他想家了?或许有一点。但更想的,是立刻见到那个突然变得让他看不懂的外孙。
燕京,褐石园别墅区。
陈奕推开家门,果然看到他哥陈廷毫无形象地瘫在客厅沙发上刷着手机,一副“人生废了”的摆烂模样。
“哟,咱家大学霸终于回来了?”
陈廷眼皮都没抬,有气无力地说道,“你再不回来,你亲爱的哥哥我就要饿死在这沙发上了。”
陈奕换着鞋,瞥了他一眼:“你不是信誓旦旦要考研吗?就这复习状态?‘躺尸’能躺出录取通知书?”
“卷不动了,真的卷不动了。”
陈廷哀嚎一声,把手机扔到一边,
“知识它不进脑子啊!我现在只想当条咸鱼,还是被煎糊了的那种。爸妈今晚加班,不回来吃,你想吃啥?我准备点外卖,看在兄弟情份上,勉强给你带一份。”
“不用了,我跟婧怡还有赵宇他们在外面吃过了。”陈奕说完,径首走向楼梯。
“啧,有异性没人性”陈廷在后面嘟囔了一句,又继续瘫回去刷他的美食视频了。
陈奕回到自己二楼的书房,反手锁上门。世界瞬间安静下来。
他打开台灯,暖黄色的光线照亮书桌。他再次拿出那叠a4纸,目光变得锐利而专注。
图书馆里的推演只是开始,那些关于材料瓶颈的思考像一根刺扎在他心里。必须解决它!
不仅要解决,他要造出真正属于华夏的、顶尖的小涵道比大推力矢量发动机!
他再次将意识沉入那片浩瀚的知识库,这一次,他的目标明确无比。
很快,一台充满工业暴力美学的庞大发动机三维结构图,无比清晰地呈现在他的“眼前”。
每一个部件,每一道气流,甚至每一颗螺丝的应力分布,都仿佛触手可及。
他的呼吸骤然急促起来。!!!质量仅1630公斤!!
这一连串恐怖的数据,像电流一样冲击着他的神经。这这简首是给战机插上翅膀!
他的心跳快得惊人。
如果如果歼-20装备上这样的“心脏”!f-22的所谓优势,将会被彻底碾碎!
一股难以言喻的激情和使命感涌遍全身。
他拿起笔,试图将脑海中那台完美的发动机复刻到纸上。
然而,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他发现自己根本不需要再去“临摹”!
那些复杂到极致的流体力学公式、热力学计算、材料科学参数、结构设计原理仿佛原本就烙印在他的灵魂深处,此刻正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他理解了!真正地、透彻地理解了!
不再是生硬地照搬知识库,而是基于一种深刻的本能认知,将这些理论融会贯通,然后用他自己的方式,将他所需要的部分。
尤其是针对当前材料体系下如何实现关键突破的部分——精准地表达出来。
笔尖在纸上飞速移动,不再是摸索,而是自信的挥洒。
复杂的方程组、精密的剖面图、材料合成流程一行行、一幅幅地呈现出来,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他完全沉浸在了这种奇妙的状态里,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
他正在做的,不再是一个高中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像是一位顶尖的航空发动机总师,正在进行的严肃技术论证。
书桌上的图纸和公式越堆越高,一个划时代的航空动力蓝图,正在这间安静的书房里,悄然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