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银元被分装在无数个特制的厚实木箱里,每箱大约装2000枚,重约54公斤。
两个壮硕的士兵才能勉强抬动一箱。
这些卡车,几乎被这些金属压得轮胎都有些变形。
“方总指挥,三百万元现洋,请您派人清点。”上校副官语气恭敬,但眼神深处也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震撼。
一次性调动如此巨额的现银,即使对桂系而言,也是伤筋动骨的大手笔。
“不必了,李长官的信誉,我方默还是信得过的。”方默摆了摆手,示意身后的警卫营士兵上前接手。
交割过程迅速而沉默。
一箱箱沉重的银元被小心翼翼地抬下卡车,运往指挥部旁临时加固的库房。
事情办完,那上校副官显然无意久留,再次敬礼,便准备转身上车离开。
“请留步。”方默忽然开口。
上校副官脚步一顿,疑惑地转过身。
方默看着他,语气平淡又自信:“请转告李长官,一个月之内,我方默,必将第一批十架bf-109战机,完好无损地交付到五战区手中。”
上校副官闻言,身体明显僵硬了一下,脸上瞬间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愕然。
他猛地转过身,几乎是下意识地,再次对方默敬了一个极其标准的军礼,声音都因为震惊而有些变调:“是,卑职一定原话带到。”
说完,他几乎是有些失态地快步钻回了小轿车,催促司机立刻开车。
坐在颠簸的车里,这位见多识广的副官心里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
一个月?只要一个月?!
这怎么可能?!
他虽然不是专业的军火采购人员,但也深知国际军火贸易的流程之繁琐、周期之漫长。
尤其是飞机这种高技术、高价值的装备。
正常购买的话,从谈判、签约、生产、验收、拆卸、海运(或特殊渠道运输)、到他国口岸、再通过复杂的内陆交通网运抵目的地……
哪一个环节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通常来说,这种大宗军火交易,都是以“月”甚至“年”为单位计算的。
能在半年内拿到第一批货,都算得上是神通广大、效率惊人了。
可方默竟然说……一个月?
李长官私下和他透露过,这次购买的,是汉斯国最先进的bf-109战斗机,方默在其中扮演的是掮客的角色。
那么问题来了……
哪怕这次的采购‘不正规’。
可方默是如何在一个月内,把远在万里之外的汉斯国主力战机,弄到这战火纷飞的彭城来的?
难道……汉斯人在大夏境内,秘密设立有大型的战略军火库?
还是说,方默掌握着一条不为人知、效率高得恐怖的秘密运输渠道?
这一路上,要经过多少省份,多少关卡?
沿途有多少官员、多少将领被编织进了这张庞大的利益输送网络里?
这背后蕴含的信息量和能量,简直让人不敢深思!
上校副官只觉得脑袋里乱糟糟的,一股寒意从脊椎骨升起。
“快,再开快点。”他忍不住催促司机,“我们必须立刻、马上赶回去,把这个消息当面报告给德邻公。”
这件事,太大了。
-----
送走了心神不宁的副官,方默看着那些被掏空的卡车驶远,嘴角微微扬起。
这就是他要的效果。
想要不被别人轻易出卖,就得展现出自己的能耐来。
能打是一种能耐。
能迅速搞来军火,那也是一种能耐……
300万大洋,初级池混池1000大洋一抽,那就是3000抽。
根据方默之前抽初级池的经验,金色奖品中差不多一半是坦克或者飞机。
要不是怕吓到李司令,方默甚至敢拿到300万大洋的第二天就把抽出来的飞机送去。
哪怕抽到的不是bf-109战斗机,而是其他先进战机,这不是还可以把目前自用的二手九九新飞机拿去交货嘛……
相信德邻公不会介意的。
毕竟军火买卖可是卖方市场,就问你要不要吧。
来到平行世界的民国大半年多,方默近墨者黑,也开始变得畜牲起来了。
回到指挥部,方默立刻叫来了副军长钱明和主管后勤的大管家李福。
“军座,您找我们?”钱明和李福很快赶到。
李福的眼神还不由自主地往库房方向瞟,显然已经知道了那三百万元巨款的存在,脸上满是兴奋。
方默点点头,没有废话,直接切入主题:
“人家的定金三百万大洋是送来了,我也该办正事了。
不过在办大事之前,有个一直困扰我们的‘小’问题,必须立刻解决。”
钱明和李福都露出专注的神情。
方默抬起脚,指了指自己脚上那双系统出品、质量极好的皮军靴,又指了指窗外一些正在操练的的士兵。
“鞋。”方默吐出一个字。
钱明和李福先是一愣,随即恍然,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
方默麾下如今主力部队已超过八万人。
其中大约三万多是不断抽奖得来的系统兵,这些士兵,无论是德械步兵、装甲兵,还是毛熊单位,他们的全套军服、装具,包括鞋袜,都是当初抽奖获得时自带的,质量极佳。
尤其是那些汉斯系统兵,每人至少配发了两双结实的皮质短筒军靴,防水耐磨,适应长途行军。
但是,像后来收编、组建的周卫国103师、孟烦了新2师等部队,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他们的穿着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穿着缴获的鬼子皮鞋,有的穿着自家带来的布鞋,更多的则是脚上套着一双破烂不堪、甚至用草绳勉强捆住的草鞋。
在这个缺乏骡马和卡车的年代,大夏军队最主要的机动方式,就是靠士兵的两条腿!
“铁脚板”是无奈之举,却也是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想要进行长途奔袭、大范围迂回包抄,没有一双好鞋,是绝对不行的。
脚磨破了,走不动了,再精妙的战术也是空谈。
而偏偏,此时的白党军队,极度不重视后勤,军需补给混乱不堪。
鞋子这种“小事”,更是很少被纳入统一配发的范畴,基本靠士兵自行解决或者就地征发(很多时候形同抢劫)。
方默清楚记得,在另一段时空里,那支后来席卷天下的红色军队,之所以能屡屡用“铁脚板”跑赢白党的汽车轮子,除了顽强的意志。
靠的就是相对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以及……相对白党来说,足够多的、廉价的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