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星辰大海(1 / 1)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个邀请完全出乎林墨的意料,却又与他“记录人间”的宏大叙事不谋而合。从千年前失落的地面王朝,到如今探索浩瀚星海的航天起点,这种时空的碰撞感极具吸引力。他几乎是立刻应承下来。

第二天一早,在阿拉善盟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小刘的陪同下,林墨驱车前往位于茫茫戈壁深处的航天城。越是接近,一种肃穆和自豪感便越是强烈。沿途可以看到“军事管理区”的标识,经过严格的安检核对后,他们被引导至允许参观的外部区域。

【首播提前预告,刚一开启,人数瞬间突破一万五千人!】

【标题:特别首播:走近中国航天起点——东风航天城】

“大家好,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这里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东风航天城。”林墨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背景是广阔无垠、略显神秘的戈壁滩,远处能看到一些工业设施和天线阵列的轮廓。

【“真的是航天城!!”】

【“主播牛啊!这都能进去首播!”】

【“泪目了,没想到是以这种方式看到!”】

【“向所有航天人致敬!”】

在小刘的引导下,首播首先来到了东风航天城历史展览馆。这里陈列着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从最初的仿制导弹,到“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模型,再到神舟飞船返回舱的实物、宇航服、火箭发动机一件件珍贵的展品,无声地诉说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史。

林墨的镜头仔细地掠过每一件展品,他的解说不再是单纯的复述资料,而是充满了情感:“大家看这个返回舱,外面是灼烧的痕迹。它可是真正上过太空又回来的英雄。想象一下,我们的宇航员就是坐着它,穿越大气层,凯旋而归。”

【“燃烧的痕迹!太真实了!”】

【“看得我起鸡皮疙瘩!”】

【“致敬科研人员!太不容易了!”】

随后,他们驱车前往远处的观摩区。虽然无法看到核心的发射工位,但远远望去,那些高耸的塔架和基础设施依然能让人感受到航天工程的巨大规模和震撼力。

小刘指着远方的一个方向:“那里,就是著名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从神舟五号杨利伟首飞,到最近的神舟十七号,无数激动人心的时刻都是在那里发生的。”

林墨将无人机升空,拉到允许的最高限高,尽可能地将那片神圣区域的远景收入镜头。戈壁的辽阔与航天设施的巍峨形成强烈对比。

【“虽然看不清楚,但感觉好神圣!”】

【“莫名想哭”】

【“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中国航天加油!”】

首播的高潮,是林墨遇到了一位在航天城工作了几十年的退休老工程师(经过允许),老人恰好来展览馆做志愿者。得知林墨在做首播,老人很乐意地接受了简单的采访。

老人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眼神里有着航天人特有的严谨与热情。他用地道的西北口音,讲述起当年创业的艰辛:“那时候啊,真是‘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但我们就是凭着一股劲儿,不信邪!没有计算机,就用算盘打;没有大型设备,就靠人拉肩扛为啥?就为了能让中国人的腰杆子挺起来!能让我们的卫星上天,飞船遨游!”

老人的话语朴实无华,却蕴含着千斤重量。首播间的弹幕瞬间被【致敬】、【泪目】、【辛苦了】刷满。

林墨深深为之动容,他问道:“老师傅,您觉得航天精神是什么?”

老人想了想,坚定地说:“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这每一个字,都是我们用汗水和青春熬出来的!”

这番话,通过林墨的首播间,传递给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说得太好了!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新时代的我们也要继承这种精神!”】

首播的最后,林墨站在观摩区,望着无垠的戈壁和遥远的发射架,做了总结:“昨天,我们站在黑水城的废墟上,感叹历史的沧桑和时间的无情。今天,我们站在这里,感受到的却是无限的希望和奔向未来的澎湃力量。从失落的地面古城到探索星海的航天起点,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辉煌。”

“我们的脚步从未停止,无论是守护脚下的绿色,还是仰望璀璨的星空。感谢航天城的邀请,感谢每一位航天人的付出。致敬所有脚踏实地、却又仰望星空的人。”

首播在激昂澎湃的情绪中结束。这场首播的影响力远超想象,不仅再次登上了平台热门,更是被无数官方媒体、科技号、教育号转发。真正的航天精神 等话题席卷社交媒体。

林墨的粉丝数向着百万大关飞速迈进。而他收获的,不仅仅是数据和名气,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一次与国家宏大叙事同频共振的深刻体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全职法师之我觉醒了九颗星子 巨星从超级男声开始 不想恋爱就去死 从列兵到将军:我,最强单兵! 1983:弃艺从文开始的文豪 榜一竞争上岗,娇娇主播拿捏全网 暮色神谕 总裁离婚,您错估了您的丈夫 全球高武我从军区开始横推 东莞盲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