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
同一时间。
诸王馆中。
燕王朱棣眉头紧锁,眼神里满是疑惑,“和尚,最近大明冒出的这些怪事,怎么全都跟本王那位大侄儿有关系?”
“雄鹰?”
“是雄英!”
“呵!老爷子当年可是亲口说过。”
“朱家三代英主,全都在这儿了!”
“大明是日月所照之地!”
“那位大侄儿,就是在这日月之下振翅的雄鹰。”
“也代表”
“大明将在第三代,一飞冲天,俯瞰天下!”
“可惜他才八岁就病逝了”
“和尚,你说他真死了吗?”
“老爷子最近又在忙什么?连本王都不知道他去哪儿了。”
燕王对面坐着一人。
身穿黑袍的和尚,神情淡然。
门外站着三人。
一个身形臃肿,像座小肉山。
另一个气质凌厉,眼神坚定,一看便是习武之人。
最后那个年纪最小,怯生生躲在两人身后。
屋内的对话。
并未避开门外三人。
黑衣和尚缓缓开口:“真正要藏的,往往是你最不敢相信的真相。”
“或许”
“王爷早该猜到了吧?”
“猜到什么?”朱棣摇头,“和尚,别绕弯子。
“本王只想听实话。”
“实话?”姚广孝微微一笑,“知道又能如何?”
“再说,燕王,我不过是个打机锋的和尚不打机锋,饭碗都没了。”
“倒是王爷。”
“你心中,真的放下了吗?”
朱棣沉默不语。
过了许久,他才缓缓道:“广孝,我跟你说过”
“我确实梦到过,自己做了大明的皇帝。”
“我也确实,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他慢慢起身,盯着自己的双手。
“可我得到了多少,就失去了多少!”
“最不愿看到的结局还是来了。”
朱棣话说到一半。
突然——
“不好了,燕王!”
一个副将冲到门前,语气急促,神情慌张。
“发生何事?”
“王妃传信,半个月前,也速迭儿南下入侵!”
“什么?”朱棣猛地站起,眼中闪过一丝震惊。
他厉声问道:“王妃可有事?”
在朱棣心中。
中山王府的大小姐徐妙云,是他年少时的青梅。
两人自小相伴,一同长大。
她,是朱棣此生最重要的女人。
他更清楚地记得,那场梦里,自己登基之后,王妃不久便去世。
而他的儿子,也陷入一场接一场的血战之中
他不知那是否是天意。
有时候,他也会叹息。
纵观老朱家十六位皇帝。
多数都是痴情种。
可惜,真正深情的皇帝,大多没能携手到老。
朱棣心念一动,脚步未停。
他迅速起身,急切地望向来人,“王妃怎样了?”
与此同时。
朱高炽三兄弟也匆匆赶来,神情紧张。
“也速迭儿竟敢带兵南侵,他这是活得不耐烦了?”朱高煦怒道。
圆滚滚的朱高炽却摆摆手,“别急,也速迭儿不会无缘无故南下,北境的守军都是精锐,他们若是主动进攻,那等于是送死,恐怕另有图谋。”
“别分析了,听信使说吧。”朱高燧打断道。
三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信使终于喘了口气,开口道:
“回王爷,王妃安然无恙。”
“但是但是”
“没事就快说,王妃在,不会出问题!”朱棣明显放松了些。
那副将赶紧禀报:
“王妃回信说,也速迭儿只是虚张声势了一番,就撤兵了。”
“可那两位北上的官员,在放马的时候,被另一股势力掳走了!”
“恐怕凶多吉少!”
“什么?”
朱棣神色一变,“另一股势力?两位官员?你说的是赵茂和黄子澄?”
信使点头,“正是!”
他连忙取出信件,递给朱棣。
朱棣一边翻阅,一边忽然想起一件事。
最近朝廷上下都在纳闷,为什么帖木儿帝国反应如此迅速。
刚说派人出使,对方就立刻有了动作。
现在想来
莫非是赵茂和黄子澄泄露了消息?
朱棣心中泛起不安。
黄子澄亲身经历过那些异象,也知道太多隐秘。
赵茂身为礼部尚书,掌握的信息更是关键。
一旦这些内容外泄,大明将面临更深的危机。
“夫君亲启:数日前,也速迭儿南下”
朱棣拆开信封,慢慢阅读。
神情越来越凝重
“皇爷爷我是雄英”
与此同时,老爷子等人看着信,激动得身体微微颤抖。
“见字如面,孙儿归来之日,己不远矣”
“此次写信,是想告知皇爷爷帖木儿帝国的动向”
“若无意外,他们将东征,并集结八十万大军,首指大明!”
“帖木儿并未轻视大明,为这场战争,他们己准备近五年!”
“而且自洪武二十一年首次进入大明后,他们愈发小心,估计还会继续筹备。”
“帖木儿是个谨慎、狡诈又狠辣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位真正的霸主!”
“若没有十足把握,他不会轻举妄动。”
“但他,一定会来!”
要成为黄金家族真正的统治者,帖木儿必须控制曾经的宗主国。
打败大明,是他必须迈出的一步。
也只有这样做,才能在其他汗国面前树立绝对的威信。
看到这些话,老爷子先是心头一震。
这不是梦,是大孙亲口说的。
但再往下看,他又不由得皱起眉头。
帖木儿帝国竟有八十万大军?
比他预想的要强太多。
“后面还有”马皇后轻声说道。
老爷子继续往下读。
根据蜉蝣道人的梦境记忆,大明原本并未与帖木儿帝国交战。
那是因为帖木儿在东征途中染上了疟疾,暴毙于途中。
一个帝国的凝聚力,往往来源于它的缔造者。
帖木儿尤其如此。
他的死,让这个靠战争维系的帝国迅速瓦解。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大明变了,帖木儿帝国也可能变。
朱雄英的这些话,更像是对老爷子的提醒。
首到最后,才是他真正的想法。
老爷子越看,心中越是翻腾不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