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收收心
连续七天近乎不眠不休的奋战画上了句号,成果也是显著。
跟钱科长汇报完情况,李开朗终于能卸下重担。
之后只需要维持着现状,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形成习惯即可。
挨到下班,李开朗回家连饭都没吃,狠狠的睡上一天一夜,连班都没去上。
这一觉睡得天昏地暗,精神的紧绷骤然松弛。
他虽然没在,但库房和质检能预想的那般安稳进行。
一个个库管员都开始自觉按照新表填写,质检员也纷纷主动共享信息。
直到第三天,李开朗这才精气神足去上班。
先去趟库房看看情况。
在之前,库房门口总有些杂乱无序的迹象,库管员大声呼喝着物料位置。
但现在,库房门口井然有序,卸装工们井然有序装卸物料。
一库管员正按要求填写新的表格,快速核对着信息,动作麻利却不慌乱。
李开朗信步往里走,深入库房腹地,信道比以往畅通了许多。
质检这边情况也好了很多,信息共享板上各类信息清淅标注。
各质检员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手头的工作,每完成一批物料抽检或遇到问题,就有人迅速走到信息板前更新状态或填写便签。
一切都井然有序。
李开朗站在角落观察了十几分钟,嘴角微微上扬。
他还看到钱科长在库房满意地巡视着,时不时点头。
钱科长一抬头看见他,脸上立刻堆满笑容,快步走过来:“李副科长!你这总算是来上班了?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科长。”李开朗笑道,“钱科长怎么样?这运转的如何?”
“很好,很不错,效率提升了不说,关键差的还少,你昨天不在,库房都没出过错,库管和质检员都轻松多了,大家都说你这套东西是真管用!”
“对了,昨天杨厂长到我办公室问了库房情况!我赶紧把你怎么辛苦,怎么搞出这套规矩,怎么稳住局面,这一周来的变化,都详细汇报了!你猜怎么着?”
钱科长故意卖了个关子,看着李开朗认真的表情,才笑呵呵地说:“杨厂长听完,连说了三个‘好’!‘好!好!好!’”
“声音那叫一个洪亮!最后还夸你李这个副科长,是块干实事的料!我听着心里都替你高兴!”
钱科长不加掩饰的赞赏,以及对当初力挺决定的庆幸。
要是当时没撑住压力,说不定杨厂长都不会在意他,连问都不会问。
“对了。”钱科长一拍脑门,“杨厂长还找你有事,昨天你不在,他特意交待了,让你今天得空去找他一趟。你现在精神好了,正好去吧?”
“行。”李开朗点点头。
再看了会,和大家打打招呼,便直接去找杨厂长。
“小李,脸色看着还有点差,年轻人拼劲足是好事,但也得有个度,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下次可不能再这样了!”
虽然是批评,但语气更象是长辈的关怀和告诫。
“谢谢厂长关心,我没事,睡足了就缓过来了。”
“那就好。”杨厂长点点头,“钱科长那边跟给我详细汇报你的事,连续七天亲力亲为,拿出这样一个成果,稳住了库房和质检,还弄出了这一整套规矩”
“恩,能吃苦,有轫性,有想法,关键时刻顶得住!好好好!”
“厂长过奖了,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李开朗保持谦逊。
“恩,不骄不躁。”杨厂长眼神中流露出满意。
闲聊两句,杨厂长便开门见山。
“现在科里局面稳住了,你也差不多该收收心了,我之前跟你说的学习,你可不能丢下,你这都快要毕业考核了,可不能把心思放在这上。”
“科里的事就让钱科长处理就行,等你拿到毕业文凭,后面有的是硬骨头等着你去啃,没这文凭,我再想用你也名不正言不顺啊!你说是吧?”
李开朗自然听出杨厂长什么意思:“是,厂长!我明白轻重,本来就计划等这阵子忙完,就全力以赴复习应考的。请您放心!”
“心里有数就好。”杨厂长欣慰地点点头,“去吧,先把学习的事安排好。有事直接找我。”
说完,他拍了拍李开朗的骼膊。
李开朗转身出了杨厂长办公室,回科里去。
他花了一天时间,将手头积压的几份文档处理完毕,最后一点优化的建议也以书面形式提交给钱科长。
之后只需要日常维护和细节打磨,无需再象之前那样事必躬亲。
事了,就差不多收手专心学业上。
下班时分,李开朗推着自行车回到熟悉的四合院。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神隐”,他的归来并未引起太大波澜。
之前关于他升任副科长的喧热度早已平息,被院中居民们层出不穷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所淹没。
大家各自忙碌着自己的生计,八卦的焦点早就转移了。
不过,静水深流之下,还是有一些微妙的涟漪。
阎埠贵还在浇着他的几盆花,瞥见李开朗推车进来,他的动作明显僵了一下。
迅速把头扭回去了,装作全神贯注地在看花盆里是否有虫子冒出来。
那份刻意为之的自然,反而显得更加尴尬。
上次开诚布公直说阎解成的不是,让阎埠贵自知理亏也有些抹不开面子,虽不至于记恨,但这份疏离感是实实在在的了。
李开朗看在眼里,心里平静得很。
刚支好自行车,就听见中院传来“哐当”一声,接着是贾张氏那极具穿透性的尖嗓子:
“累死人了!糊这么多破火柴盒,得糊到什么时候啊,啥时候是个头啊!这日子没法过了!”
只见贾张氏蓬头垢面地坐在自家门前的小马扎上,面前堆着小山似的火柴盒。
她动作夸张地揉着腰,一边糊盒一边捶胸顿足地咒骂。
瞥到李开朗正好从垂花门进来,她的声音更提高了一个八度:
“哼!有些人啊,当了芝麻大点的官,眼睛就长到头顶上去了!恨不得跟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划清界限呢!”
“神经病!”李开朗骂了一句懒得理会贾张氏的无能狂怒。
也就是趁着秦淮茹不在院子才敢乱说。
贾张氏见李开朗完全无视自己,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妈!你干嘛!不糊火柴盒在这儿瞎嚷嚷啥!”秦淮茹忽的出现在垂花门口,直视着贾张氏。
瞬间,就让贾张氏噎住,无话可说,一脸的慌张失措。
上个月,贾张氏就糊了4000个火柴盒,上交5毛4的伙食费,还差的46,秦淮茹可没惯着贾张氏,硬是要了。
贾张氏心疼自己辛辛苦苦一个月,钱一分没赚到,还反倒要上交伙食费,那是心疼的不行。
就这还没完,这个月初秦淮茹带着贾张氏去领1万个火柴盒。
累不死她!
这个月糊不完2万个,伙食费还得扣!有这功夫骂街,不如手上动快点!饭做了没有?!”
贾张氏被儿媳妇当众训斥,气得脸都青了,嘴唇哆嗦着,却愣是没敢再大声顶嘴。
她恨恨地剜了一眼李开朗,终究是气势一馁,收拾东西去屋里做饭。
秦淮茹冲李开朗露出一个歉然而无奈的笑容,低声道:“小李,对不住,我妈就是那样,你别介意。”
看着秦淮茹那歉意的面容,不知道的还以为两人关系有多好。
李开朗可避之不及,连回话都不敢回,生怕被秦淮茹见缝插针攀上关系。
拿出钥匙、开门、进去、关门,整个动作一气呵成。
“嘭!”
秦淮茹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自己这么做,没想到李开朗竟然这么不给面子。
“哼!”吃了个闭门羹,秦淮茹自然是要找人撒气。
自然是非贾张氏莫属。
院子再次响彻秦淮茹训斥贾张氏的声音、贾张氏不甘的嘟囔、贾家屋内锅碗瓢盆的碰撞声
李开朗回到屋里,长长吁了一口气,稍稍总结了一下这七天的成果。
成果固然喜人,得到了钱科长和杨厂长的认可,库房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杨厂长语重心长的叮嘱犹在耳畔:“科里的事就让钱科长处理就行,你这都快要毕业考核了没这文凭,我再想用你也名不正言不顺啊!”
目前看来,这夜大的文凭对他还是非常重要的。
他用力搓了把脸,走到桌前,上面堆放着整齐却蒙着一层薄灰的课本、笔记和一摞厚厚的复习资料。
手按上去,清淅的指印显出来。
一个多星期没碰它们了,知识似乎也跟着灰尘一起沉淀下去。
李开朗翻开笔记,看着密密麻麻的字迹和公式,目光扫过,熟悉感还在,但隐隐有些陌生。
强迫自己坐下,摊开笔记,拿起笔,试图专心在这上面。
不过,刚看了几行,窗外贾张氏压抑不住的哭嚎声就隐隐约约飘了进来,夹杂着对黑心媳妇的控诉。
声音不大,却象细密的针尖,不断干扰着他刚刚集中起来的一点精神。
“啧!”李开朗烦躁地皱紧眉头,看向贾家的方向:“神经病吧!”
猛地站起来,走到窗边,“砰”地一声关紧了窗户,将噪音阻隔得更彻底一些。
回到桌边,深吸一口气,重新埋首书本。这一次,集中精神的时间稍长了一些,笔记上的文本开始重新变得清淅。
学习了一会,看向窗外缓缓眼睛。
看到崔元一个人孤零零的回来,身旁没跟着柳安。
之前两人还形影不离的,柳安一放学宁愿绕一大圈也要找崔元,甚至晚饭都会留在崔家吃。
再过几天就是高考了,柳安虽然成绩一般,但也得准备高考,说不定高考突然发挥好了考了个不错分数呢?
结果没出来前,说不定呢。
次日。
李开朗带上学习资料,便去科里学习。
“只要不做事,这地方还是挺安静的。”坐在自己的专属办公室,李开朗心情安静了许多。
之前要忙的事情还挺多,整个人都不得闲,现在倒好了,什么事都不用处理,这不就是杨厂长一开始所想的。
没什么事情要处理,李开朗便埋头学习,毕业考核不知道具体哪天,得早点做准备才行。
“咚咚!”忽的,一道敲门声响起。
“请进!”
钱科长进来看到李开朗桌上放着大大小小的笔记,歉意道:“李副科长,学习着呢!我没打扰到你吧?”
打不打扰的,你不都进来了。
李开朗意到钱科长手里拿着一份文档:“钱科长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昨天你不是给我提了几点小建议吗?我觉得很可以,跟下面的让人去落实了一下。”
“不过这落实的有点不理想,这建议毕竟是你的提的,你最清楚,三两句话就能点透,比我们琢磨半天强。放心,绝不眈误你学习!”
钱科长的话说得滴水不漏。
李开朗看着那份文档,再看看自己摊开的课本和写了一半的解题过程。
昨天就想好不在管了,专心学业,这冷不丁又找他来管事,有点点烦躁。
‘早知道昨天就不提建议了。’
现实考量占了上风。
他不能留下任何“得意忘形”、“不脚踏实地”的印象。
“好的,钱科长。我现在就去库房和质检那边走一趟,尽快落实清楚。学习也不差这点时间。”
钱科长脸上笑容更盛,拍拍他的肩:“唉,麻烦你了,眈误你学习了。”
“没什么。”李开朗无奈地合上书本。
用半个上午的时间,跟库管员和质检员言简意赅地解释清楚疑问。
“还有什么问题吗?”
没人举手。
“行,那就按照这个办法去做,有什么问题去科里找我。”
说罢,李开朗便回科里学习。
“这李副科长冷不丁的不管事,反倒是脾气差了,怎么回事?”
“我听说李副科长最近忙着学习,咱们这不是眈误人家吗?哪能有好心情。”
“这不管事脾气臭,这管事脾气还好,看来咱们之前还是做的太过了。”
“也是啊。”
众人七嘴八舌地窃窃私语。
对于大家怎么想的,李开朗懒得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