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轻狂(1 / 1)

“你的《边议九条》孤也看过,写的非常好。”

赵睿对于张载,只知道他那流传千古的横渠四句,其馀的并不是很了解。

加之张载的文章偏向于思想方面,便觉得他适合做学问。

不过在选完人后,他就让付培中将所有人都调查了一遍,才发现自己看走眼了。

或者说自己对张载的了解并不够。

张载乃是关中人,当时西夏经常侵扰宋朝西部边境,宋廷向西夏“赐”绢、银和茶叶等大量物资,以换得边境和平。

这些对“少喜谈兵”的张载刺激极大。

二十一岁时,写成《边议九条》,向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持西北防务的范大相公上书,陈述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范大相公十分欣赏其才能,召见了张载。

张载谈论军事边防,保卫家乡,收复失地的志向得到了范大相公的赞扬。

范大相公认为张载可成大器,劝他作为儒生一定可成大器,不须去研究军事,勉励他去读《中庸》,在儒学上下功夫。

张载听从劝告,归家学习《中庸》等儒家典籍。

然而他对儒家典籍并不满意,于是遍读佛道两家的典籍。

之所以年近四十才参加科举,就是因为学习佛道两家的典籍耽搁了。

赵睿觉得张载之所以在文章中阐述的是思想方面,而非他最了解的西北局势,很可能是因为如今正处于思想迷茫期。

诸子百家的学说,既有相通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虽说儒家思想有着各家学说的影子,更是融合了佛道两家的很多思想。

但三者之间本质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种思想的碰撞,若是能够理顺明悟,就能成为一代思想大家。

而张载此时就属于那种学了,却没有理顺明悟,还在迷茫当中。

与其说他之前写给赵睿看的,不如说是内心一直在想着这些。

如今想要外放,可能就是意识到心里的迷茫,想要出去走一走。

赵睿没有回答他,看向程颢道:“你呢?”

“臣想去地方任职,一展多长。”程颢说道。

“你的意思是在东宫埋没了你的才能?”赵睿淡淡道。

“臣并无此意,只是殿下如今多是跟富相公及翰林学士们进学,其馀时间要批阅扎子。

暂时也用不到东宫侍读,臣这才萌生外放之意。”程颢说道。

赵睿心里冷笑,无非是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罢了。

选入东宫的侍读,有些都已经被赵睿安排去别处任职了。

其中就包括章衡和王韶等人。

而其馀人留在东宫任职,赵睿平常连见他们都不见,在他们心里,怕是已经认为自己是被挑剩下的。

赵睿之所以留着这些人,是因为除了张载外,其馀人虽然文章中写的不错,但据调查,都属于那种眼高手低之人。

这种算是古代官场选官的常态,大多数官员做官的时候都是新手。

到了地方在处理各种政务中成长,有些天赋好的,很快能如鱼得水。

一些天赋不好的,也慢慢能适应。

毕竟古代对官员的要求并不高。

但大宋不缺官员,赵睿也没有把他们丢去地方锻炼的想法。

想利用这些人来完善心学。

不过赵睿并没有急着见他们,而是想着晒晒他们,消磨消磨他们的锐气。

这些人从数十万考生中脱颖而出,而且名次还不低,心里都充满了傲气。

让他们留下做学问,他们岂能甘心?

没想到程颢倒是第一个忍不住了,主动来请求外放。

张载不同,赵睿对他还是寄予了厚望的。

只是察觉到他如今思想迷茫,暂时不想干预才没见他。

这些赵睿都没有表达出来,而是说道:“你的文章着重强调应当遵守三纲五常,还提到应当以儒家伦理为教育的基本内容,孤印象深刻。”

程颢闻言面色平淡,眼中却闪过一丝得色。

那篇文章既强调三纲五常的重要性,能被当权者所喜。

又对儒家大加推崇,也会被文人所喜。

若非会试和殿试时有题目限制,他早就把这篇文章写出来了。

别看如今儒家成为了主流,但当权者对于儒家思想只是选用罢了。

很多人认为水能载舟亦能复舟,是李世民说的。

实际上这句话是孟子说的,孟子一直主张的便是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但在儒家思想成为主流后,为何民贵君轻的思想没人提,反而三纲五常,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大行其道?

不就是因为当权者需要么?

李世民身为皇帝可以喊,传扬开来,那是皇帝爱民如子。

但是臣子却没人敢这么喊。

以至于到了后世,很多人没读过儒家典籍,误认为是李世民提出来的。

当权者知道避开这一点,文人也知道这种思想很敏感。

到了后来的明初,老朱是半路出家开始习文的,哪里懂这些。

看到孟子居然提出这种思想,认为这种思想会动摇自己的统治。

把孟子移出孔庙,不准天下读书人祭拜孟子。

后来迫于压力,还是把孟子给请回去了,却把书籍中民贵君轻的言论给删除了。

程颢作为读书人,自然知道当权者想听什么,文人又想看到什么。

事实上也是如此,他的文章传播开后,引得许多文人赞赏,就连一些大儒都对他夸赞不已。

一时间声名远扬。

唯一可惜的是官家和太子并未表态。

赵睿安排一些官员外放,这其中却没有他,让他心里很是不满。

没错,东宫侍读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可那些外放的官员,又没有被取消东宫侍读的官职。

而是挂着东宫侍读,去担任的其他官职。

“可孤却有一点不解。”

赵睿说道:“自从汉朝独尊儒术后,后面的朝代一直在强调三纲五常,读书人也大多学习的孔孟之道,为何还会有王朝更迭呢?”

“这是因为当时皇帝昏庸,道德败坏,才致使天下大乱,国家倾复。”

程颢说道:“唐朝不以儒家治国,才有藩镇割据,导致天下陷入百年的混乱,百姓民不聊生。

太祖顺应天命,创建大宋,拨乱反正,重文轻武,方有如今的天下太平!”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美漫中的超级假面骑士 仙路艰难,我能无限重开 夜市重生:摆摊开局秒赚百万 寒门解元谋仙路 长生仙族,从每日一卦开始 大秦:开局徐骁模板,祖龙人麻了 在黎明前被拯救的少女 万世仙尊,从每日一卦开始 我端坐于诡异王座上俯视众生 叛海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