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584章 两岸传统文化交流会正式开始

第584章 两岸传统文化交流会正式开始(1 / 1)

听到馀桦的话,阿城略带气愤地说道:“馀桦同志,你这话就不对了,我完全是因为敬仰刘老师的才华。”

“对,哎呀,阿城同志,刘一民同志的才华谁不敬仰?”馀桦见阿城生气,赶紧将手搭在对方的肩膀上:“晚上我请你吃饭,有机会咱们和铁生一起去踢球。”

“踢球?”阿城看了一眼坐在轮椅上不断揉腿的史铁生:“铁生?”

“别听他瞎说,馀桦平常没个正行,也不知道脑子天天在想什么?他说话直,但有时候没啥坏心思。”史铁生顺便帮馀桦解释了一下,让阿城不要介意刚才馀桦的话。

阿城也不是什么小肚鸡肠的人,拉着他们两个绘声绘色地讲起了在拉美访问的事情:“什么叫过五关斩六将,委内瑞拉、智利、秘鲁、巴西、阿根廷、到古巴,再到美国,这可不是五关六将,名誉博士到名誉教授,这是学术的认可。加拉戈斯奖到金象奖,这是业务能力的认可。

从交流到创建新的国际文学组织,这是从国际文学视角出发,直接立足于全世界,这高度,馀桦同志、史铁生同志,你们能想到吗?”

馀桦听完后如同迷弟一般疯狂点头,过了一会儿又嘟囔道:“就算是能想到,也办不到。我去跟马尔克斯吃饭,我得坐小孩儿那桌。

“对嘛!当时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我一下子就心悦诚服,萌生了拜师的念头。这个念头一出来,就如同长江黄河奔流不止”阿城说起来滔滔不绝,眼神中充满了对拉美之行的怀念:

“想起来觉得是一场梦,明明半个月前还在拉美跟马尔克斯、何塞、略萨等世界文学家交流,如今却已身在国内。我绞尽脑汁想,也不知道文联为什么找我去。”

听到阿城最后一句话,听得馀桦牙痒痒:“我是想了又想,不知道为什么文联不让我去。”

“哈哈哈。”史铁生和阿城两人闻言大笑起来。

馀桦忙说:“我嘴贫,但是你别停啊。刘一民同志不多讲,况且讲的时候太低调,听着没什么意思,还得是旁人讲才有趣。”

代表团那么多人,但是他跟马识途、汪曾祺等人目前肯定是没机会认识,就算是认识,也不会象老朋友一般给他讲这个事儿。

他们不会,曹禹、钱钟书等人就更不会了。

从隔壁办公室回来的刘一民听到里面谈论的热火朝天,于是停下脚步没有进去,转身喊着闫真去核对其它事情。

下班后,馀桦叫嚷着要请刘一民和阿城吃饭,刘一民拗不过他,于是找了一个离燕大不远的馆子。

阿城将轮椅放进后备箱,馀桦将史铁生抱上皇冠车的后座:“刘一民同志,这车不错,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能开上。”

“你多发点文章,多挣点稿费,什么都有了。”刘一民迅速激活车辆,朝着目的地驶去。

到了地方,馀桦大方地点了几个硬菜,又阔气的让其他人点,史铁生笑骂道:“馀桦,你是挣钱了,又不是发家致富了。”

“以前到燕京,都是刘一民同志请我们吃饭,现在我到了文化馆工作,除了工资之外还有稿费,现在到了文学讲习所,还有额外的补贴。我现在不说有钱了,至少咱也不再是个寒酸的土包子。”馀桦乐呵呵地说道。

刘一民也笑骂道:“以后啊花钱的地方多,你还是好好攒着,别狗窝里存不住半个馍馍!”

馀桦嘿嘿一笑,转换话题道:“馍馍这俩字让我想起来了陆遥同志,陆遥同志的这个《平凡的世界》写的好啊,我就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看似平淡里面蕴含着激情,我只能通过极度的暴力喧染,才能将情绪彻底的表达出来。”

“你们先锋派作家的作品都是如此,这也算是你们的风格。”阿城闻言说道。

馀桦老实地说道:“我不是想写这样的小说,我是只会这样写啊!”

众人闻言不禁一笑,等到饭菜上齐之后,馀桦大大方方热情地邀请大家动筷子。

馀桦也给他们讲起讲习所的趣事,不过让馀桦遗撼的是,这一期的文学讲习所里,并没有遇到多少聊得投机的作家。

“现在随着文学讲习所的恢复了好几期,相比之下,除了我,其馀人水准都不怎么行。”馀桦大言不惭地说道。

随着文学的发展,国内有潜力的作家都已经在讲习所过了一遍。另外,高考恢复以后,另一批没有接受过讲习所教育的作家则是考上了大学,接受正规的大学教育。

文学讲习所授予的是本科学历,对上过大学的作家来说吸引力不足。所以,后来作协又跟北师大合作成立鲁迅文学院,将作家召集在一起,进行研究生教育。

刘一民向燕大提过开展作家班,可惜严家炎报上去后,教育部并没有同意,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吃完饭,刘一民想将他们分别送回去。不过阿城是骑着自行车来的,只能骑自行车回去。

馀桦调侃道:“阿城同志,看来你是享受不了这么好的待遇,那我跟铁生,我们两个坐车回去喽。”

“没事儿,我这两条腿蹬着快,再说了,我还想感受一下这晚上的四九城。”

馀桦住在讲习所的集体宿舍,刘一民和他先把史铁生送了回去。史岚看着轿车,高兴地围着转个不停。

刘一民看天色还早,于是笑道:“走,史岚,我带你们再遛一圈去。”

史铁生连忙摆手拒绝,史岚已经高兴地坐在了车上,刘一民带着他们到天安门转了一圈才回去。

史岚趴在车窗上,伸手感受着晚风。馀桦看到史岚脸上的笑容,于是说道:“等以后馀大哥买车了,也带着你转悠!”

“谢谢馀桦哥!”史岚开心地说道。

4月30号,燕京机场停机坪旁边站了一堆人,文化部王蒙和夏言、曹禹亲自到场,巴金也从沪市赶了过来。

燕大附小的学生戴着崭新的红领巾手捧鲜花站在人群前面,紧张地注视着停机坪。

刘一民本来安排的欢迎活动没有这么隆重,文化部和文联临时决定将迎接规格提高,毕竟这是时隔三十多年,岛上作家第一次成规模的进入大陆。

李敖戴着棒球帽站在人群中间格外显眼,不过在这隆重的欢迎仪式前,他并没有再大放厥词,而是一副十分乖巧的样子,时不时主动跟夏言、曹禹、巴金搭话,向他们介绍着岛上的现状。

刘一民望向李敖:“老李,你在燕京这两天感觉怎么样?”

李敖听到刘一民喊他“老李”,顿时眉飞色舞地说道:“对,还是老李听着亲切。燕京好啊,现在是勃勃生机。我连着吃了几天的豆汁儿和焦圈,好吃,这新中国的豆汁儿味道比以前更正。”

“哈哈哈!”众人都被李敖这一句“新中国”的豆汁儿给逗乐了。

李敖再次说道:“我这阵子去了故宫,还去了老人家纪念馆,大大方方地看了老人家的书籍着作,我啊,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诗歌大气磅礴,口吐万象,这才是大国领袖该有的气魄。

尽管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社会上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大陆不断地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下面春潮涌动,顶层设计层出不穷。

尤其是这个‘五年计划’,将国家的大目标分别成小目标,只要稳步地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我相信路虽远,行则必至。”

听李敖这样讲,刘一民带头鼓起了掌。夏言、曹禹、巴金三人对于李敖的印象又提升了一大截。

巴金说道:“了不得,能在看到问题的时候,仍然看到积极的一面,真是了不得。”

大家对于邀请岛上作家过来交流最担心的一个点是,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到不好的一面,而看不到事物积极发展的一面。

最后回到岛上,再用不好的一面向岛上民众宣传,若是如此,这次交流活动除了打自己人耳光之外,再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夏言说话间似乎想到了什么,立即冲旁边的秘书说道:“一民同志的稿子在包里,看了几天了,也该完璧归赵喽!”

“哈哈哈,我沾了沉老的光,也把这篇小说给看完了。”王蒙笑道。

巴金微微颔首:“有大格局,也有大气魄!”

李敖好奇地问道:“什么稿子?”

刘一民将稿子收起:“改天让你瞧瞧。”

李敖心里痒痒难耐,想现在就要看,不过此时机场方面的工作人员跑过来告诉他们,飞机即将降落,只能作罢。

十分钟后,飞机稳稳地落在了跑道上,岛上作家跟随着旅客缓缓走下飞机。

先下飞机的是陈映真,走到跑道上,望着燕京的蓝天白云,陈映真的心情跟李敖当时一样都十分激动,但是并没有象李敖那么“二”。

陈映真眼含热泪,望着欢迎的人群快步走来:“感谢大陆同胞的欢迎,我回家了!我回家了!”

陈映真虽然是闽省人,但从清朝时期就迁到了岛上,本人也在岛上出生。对于他这样背景的人来说,对大陆保持强烈的归属感并没有陷入岛上乡土文学的叙事之中,尤为难得。

李敖怕刘一民不认识,握着陈映真的手说道:“这是陈映真,在我心里是个汉子。”

刘一民伸手说道:“陈映真先生,欢迎你来到回家。这是巴金先生,这是夏言先生,这是曹禹先生。这位则是文化部的王蒙同志,相信您也读过他的作品。我叫刘一民,欢迎您回家!”

陈映真激动地和几人依次握手表达自己的尊敬,最后望向刘一民:“一民同志,你在岛上出版的作品我都读了,我非常敬仰你的文采,除此之外我更敬仰你的家国情怀。”

“陈先生,您太谦虚了,您在岛上对于文学的坚持,对于岛上乡土文学的反击,令我非常敬佩!”

陈映真说道:“我也只能在一岛之地做些事情,你则是在全世界起舞,让全世界人认识中国文学,认识中国历史、认识中国文化直到理解中国文化,爱上中国文化。”

寒喧一会儿后,其馀人依次抵达,当岛上作家得知夏言、曹禹、巴金亲自来接他们的时候,一个个激动地跟三人握手。

“白先勇先生,欢迎归国。”刘一民握住白先勇的手说道。

白先勇望着刘一民笑道:“刘教授,感谢你的《血战台儿庄》,让我在电影上看到我父亲抗敌的身影,公正客观的评价了我父亲在这场战争里所做的贡献。”

“实事求是是我们的工作原则,白先生,欢迎你以后多来大陆转转看看。我们是作家,我们只有看得多写得才能多,开阔的心胸写不出狭隘的文本。作家的文化背景,是他最好的素材库。”刘一民说道。

白先勇点了点头:“我会的,这是我割舍不断的老家啊,感谢大陆举办这一次文化交流活动。”

身穿精致春装的齐邦媛望着燕京机场说道:“不一样,大不一样。”

“齐女士,欢迎您!”刘一民客气地说道。

齐邦媛说道:“刘教授,谢谢,我没想到我还能回来。我很敬佩你的文学贡献,马尔克斯说你未来一定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也深信不疑。”

“哈哈哈,齐女士,您在岛上深受文学界的尊重,我希望咱们一起推动华人文学团结朝前发展。”

在机场里,夏言、巴金、曹禹三人分别代表文化部、作协和文联发表欢迎声明。

三人经历过救亡、内战,对目前大陆和岛上的状态是痛心疾首,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讲述历史、讲述文学和讲述中华文化。

三人不断地强调,大陆和岛上是一个中华文化的统一体,华人作家所创作的文学是这种文化的反映。

三人发言完毕,刘一民作为活动发起人发言:“大陆的作家们,岛上的作家朋友们。我们之间有些人认识,有些人却从来都没有见过。

但是,我们却早已通过文本相识、相知。我们都是华人作家,肩负着发展文化,向世界传播华人文学、文化的重任。

朋友们,你们有的自大陆走到岛上,有的生于岛上,但我们都是中国人,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如今,海峡的两岸冰雪开始消融,我们作为文学界人士,也应该积极开展交流,消弭误解,承担起文化层面交流的重任。”

ps:不好意思,今天还是一更!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季杨 快穿:中二病是万人迷 苟在大山:种田修仙 当我撞了甲方老板的车 穿成残疾大佬的反派渣妻 吞噬星穹:从凡人开始至强 表嫂守寡后,却做了我的女人 我的精灵训练家仿真器 从香江开始纵横天下 坏消息有鬼,好消息我会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