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约莫五十米,通道尽头出现一扇石门,石门上刻着一个巨大的 “锁” 形符号,符号周围还有八个小符号,和聚气阵外围的八卦纹一致。
关羽推了推石门,纹丝不动,显然是被锁住了。
他掏出灵气罗盘,指针指向石门中央的 “锁” 形符号,灵气波动正是从那里传来的。
“看来需要用灵气激活符号,才能打开石门。”
关羽运转灵气,指尖凝聚出一道细微的灵气丝,轻轻注入 “锁” 形符号 。
符号瞬间亮起淡白色的光芒,周围的八个小符号也依次亮起,石门传来 “嘎吱” 的声响,缓缓向内打开。
石门后面是一个更大的石室,石室中央有一个石台,石台上放着一个青铜盒子,盒子上刻着和洞口岩画一样的符号。
关羽走到石台前,小心翼翼地打开青铜盒子,里面放着一本泛黄的绢布手册,还有三枚灵石。
手册的封面上写着 “腾冲聚气阵记”,翻开第一页,上面用古篆写着:
“腾冲西山,有洞藏气,布八辅一主阵,聚天地灵气,以养灵石,可安神定魂,亦可驱邪避祸”
原来这本手册是古代修真者留下的,详细记录了聚气阵的建造方法、激活条件、使用功效,还有关于腾冲其他修真遗迹的记载,
比如 “帕敢矿洞有灵玉,可制法器”
“高黎贡山深处有丹炉,为炼丹之所”。
关羽心里大喜,这本手册不仅能帮助他更好地研究聚气阵,还提供了其他修真遗迹的线索。
他收起手册和灵石,准备返回洞口。刚走到通道口,就听到小李在洞口喊:
“关哥,你好了吗?天快黑了,我们该下山了!” 关羽应了一声,快步走出山洞。
洞口的雾气早己经散去,阳光的余晖洒在大榕树上,给树叶镀上了一层金色。
“小李,我们下山吧,明天再来详细探查。” 关羽说。
两人沿着原路返回,路上小李问:“关哥,山洞里有啥呀?是不是有仙人留下的东西?”
关羽笑着说:“有一些古代的石头画和石头阵,很有研究价值,等我研究完,会告诉你们的。
回到大蒿坪村时,天己经完全黑了。李妈妈做好了晚饭,炒了腊肉,煮了青菜,还有一锅玉米粥。
吃完饭,关羽在小李家的客房住下,他趴在桌上,翻开那本古代修真手册,仔细阅读。
他越看越兴奋 ,手册里提到,这个聚气阵的灵气能
“净化凡俗之气,提升修行者的灵气纯度”,如果能长期在这里修炼,他的修为说不定能突破到炼气六层!
第二天一早,关羽和小李再次进山。
这次他带了相机,给洞口的岩画、聚气阵、青铜盒子拍了照片,又用笔记本详细记录了聚气阵的符号和尺寸。
中午时分,他才和小李下山,准备返回腾冲县城,把发现的情况汇报给专项小组,同时申请派人来对聚气阵进行保护和研究。
离开大蒿坪村时,李妈妈又给关羽装了一大包腊肉和粑粑,
“关同志,以后有空再来玩,山里的东西虽然不好,但都是自家种的、自家做的。”
关羽道谢后,和小李一起坐三轮车返回县城。路上,他看着眼前的高黎贡山,心里满是感慨 。
这次腾冲寻踪,不仅找到了藏着聚气阵的山洞,还得到了古代修真手册,收获远超预期。
而手册里提到的 “帕敢灵玉”“高黎贡山丹炉”,很有可能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傍晚,关羽和小李踏着夕阳余晖返回大蒿坪村。
李妈妈早己备好晚饭,腊肉的油香混着玉米粥的清甜飘满木楼,可关羽满心思都在仙人洞的聚气阵上 。
白天探查时,他分明感受到阵中灵气比神农架洞府的更精纯,若能借此修炼,说不定能突破炼气五层后期的瓶颈。
饭桌上,小李兴奋地跟母亲讲起山洞口的 “怪画”,关羽却借口 “累了想早点休息”,提前回了客房。
他关紧房门,从帆布背包里掏出灵气罗盘,指针仍微微指向老鹰坡方向。
“今晚得再去一趟山洞,趁没人的时候试试聚气阵的效果。” 他心里盘算着,又往背包里塞了压缩饼干和手电筒,悄悄摸出了李家大门。
大蒿坪村的夜晚格外安静,只有狗吠声偶尔划破夜空。
关羽借着月光,沿着白天的山路往老鹰坡走,脚步比白天轻快了许多 。
炼气五层的修为让他夜视能力远超常人,脚下的碎石、路边的荆棘都看得一清二楚。
走了约莫一个半小时,远处终于出现大榕树的黑影,洞口的雾气在夜色中泛着淡淡的灰白,像一层薄纱。
他在洞口两侧各贴了一张 “隐匿符”。 这是从白龙山那师傅的炼丹手册里学来的小法术,能屏蔽方圆十米内的灵气波动,防止炼丹时被别人感知到。
此时贴上隐匿符,是防止被极端偶然的情况下有人从这里经过,会察觉到山洞里的异状。
做完这一切,他才蹑手蹑脚走进山洞,手电筒的光束照亮了石室中央的聚气阵,阵眼处的灵石在黑暗中泛着微弱的白光,灵气如细流般缓缓溢出。
关羽盘腿坐在聚气阵外围,闭上眼睛,按照长春功里的吐纳法运转灵气。
起初,只是稀薄的灵气顺着呼吸涌入丹田,与他自身的灵气融合;
可随着他逐渐引导,聚气阵像是被激活般,阵眼灵石的光芒突然变亮。
一股更浓郁的灵气从西面八方涌来,顺着他的百会穴灌入体内 —— 比他在神农架感知到的的灵气浓度,足足高了好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