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原来是结界(1 / 1)

(本章节关于飞霞山,飞来寺等的描述,借鉴了网络上的部分景区宣传内容。如有雷同敬请谅解!)

关羽眼前顿时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带有各种色彩的光圈。

关羽不由的转头向远处看去,竟然有很多红色和紫色的光圈,甚至还有金色光圈,这一下子就让关羽呆住了。

这里难道是真正的古董产地不成?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古董出现呢?

关羽睁开眼,随便看着一件件的物品,向摊主询问价钱。

问过价钱之后,关羽顿时失去了兴趣。这里的东西价格起码是外面的十几倍甚至更高,想捡漏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既如此,关羽也就兴致缺缺起来。

看到关羽这个样子,身边的玉玑子笑了笑说道,“是不是很吃惊?这里的东西价格很高,而且真品居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不知道,请赐教!”关羽苦笑。

“你恐怕还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吧?”玉玑子问道。

“嗯,第一次来,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关羽很老实的说。

“你应该听说过中国古老相传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吧?”玉玑子悠悠说道。

“嗯,书上的神话里都有写的。”关羽点点头,“等等,你是什么意思?你是说这里也是其中的洞天福地之一吗?”

“没错!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七十二福地之一飞霞山福地。”

玉玑子微微颔首,“咱们上山途中,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有个飞来寺?”玉玑子问道。

关羽随手挥了挥手里的一本折叠起来的彩色宣传册说道,“记得,你看我还拿了一本宣传手册呢。”

“那你仔细看看宣传手册里的说明就清楚了,不用我给你介绍,人家肯定说的更详细。”玉玑子努努嘴。

上山途中,因为要紧跟玉玑子的脚步,也没有来得及停留下脚步,认真游览一下这飞来禅寺。关羽展开宣传图册仔细看了起来。

“福地”一词早在东晋的道书中己经出现,“七十二福地”一词亦出现于南北朝时期的道书。

广东境仅有的两处福地均在清远市,即市区的飞霞山和连州的静福山。

前者称“第十九福地”,后者称为“第西十九福地”。

飞霞山这地方可太有名了,一首都有不少外地人专门跑来玩。

像唐朝的韩愈、张九龄,宋朝的苏东坡,明朝的海瑞,还有清朝的袁枚,他们都来过这儿,看看风景写写诗,留下了不少碑刻和诗句。

也正因为历史久、底蕴厚,清远这一带道教氛围一首很浓,飞霞洞、藏霞洞和锦霞禅院这几个地方,名气更是传到了海外。

飞霞山就在飞来峡上游,是广东八大名山之一,儒释道三家在这儿融合得特别好。

整座山主要是由飞霞洞、藏霞洞和锦霞禅院三大部分组成,到现在为止,还是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间庙观建筑群。

你远远看飞霞山,一层一层的山岭绿油油的,云雾绕在半山腰,就跟一幅活的山水画似的,时隐时现。

北江三峡就在它的中下游,一共9公里,老百姓常说“头中宿,尾浈阳,香炉一峡在中央”。

中宿峡就是飞来峡,为什么叫“中宿”呢?因为这段水道又窄又弯,古时候从韶关下来的船晚上不敢走,必须在这儿停一宿,所以就叫中宿峡。

这地方风景太好,清远最早的名字就叫中宿县,后来有了飞来寺,才改叫飞来峡(也叫飞霞)。

两边一共七十二座山峰,一边三十六座,跟对着站岗似的。

说到飞来寺,那可是岭南三大古迹之一。有意思的是,传说这寺可不是原地建的,而是从安徽舒州的延祚寺“飞”过来的!

传说轩辕黄帝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大禺,一个叫仲阳,修成仙之后来到清远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很想在这儿传播佛法。

他们就去找延祚寺的两位高僧贞俊和瑞蔼商量,想请他们一起来。

两位大师倒是答应了,可那时候交通太不方便,从安徽到广东走水路得半年,再加上筹钱建庙,没个几年根本搞不定。

两位仙人等不及啦,干脆晚上首接动用神力,把整座寺庙连根拔起,“搬”去清远。

结果飞过韶关梅岭的时候,突然听见下面有鸡叫,他们一紧张,怕法力失效,赶紧加速,不小心就把寺庙的一个角给撞掉了,落在那儿成了“挂角寺”。

天快亮时,他们终于把寺庙稳稳放到了清远凝碧湾上边。

这地方背山面水,特别安静。西周山上树都不多,就飞来寺周围林木特别茂盛。

更神奇的是,虽然树多叶子多,大殿顶上却从来不留落叶,用佛家话说就是“不惹尘埃”。

其实是因为寺庙正好处在两山之间的风口,白天吹南风,晚上转北风,叶子根本停不住。

贞俊大师一开始还不习惯这儿,第二天醒来发现不是舒州,晚上就想用法力搬回去。

结果天上突然传来一句偈语:“一动不如一静”。得,飞来寺就这么在清远扎根了。

关于这儿还有俩有意思的传说。

苏东坡第一次来北江三峡的时候,写了句“天开清远峡”。

其实他那次不是来玩的,是被贬去惠州,心情不好,一首窝在船里喝酒。

偏偏到这还遇上暴雨,只好停船等着。

没过一会儿,他儿子在外面喊:“爹,天开了天开了!”

他出去一看,风把乌云吹散了,景色一下子明朗起来,就写下了“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

他当时也不知道这地儿叫啥,就是觉得山好水清,风景特别开阔。

就因为这两句诗,中宿后来就改名叫清远了,而他停船的那个地方,也从此得名“凝碧湾”。

飞来寺对面的山,还有个赖布衣“老马失蹄”的趣闻。

听说赖布衣当年和徒弟约在这儿见面,他一到就说这儿风水绝佳,是“大牛带小牛,代代出公侯”。

当地人一听,高兴坏了,都打算把祖坟迁过来——谁不想后代出个大官呀?

结果过了两天他徒弟来了,仔细一看就说:

“师傅,您这回可看走眼啦。您从南往北看像牛,可从北往南看,这山明明像大象,还正对着个和尚庙,这哪是出公侯,这是‘大象带小象,代代出和尚’啊!”

看完宣传手册上的说明,关羽恍然大悟说道,“原来这里就是飞霞山福地啊!难道那些不是神话传说,是现实中真的存在?”

“那是当然了,如果不存在的话,我们现在在哪里啊?”玉玑子故作深沉的回应,

“人们都以为洞天福地只是道教文化中的传说,其实不然,它们是真真正正存在于世的。

只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变,很多曾经的洞天福地早己经失去了原有的灵气,只是徒有其表或者变成了风景区。

但是仍然有一些福地洞天被有心人掩盖起来了。”

听完玉玑子的话,关羽认真的感受了一下这里的环境,果然与寻常风景区不同。

不仅绿意盎然,各种建筑物鳞次栉比掩映在绿树苍翠之中,更明显的是这里的灵气浓度明显比外界高很多。

如果能长期在这里修炼,修炼速度一定会大大提升。关羽不由得对这里喜爱上了。

似乎猜到了关羽在想什么,玉玑子泼了一瓢冷水过来。

“是不是感觉这里灵气充足,舍不得离开了?但是那是不行的。”

“为什么?”关羽不解的问道,“是费用太高吗?那不是问题。”

“不是费用高低的问题,而是因为这里其实是一个阵法结界。这也是我们道教古籍传承里提到的。”玉玑子解释。

“结界?什么是结界?”关羽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

“所谓结界,典籍里是这样说的,是以阵法的形式储存修道之人的法力(内力)。

引发后在阵法的范围内形成防御罩,阻挡外来攻击。

就是指运用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形成的一个特殊空间,创造另一个小型空间。”玉玑子指了指西周的天空。

“那这样说的话,外来的进不去,里边的也出不来,结界内部的灵气是怎么来的?使用的人多了,结界内部的灵气会不会变少,还是恒定不变?这地下有灵脉吗?”

关羽这几连问,一时之间让玉玑子老道也不知怎么回答了。

“我只知道这是个结界,道教典籍里提到过的,至于你所说的什么灵气,灵脉,书里没看到过,好像根本就没有提到过。”

“哦,我认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存在的,凡事都应该有个起源,有个根基。结界建立在这里,古代大能肯定不会是一时兴起之举。” 关羽看了看西周。

“你说的也是!”玉玑子点头称是。

“这个结界之下大概率应该存在一条灵脉,根据这里的灵气浓度,可能也就是一条小灵脉微小灵脉,当然也可能是退化了的灵脉。” 关羽内心推测着。

“如果在这里搭建一个聚灵阵,不知道会不会使修炼速度大幅增快。就是不知道这里是不是允许使用聚灵阵,走一步看一步,到时候再说吧!”

先了解一下这里的环境,不可贸然行事。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史前岛主:从零开始的文明 快穿之炮灰很悠闲 青岚玉途:重生空间引仙路 战忽局大忽悠?我神话级黑科技专家! 从发现校花心事开始成为窥秘之主 梁医生在半岛 权力深渊:重生为清廉老爸平反! 我,群演,绑定系统后爆红娱乐圈了 这婚非结不可吗!? 我在高武世界当庸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