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军总部。
大楼前,楚云乘坐的黑色专车缓缓停下。
车门打开,他身着笔挺的军装走下车,门口值守的侍卫见状,立刻挺直脊背,抬手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
“少帅!”
楚云微微颔首回礼,大步走进大楼。
此刻,三楼的小会议室内气氛肃穆,国民军高层悉数到场——总参谋长、后勤部长、各集团军司令等最高决策层,共计十人围坐在长桌旁。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国民军军事委员会成员,而军事委员会正是国民军的最高决策机关,任何涉及军队调动、战略部署的重大决定,都需经十人共同表决通过。
楚云从不愿搞一言堂,他清楚独断专行不利于军队长远发展,更何况人非圣贤,集体决策才能减少失误,让每一步走得更稳。
“少帅好!”
楚云刚推开会议室门,屋内众人便齐刷刷站起身,齐声问好。
“大家坐,不用拘谨。”
楚云点头回应,走到主位旁拉开凳子坐下,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开门见山。
“各位,今日叫大家来,是有个重大决定需要集体表决——我准备在青州举行一场大阅兵。”
他顿了顿,继续补充细节:“这次阅兵要重点展示新式武器装备和国民军战士,参加阅兵的队伍,全部从一线作战部队里选拔,要让外界看到咱们国民军的硬实力。
而且,这不仅是一场阅兵,更是国民军统一全国前的一次‘实力亮相’——我会邀请国内各军阀的话事人,还有各国驻庆大使来观礼。”
“此次阅兵,既要展现咱们国民军的威慑力,让那些还在观望的势力认清局势;更要让全国百姓看到大庆军队的强大,增强大家的民族自豪感。”
“这也是为接下来的全国统一铺路,用实力减少抵抗,让统一进程更顺利,少流血、少牺牲。”
听到楚云的提议,在场众人瞬间振奋起来,眼神里满是激动——举行大阅兵不仅能展示国民军的实力,更是向全国、全世界宣告国民军统一大庆的决心,这正是他们想看到的。
总参谋长刘川率先开口,语气激昂:“少帅这个主意好!国民军打赢了东洋鬼子,又拿下了东北,早就该让全国看看我们的底气!一线部队选拔阅兵队伍,既能体现实战能力,又能鼓舞士气,我举双手赞成!”
他常年扎根部队,最清楚一场振奋人心的阅兵,对军队凝聚力有多重要。
后勤部长李建国也跟着附和:“我也同意!后勤部门保证全力配合——新式武器装备的调运、阅兵队伍的物资补给,我们现在就能开始筹备,绝不让阅兵出任何纰漏!”
宣传部长李默则从舆论角度补充。
“这可是宣传国民军形象的好机会!我们可以提前在全国报社、电台预热,让百姓都知道青州要办大阅兵,再邀请媒体全程报道,既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又能让观望的军阀看清形势,我完全支持!”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全是赞同的声音,没有一个人反对。
“既然大家都认可,那就举手表决。”
楚云说着,率先举起了手。
其他九人见状,立刻纷纷抬手,十只手臂齐刷刷举在半空,表决结果一目了然。
“好,既然全票通过,那咱们就详细谈谈阅兵的具体细节。”
楚云放下手,身体微微前倾,“刘参谋长,你负责制定阅兵队伍的选拔标准和训练计划,务必保证队伍的整齐度和精气神;
李部长,后勤这边要统计新式装备的数量,下周给我一份详细清单;
李默,宣传方案要尽快落地,在全国范围内打响热度……”
随着楚云的安排,众人围绕阅兵等细节展开讨论。
你提建议、我补漏洞。
会议室里的气氛热烈又有序,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要把这场青州阅兵办得漂漂亮亮。
4月16日。
国民军大阅兵的筹备工作刚启动,一封封烫金的阅兵邀请函便通过专递,送到了全国各大军阀的手中,以及各国驻庆大使馆的手中。
邀请函上清晰写着阅兵时间定在5月10日,地点为青州城外的军事训练场,落款是国民军军事委员会。
收到邀请函的各大军阀,反应虽各有不同,但最终都纷纷回电表示会亲自或派代表参加。
这不仅是一场阅兵,更是楚云对全国势力的一次“实力亮相”,不去便是不给国民军面子,也等于错失了观察国民军实力的机会;
部分军阀则干脆直接回电,称会亲自带队前往,还特意叮嘱手下备好厚礼,想借阅兵之机与楚云缓和关系。
各国驻庆大使馆的反应也同样迅速,各国大使几乎在同一天回电,明确表示会准时出席。
他们对这次阅兵的重视程度远超以往——自国民军打赢对东洋的战争后,各国便一直想摸清这支军队的真实战力,而阅兵正是最好的观察窗口。
大使们纷纷在回电中表示,期待见证国民军的风采,实则早已暗中准备,要在阅兵现场仔细记录国民军展示的武器装备、军队规模,甚至士兵的精神状态,以便向本国政府汇报,重新评估大庆的军事实力。
无论是国内军阀还是外国大使,心里都清楚:这场青州阅兵,绝不是一场普通的仪式。
从国民军愿意邀请各方观礼的举动来看,其背后必然藏着足够的底气;而通过阅兵现场展示的武器先进程度、部队整齐度、作战装备体系,所有人都能直观地判断出国民军的真实实力。
这不仅关乎大庆未来的统一走向,更会影响各国在大庆的利益布局,没人敢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