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帝国。
当惨败的消息全开,整个国家瞬间被一片哀嚎笼罩。
军部大楼里,军官们看着战报上“百万大军覆灭”的字眼,有的呆坐在椅子上,双手死死抓着头发,嘴里反复念叨。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我们的帝国军队怎么会败给大庆?”
有的则猛地将战报摔在地上,拔出军刀劈向桌角,却难掩眼底的恐慌。
那可是他们引以为傲的百万精锐,是计划征服大陆的主力,如今竟被曾经轻视的大庆彻底消灭。
消息很快传到民间,街头巷尾的鬼子百姓更是难以置信。
有人攥着报纸,在街头失声痛哭:“我的儿子还在东北战场……他是不是也……”
有人聚集在军部外,却不再是往日喊着“帝国万岁”的狂热,而是满肚子的质疑与恐惧。
“为什么会输?我们不是最强的吗?大庆怎么可能打赢我们?”
原本充斥着军国主义狂热的城市,此刻只剩下压抑的沉默与绝望的哀嚎。
百万大军的覆灭,不仅是一场战役的失败,更是帝国霸权的崩塌,而曾经被他们踩在脚下的大庆,如今已彻底站了起来,再也不是任他们欺凌的对象。
东京,皇宫内
天皇坐在御座上,手里的战报被捏得褶皱不堪,脸色苍白如纸,往日里威严的眼神此刻只剩下悲痛。
他看着战报上“百万大军尽墨”的字样,身体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喉结滚动了几次,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那是帝国花费数十年培养的精锐,是他妄图称霸东洲的资本,如今竟在大庆战场全军覆没,这样的惨败,是东洋帝国百年未有的耻辱。
没过多久,首相匆匆赶来,刚踏进殿内,就被天皇猛地将战报砸在脸上。
“八嘎!”
“你不是说大庆是不堪一击的弱国吗?不是说百万大军三个月就能征服大庆吗?现在呢?!帝国的精锐全没了!你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相跪在地上,头埋得极低,额头上渗出冷汗,连大气都不敢喘。
他知道,此刻任何解释都苍白无力——从最初轻视大庆,到制定错误的作战计划,再到松原惨败后没能及时调整策略,每一步失误都最终酿成了如今的大祸。
“陛下……臣有罪……”
他不敢抬头,只能任由天皇的怒火倾泻在自己身上。
大庆的胜利消息,如同惊雷般炸响在世界各国的朝堂与街头。
整个国际社会都被这场战争的结果彻底震惊。
开战前,几乎所有国家都不看好大庆——在他们眼中,大庆是落后的农业国,军队装备简陋、派系林立,而东洋帝国则是拥有现代化武器和百万精锐的军事强国,双方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各国媒体甚至预测,大庆撑不过三个月就会被迫投降,没人能想到,最终的结局竟是大庆灭掉了东洋的百万大军。
“这怎么可能?那个连工业体系都不完整的大庆,居然打赢了东洋帝国?”
“这绝对是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战争结果!”
不少国家的民众更是惊掉了下巴,街头巷尾都在讨论这场“不可思议的胜利”。
有人甚至怀疑消息是假的,直到各国通讯社发布了现场照片和详细战报,才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上帝啊!我没看错吧?大庆居然打败了东洋帝国?还是灭掉了百万大军?”
“这不可能!上个月报纸还说大庆撑不过一个月,怎么会突然赢了?他们的军队不是连像样的武器都没有吗?”
“我的天,东洋军队不是号称世界最强之一吗?怎么会输给一个之前被殖民的国家?这消息要是真的,整个世界的格局都要变了!”
“我上周还跟在东洋留学的儿子写信,让他注意安全,现在居然是东洋军队全灭了?这也太不可思议了,不会是假新闻吧?”
“之前大家都觉得大庆会像其他殖民地一样投降,谁能想到他们这么能打?百万大军啊,说灭就灭了,这简直比小说还离奇!”
各国驻大庆的领事们,更是第一时间将胜利的细节、战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大庆军队的战力分析,以加急电报的形式传送回本国。
各国的内阁大楼连夜亮起灯光,一场场紧急会议密集召开,议题只有一个,商讨大庆崛起对本国在东洲利益的冲击与应对之策。
会议室里,各国政要围着地图争论不休。
有人指着东洲的版图,语气凝重:“谁都没想到,大庆能打赢这场仗!以前我们把它当任人分割的市场,现在它灭了东洋百万大军,实力已经不容小觑。”
也有人忧心忡忡:“我们现在还在欧战互相征战,但战争总有结束的一天,东洲这块肥肉,谁都不想丢。可大庆崛起后,还会像以前那样任由我们掌控吗?”
所有人都清楚,东洲不仅有丰富的资源,更是庞大的商品倾销地,是各国维持经济运转的重要支柱,绝对不能因为大庆的崛起而丢失。
此前,他们或暗中支持东洋、或隔岸观火,都想在战后分一杯羹,可如今局势彻底逆转,那个曾经落后可欺的大庆,已成了东洲不可忽视的新力量。
“必须尽快拿出办法!”有人拍板,“要么拉拢大庆,争取在东洲的合作机会;要么联合其他国家,牵制它的发展,绝不能让它独占东洲市场。”
一时间,各种方案被提出、被讨论。
所有人都明白,对待大庆的态度,将直接决定未来几十年他们在东洲的利益格局,容不得半分马虎。
各国驻大庆的大使们接到国内指令后,立刻行动起来,往日里按部就班的使馆门前,一时间变得格外忙碌。
米国大使第一时间备好厚礼,亲自前往大庆中央政府办公地,态度比以往温和了许多,见面就笑着说:“恭喜大庆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我国十分愿意与贵国加强合作,共同促进东洲的和平与发展。”
高卢国大使则紧急约见大庆外交官员,主动提出要重启此前搁置的贸易谈判,还承诺将提供技术支持。
花旗国大使更是直接,不仅送上祝贺,还表示愿意推动两国在工业、教育等领域的交流,甚至提出要派代表团访大庆,深入探讨合作事宜。
这些往日里或傲慢、或冷淡的大使们,此刻都放下了身段,争着与大庆中央政府建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