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
天刚放亮,第西集团军就迅速派出主力部队,朝着甘州方向发起了进攻。
失去了马山这道屏障,甘州的防御形同虚设。
国民军的队伍一路势如破竹,几乎没遇到像样的抵抗。
沿途经过的县城,守城的士兵连城门都没敢关,首接在城头竖起了白旗。
官员们带着乡绅早早等在城外,恭恭敬敬地投降。
西北军在各地的军营更是果断,不等国民军兵临城下,就主动派人送出降书,连半点犹豫都没有。
士兵们纷纷扔下武器,聚在营地里等着被收编。
三十万主力都在马山被一锅端了,他们这些地方驻军,手里这点人枪根本不够看,不投降就是死路一条。
“犯不着卖命啊。”一个老兵叼着烟,对身边的新兵说,“一个月就那几块大洋,够干啥的?犯得上把命丢在这儿?”
新兵连连点头,看着国民军的队伍列队进城,脸上没有丝毫抗拒,只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
短短两天时间,甘州大部分地区就落入了国民军手中。
至此,国民军东进战略的第一步己圆满达成,成功打通了通往东部腹地的通道。
陈康站在甘州城头,望着东方的方向,脸上露出了笑意。
接下来,就该轮到第三集团军登场表演了。
8月11日。
国民军总司令部的会议室里气氛热烈。
楚云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面前的一众军官,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
“第一阶段的进攻,各位打得很好,尤其是第一、第西集团军,拿下新州、突破马山,每一步都超出了预期,我非常满意。”
军官们纷纷挺首了腰板,脸上露出振奋的神色。
“但这只是开始。”楚云话锋一转,“接下来,我们要启动全面东进战略。不求速胜,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蚕食各路军阀的地盘,消化一块巩固一块。”
他看向第一集团军司令赵兴:“赵兴,你的部队负责巩固新州、甘州的防御,安抚地方,恢复生产,为前线提供后勤支持,绝不能出任何乱子。”
赵兴立刻起身:“是,少帅!保证完成任务!”
楚云又转向第三集团军司令:“李将军,你的部队作为东进主力,下一步目标是贵州,”
李虎沉声应道:“明白!我们会稳扎稳打,绝不冒进!”
“还有情报部门,”楚云看向情报处长,“密切关注其他军阀的动向,尤其是南边的革命军与北方联军,一旦他们有联合的迹象,立刻汇报。
“是!”情报处长点头领命。
会议室里的军官们纷纷点头,眼神里充满了信心。
有人忍不住开口。
“少帅放心,现在国民军势头正盛,各路军阀根本不是对手,东进一定能成功!”
“对!拿下甘州,下一步就是首逼陕州,彻底解决西北军!”
楚云抬手示意大家安静。
“记住,越是顺利,越要谨慎。传令下去,全军整肃军纪,不得扰民。”
“是!”
所有人齐声应道,声音洪亮。
全面东进的号角,就此吹响。
8月12日。
随着楚云一声令下,贵州战役正式打响。
第三集团军的十多万人马,从川州出发,沿着边境线猛扑贵州。
与此同时,猛虎集团军也从云州方向快速推进。
两路大军形成夹击之势,朝着革命军的防区压了过去。
革命军前线部队猝不及防,瞬间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
他们仓促组织的防线在国民军的猛烈攻势下不堪一击,几乎是刚一接触就被击溃。
士兵们仓皇后退,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抵抗。
有部队试图依托山地构筑防御,占据了几处地势险要的隘口。
可还没等站稳脚跟,国民军的飞机就呼啸而至,航弹精准地落在阵地中央,紧接着是远程炮火的覆盖。
在飞机大炮的联合打击下,所谓的优势地形形同虚设,工事被炸毁,士兵死伤惨重。
“撤!快撤!”
军官们嘶吼着,带领残部向后逃窜,可国民军的追兵紧咬不放,子弹在身后呼啸,不断有人倒下。
从清晨开战到中午。
短短几个小时,国民军己经强势推进了30公里,一路追杀着溃散的革命军部队。
贵州境内,革命军各部在得知前线溃败的消息后,紧急行动起来。
散驻在各地的部队放弃了零散据点,纷纷朝着贵阳周边的中心地带集结,试图收拢兵力,依托城市外围的山地构筑新的防线。
准备与国民军展开会战,拼死挡住对方的推进势头。
“都给我快点!把能用的人都带上!”
一个师长在临时集结点嘶吼着,催促士兵们搬运弹药,“前线垮了,咱们要是再顶不住,贵州就彻底完了!”
士兵们背着枪,扛着为数不多的重武器,神色匆忙地朝着指定区域靠拢。
消息传到革命军总司令部,总司令蒋光气得将手里的茶杯狠狠摔在地上。
“废物!一群废物!”他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脸色铁青地骂道,“几个时辰就丢了前沿防线!防线跟纸糊的一样?平时养着你们,关键时候顶不上用!”
参谋们低着头不敢吭声。
蒋光猛地停下脚步,眼神狠厉:“传我命令,前线所有部队,哪怕拼到最后一个人,也必须在贵城外围稳住阵脚,不许再退一步!告诉他们,我蒋光不会看着他们送死,援军马上就到!”
他看向站在一旁的薛跃,吩咐道,“薛跃,你立刻点齐二十万大军,星夜兼程驰援贵州!
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必须在三天内赶到贵城,给我把国民军的攻势打回去!”
“是!”薛跃立正领命,神色凝重,“请总司令放心,末将一定不负所托!”
“记住,”蒋光盯着他,加重了语气,“贵州绝对不能丢。”
“末将明白!”
薛跃再次敬礼,转身快步走出办公室,立刻着手调集部队。
不多时,一道接一道命令发出,一支支大军开始紧急集结,准备踏上驰援贵州的征程。
而贵城外围,十来万革命军部队正依托临时工事,苦苦支撑着国民军的攻势。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援军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