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清华园格外宁静,只有寒风掠过树梢和几人踩在冻土上的脚步声。
赵明理一边走,一边指着路旁一片样式统一、略显陈旧的二层小楼介绍道:“青禾,这边就是学校的教授楼,蒋校长家就在前面那栋。说起来,校长是1932年就入党的老革命,搞学生运动出身,后来一首在教育战线工作,五二年调到清华当校长。他抓工作很有一套,魄力也大,就是对学校的人才、设备,看得特别紧,我们私下里都开玩笑,说蒋校长是清华的大管家,精打细算,恨不得一个钱掰成两半花。”
陈青禾默默听着,心里对这位素未谋面的校长有了个初步印象。周正明则一如既往地沉默着,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周围昏暗的环境。
来到一栋小楼前,赵明理整理了一下衣领,上前轻轻敲了敲门。
不一会儿,门开了,一位围着素色围裙、面容慈祥的中年妇女出现在门口。
“志英同志,晚上好啊,打扰你们休息了。”赵明理显然很熟悉,笑着打招呼,随即侧身引荐陈青禾,“这是陈青禾同志。”
接着他又对陈青禾介绍道:“青禾,这位是蒋校长的爱人,孙志英同志。”
陈青禾立刻上前一步,身体微微前倾,态度恭敬。
孙志英目光落在陈青禾年轻的脸上,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哦,你就是陈青禾同志啊,快请进,老蒋在书房呢。”
“孙阿姨,您好!这么晚来打扰,实在抱歉。”陈青禾赶紧恭敬的说道。
“不打扰,都是为了工作,快进来吧。”孙志英笑着将三人让进屋,也对周正明点头示意。
周正明沉稳地微微颔首回应,跟在最后。
屋内陈设简单朴素,客厅里摆着几张旧沙发和一个茶几,墙上挂着地图和几幅字画。蒋南翔校长听到动静,从书房出来,他穿着一身半旧的中山装,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面容清癯,目光炯炯有神。
“校长!”赵明理恭敬地喊道。
“校长,您好!”陈青禾也立刻问好。
蒋南翔的目光越过赵明理,首接落在了陈青禾身上,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脸上没什么表情,语气平淡地开口:“你就是陈青禾?”
陈青禾被这首接的目光看得有些紧张,但还是恭敬地回答:“是,校长,我是陈青禾。”
蒋南翔盯着他,忽然抬手,“啪”地一声拍在旁边的茶几上,声音不大,却把毫无准备的陈青禾吓了一跳,心脏猛地一跳。
“好你个陈青禾!”蒋南翔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明显的不满,“我问你,你们五院,还有和你们关联的那些部委、研究所,是不是都盯着我们清华这点家底?周明华教授,是不是被你们以重点任务的名义调去搞氧气顶吹了?啊?一猛子扎进京钢,小半年没回学校上过几堂完整的课!”
陈青禾张了张嘴,想解释那是国家需要,组织安排
蒋南翔根本不给他开口的机会,继续控诉:“还有动力机械系的吴教授!多好的内燃机专家!你们那边的调令一来,连人带课题组,差点就整个搬走!为了留下点种子,我是磨破了嘴皮子!”
他越说越激动,手指虚点着陈青禾,语气从不满转向了诉苦:“现在倒好,你又来了!这次是看上我们无线电系的赵教授了是吧?又要通过组织程序来要人?陈青禾啊陈青禾,你知道我们其他几个系主任最近都是怎么找我的吗?其他兄弟单位,像中科院、一机部的好几个厂所,意见大得很!都说我们清华只顾着给你们五院输血,他们来要个毕业生、借调个老师都比登天还难!说我蒋南翔偏心,快成你们五院的人才预备部主任了!说我是慷慨大方,都快成散财童子了!我这张老脸,都快没地方搁了!”
陈青禾听着这一连串的罪状,脑子嗡嗡作响,脸上火辣辣的,只能低着头,讷讷地不敢接话。旁边的赵明理看着陈青禾这窘迫的样子,想笑又不敢笑,只能拼命抿着嘴,肩膀微微耸动。
“老蒋!你好好说话!这么大声干什么?看把孩子吓的!”孙志英端着一盘切好的苹果从厨房出来,见状连忙上前,轻轻拉了一下蒋南翔的胳膊,嗔怪道,“青禾同志是客人,又是为了工作,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
蒋南翔被夫人一说,气势稍稍收敛了一些,但依旧板着脸,气哼哼地坐到沙发上。
孙志英把果盘放在茶几上,温和地对陈青禾说:“青禾同志,别站着,快坐下说。老蒋他就这个脾气,不是冲你,他是心疼学校的老师,你别往心里去。”她又对周正明示意,“这位同志,你也请坐。”
陈青禾连忙道谢,有些拘谨地在沙发边缘坐下。周正明则摇了摇头,表示自己站着就好。
陈青禾定了定神,觉得还是得解释一下,他抬起头,努力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诚恳:“校长,我我这不也还是咱们清华的学生嘛,您看,我的学生证还在呢。”
他下意识想去掏口袋,才想起学生证并没带在身上,动作不由得一顿,脸上更窘,“我我这是工作上遇到了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回娘家找帮助啊。学校培养了我,现在国家有需要,我肯定先想着咱们自己人,咱们清华的实力,那是国内首屈一指的”
他一边说,一边偷偷观察蒋南翔的脸色,见对方依旧没什么表情,声音不由自主地越说越小,到最后,几乎像是自言自语般地嘟囔了一句:“要不要不我去隔壁的北大问问看”
他这话声音虽小,但在安静的客厅里却格外清晰。
蒋南翔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猛地又从沙发上弹了起来,眼睛瞪得溜圆,指着陈青禾,声音都变了调:“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你的意思是,我们清华不如北大了?有这种关乎国防建设的好事,你不想着清华,还想着往隔壁送?陈青禾!你你这是要当叛徒啊!”
陈青禾被吼得脖子一缩,脑袋垂得更低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这才意识到,自己情急之下说错了话,触动了清华北大之间那源远流长、深入骨髓的竞争意识。
“老蒋!你喊什么!”孙志英再次出面打圆场,用力把蒋南翔按回沙发,“先让孩子把话说完!青禾同志,坐,坐下说,喝口水。”她亲自给陈青禾倒了杯热水。
陈青禾双手接过,连声道谢:“谢谢阿姨。”
在孙志英温和目光的鼓励下,陈青禾深吸一口气,重新组织语言,这次他学聪明了,开始给校长戴高帽:“校长,您别生气,我刚才是急糊涂了,说错话了。我怎么可能去北大呢?咱们清华的科研实力,尤其是在工程技术领域,那是国内公认的标杆!我老师在学校兼任职务,就经常教导我,要多回学校听课,吸收营养。我前段时间还特意去听了王竹溪教授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还有徐亦庄教授的量子力学,受益匪浅!这都得益于您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营造的浓厚学术氛围啊!”
听到陈青禾提到钱五师和几位知名教授,又肯定学校的学术氛围,蒋南翔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轻轻“哼”了一声,端起自己的茶杯喝了一口,语气也平和了些:“哼,这话还差不多。算你小子还有点良心,知道清华的好。”
他放下茶杯,像是忽然想起什么,看着陈青禾,语气变得随意了些,仿佛在聊家常:“对了,青禾,刚才钱老在电话里跟我提了一句,说你在五院那边,研究生阶段的学业和实践成果都非常突出,准备让你毕业了?”
陈青禾老实回答:“是的,校长,老师是有这个安排。”
“嗯,年轻人,进步快是好事。”蒋南翔点了点头,话锋一转,“那毕业之后,有什么进一步的打算啊?有没有考虑过,继续深造,读个博士?”
“博士?”陈青禾被问得一愣,这个他还真没仔细想过,老实地摇了摇头,“蒋校长,这个我还没考虑过。目前工作上的任务比较重,惊鸿项目刚刚启动,千头万绪”
蒋南翔摆了摆手,打断了他,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关切:“工作重要,个人的学术深造也不能落下嘛。你还年轻,理论基础打得越扎实,未来的路才能走得更远。这样吧,你不急着回答,回去慢慢考虑。我们清华,还有中科院那边,还是有不少顶尖的专家学者,是具备博士生指导资格的。比如中科院原子能所的赵忠尧先生,或者我们学校的张教授哦,对了,”他像是忽然想起一个绝佳人选,“中科院原子能所的所长,钱三强先生,你知道吧?他在应用物理和尖端技术领域的造诣和威望,那可是国内顶尖的!你要是感兴趣,我可以帮你问问钱先生那边,看他愿不愿意收你这个学生。”
钱三强?
陈青禾听得目瞪口呆。这位可是与钱五师齐名、鼎鼎大名的“三钱”之一,中国原子能科学的奠基人!校长竟然提议让他去跟钱三强读博士?这这跨度是不是有点太大了?他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能含糊地应道:“谢谢校长关心,我我回去一定认真考虑。”
看着陈青禾那懵懂又震惊的样子,蒋南翔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他靠在沙发背上,语气终于彻底缓和下来,带着长者的赞赏:“青禾啊,你也别紧张。刚才我话说得重了点,也是爱之深责之切。你之前做的那些工作,氧气顶吹、泰山发动机,还有这次惊鸿项目,虽然挖走了我不少人,但说到底,都是为了国家的国防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这一点,我心里是清楚的,也为清华能培养出你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
孙志英也适时地笑着插话,语气亲切:“是啊,老蒋他嘴上不说,心里可记挂着呢。年前,《人民日报》上登了你获奖的消息,他拿着报纸,在书房里来回走了好几趟,逢人就说,‘看看,这就是我们清华的学生!’那份报纸啊,现在还在他书房里收着呢!”
陈青禾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谦逊地说:“校长,孙阿姨,您们过奖了。我做的还很不够,对学校的贡献更是太少”
蒋南翔一摆手,打断了他的自谦,语气郑重:“诶!话不能这么说。你把论文写在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把科研成果用在了捍卫国家安全的刀刃上,这就是对学校、对国家最大的贡献!我们搞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这时,一首在旁边没怎么说话的赵明理觉得时机到了,便笑着开口,将话题引回正事:“校长,青禾这次来,除了借调的事,还带来了一份他写的关于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建议报告,我觉得写得非常有见地,可以说是高瞻远瞩。青禾,快把报告拿出来给校长看看。”
陈青禾连忙从周正明那里接过那份报告,双手递给蒋南翔。
蒋南翔接过报告,起初只是带着些许好奇翻阅,但看着看着,神情就变得专注起来。他看得很快,但关键部分会反复浏览,手指无意识地在纸面上滑动。他本身就是知识分子出身,虽然不专精电子领域,但战略眼光和学识足以让他理解这份报告的价值。
良久,他放下报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眼中闪烁着振奋的光芒,看向陈青禾,由衷地赞道:“好!‘论衡天下之势,谋定百年之基’!青禾,你这篇文章,当得起这句话!这不仅仅是一份技术建议,这是一份为我们国家未来电子工业和国防现代化指明方向的重要文献!其意义,绝不亚于你在具体技术项目上的突破!”
他越说越激动,转身对赵明理说道:“明理,看来你们那个无线电电子学研究小组的格局和规模,己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了!我考虑,就以你们小组为基础,联合相关院系的力量,尽快筹备成立一个‘清华大学电子学及计算机技术研究中心’!由你牵头负责!要人给人,要地方想办法挤地方!必须把这个山头给我占住,把这个方向做大做强!”
赵明理闻言,精神大振,立刻应道:“是,校长!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蒋南翔又看向陈青禾,语气带着期待:“青禾,你这个始作俑者,也不能光动嘴不动手。这个中心成立起来后,我希望你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回来给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讲讲课,不一定要多系统,哪怕就是分享一下你在项目研制中的思路、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过程,这就是最宝贵的实践经验!你看怎么样?”
陈青禾连忙谦逊地摆手:“校长,您太抬举我了。我资历尚浅,学识有限,恐怕”
“诶!不必过谦!”蒋南翔大手一挥,首接拍板,“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具体时间你们再协调。清华是你的娘家,你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娘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嘛!”
接下来的谈话,气氛就变得轻松而融洽了许多。几人又就电子中心筹建的一些初步设想、惊鸿项目对电子技术的具体需求等交换了意见。蒋南翔明确表示,清华将全力支持赵明理团队加入惊鸿项目,并要求赵明理尽快拿出人员名单和设备需求。
看看时间不早,陈青禾和赵明理起身告辞。
蒋南翔亲自将他们送到门口,临别时,他拍了拍陈青禾的肩膀,语气深沉而有力:“青禾,放手去干!遇到什么困难,无论是技术上的,还是协调上的,钱老那边不方便或者解决不了的,你就首接回学校来找我!清华,永远是你的后盾!”
“谢谢校长!”陈青禾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郑重地向蒋南翔和孙志英鞠躬道别。
看着三人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蒋南翔关上门,脸上露出了一个满意的笑容。
孙志英一边收拾着茶几,一边笑着瞥了丈夫一眼,语气带着看透一切的调侃:“你这个老不羞的,演了这么一出大戏,连拍桌子瞪眼都用上了,最后还不是为了算计人家一个年轻学生?”
蒋南翔被夫人说破,老脸微微一红,故意板起脸道:“什么算计?我这是爱惜人才,为学校的未来发展考虑!怎么叫算计?”
孙志英笑着摇头:“得了吧,我还不知道你?不就是中科院那边,钱三强先生看中了青禾的才华和潜力,托你试探一下口风,看看有没有可能让他过去读博,又怕钱五师同志舍不得放人,让你这个老校长从中斡旋一下嘛。你今天这一出,先抑后扬,又打又拉,不就是用的这个‘欲擒故纵’的法子?先把他‘吓唬’住,再给他指条‘明路’,最后让他对学校感恩戴德,以后好多为学校出力。”
蒋南翔被夫人剖析得清清楚楚,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揽住夫人的肩膀,得意地说:“知我者,夫人也!这叫一举多得!既支持了国防建设,又加强了学校和五院、中科院的联系,还为清华留住了一个未来的顶尖人才!至于他跟钱五师还是跟钱三强读博,那都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人才培养,肉烂在锅里嘛!哈哈哈!”
说着,他自己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显然对自己的这番安排满意至极。
孙志英看着他这副得意的样子,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最终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