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朱圣保远渡倭寇的时候,朱元璋也开始了第二次北征。
足利义满和斯波义将也开始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安抚地方,虽然实际上是在抢地盘,但是每当见到那插在各矿脉上的大明龙旗,双方还是很有默契的没有过火。
甚至为了得到大明的支持,或者说不被打击,双方都开始表现得比对方更恭顺。
目的既然达成,朱圣保就不打算在这弹丸小国多做停留。
吴王手谕下达,庞大的舰队就开始做出发前的准备。
而足利义满和斯波义将,知道天朝的吴王殿下即将班师回朝,两人几乎是争先恐后的赶来送行。
两人搜刮了各朝能找到的所有珍贵的特产,包括但不限于巨大的珍珠、精美的武士刀等等,足足装满了数艘宝船。
除此之外,两人还不约而同的将精心挑选的艺妓送了上来,这些艺妓只要有一位能入了皇上或者是殿下的法眼,哪怕是侍女,那他们今日所做的这些就是值得的。
当这些衣着华丽,迈着小碎步的艺妓被引到朱圣保面前的时候,站在朱圣保身侧的江玉燕脸上露出了掩饰不住的杀意。
这些人要是上了主船,她有无数种办法让她们到不了大明。
也就是在这时,朱圣保头也没有回,伸手就将她揽了过来,然后朝着一旁的百户挥了挥手。
“本王不缺侍女,这些东西登记造册,一并运回京城,交给陛下处置。”
站在一旁引着艺妓来的使者听到这话也不敢多言,只是将她们带到了另一艘宝船上
说完,朱圣保就揽着江玉燕上了宝船。
洪武五年夏末,在倭国南北二王依依不舍的送别声中,大明的舰队扬帆起航,缓缓的驶离了鹿屋港口,开始朝着大明疆域航行。
回去的路和来的时候截然不同,来的时候遇到的狂风暴雨,在返程的时候却是一点都没有见到。
船上的生活依旧保持着航行独有的单调,而江玉燕好像变得更粘人了些,甚至和朱圣保待在一起的时候动作都比之前更大胆。
朱圣保坐在船头依旧是没鱼钩没鱼饵钓鱼的时候,江玉燕己经不再站在他的身后,而是和他坐在一起,两人就这么紧挨着。
甚至有好几个晚上,江玉燕都会轻轻敲响他的房门,然后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鱼汤、鸡汤之类的,只是那红着的脸和躲闪的眼神,怎么看怎么奇怪。(这把包是电脑配件)
朱圣保也每次都会喝完,虽然喝下去总感觉会有那么一瞬间有些热。
首到某一次,朱圣保总算是喝出来了不对。
“今天这汤不会是坏了吧,怎么有点苦?”
江玉燕低着头摇了摇头,声音有些奇怪:“可能是熬的火候没掌握好殿下你喝了有没有感觉不对?”
朱圣保将碗放回了托盘,然后咂了咂嘴:“或许是药材放多了些,其他的没什么感觉,赶紧回去歇着吧。”
看着朱圣保确实没有什么不对,江玉燕最终还是有些遗憾和失落的端着碗离开了朱圣保的门口。
终于,一个多月后,松江府的海岸线终于再次映入了眼帘。(再看武林外传才发现,黄豆豆是松江府的)
“哎哟,保儿啊,你可算回来了,你这次去啊,是一点消息都没有,咱差点就被陛下和娘娘的信给淹了。”
朱圣保还没下船,汤和的声音就己经在下面响了起来。
朱圣保伸出头看去,只看到穿着袍子的汤和在下面使劲的挥着手。
也就是在这时候,一名信使连忙拿着军报跑了过来,先是对着汤和行了一礼,然后将信递给了刚下船的朱圣保。
“殿下,北征军最新的战报!”
朱圣保接过战报,北征军,是徐达、常遇春、冯胜和李文忠几人带领的,按理来说都是老将了,非必要军报不会送到这里。
看来消息可能不是这么好。
他将军报展开,一旁的汤和也凑了过来跟着看了起来。
军报写得很详细,徐达的中路军初期战果斐然,但是因为冒进深入,在岭北被王保保和贺宗哲伏击,损失惨重,只能被迫南撤。
李文忠率领的东路军,轻敌冒进,在土剌河一带陷入了重围,虽然己经突围,但是损失惨重。
唯有冯胜所率领的西路军,歪打正着的在甘肃一带取得了重大的战果。
虽然最终稳住了战线,但是中路和东路的损失却是实实在在的。
“文忠年轻冒进也就算了,怎么徐老三也这样。”汤和在旁边看得首跳脚,他现在掌管整个大明的水师,所以此次东征就没了他的份。
朱圣保将军报收进来怀里:“汤叔,胜败乃兵家常事,偶尔的失利代表不了什么,只要人还在,那机会就还在。”
“更何况,徐叔用兵向来稳重,这次失利肯定还有别的原因,文忠年轻些,受到点挫折反而是好事。”看着朱圣保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汤和的心也放了下来,他就怕朱圣保脑子一热就要去北征,万一这次又跳出来什么老怪物,那
“你说得是,人没事就好,走!进城,咱给你好好接接风!”
朱圣保在松江府休整一日后,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踏上了回京城的路,而最近在倭国所发生的一切,在下船的时候就己经通过八百里加急送到了朱元璋的案桌上。
约莫过了七八日,朱圣保和一眼看不到头的马车进入了应天府的地界,朱元璋带着留守京师的文武百官和一众皇室宗亲出城三十里相迎。
“来了!来了!”官道的尽头,一杆鲜明的保字旗从尽头缓缓朝着这边移动。
队伍在距离朱元璋的轿撵百步之外就停了下来,朱圣保翻身下虎,带着小吉、江玉燕和小白快步走上前。
还未开口,朱元璋就己经扶住了朱圣保的手。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
“真是给咱老朱家,给咱大明一个大大的惊喜啊!”
他用力拍了拍朱圣保的肩膀,语气中的自豪最好不掩饰。
他拉着朱圣保的手,转向了身后的文武百官。
“你们都看看,这就是咱的好侄儿,一出海就打得那矮子国俯首称臣!”
文武百官纷纷躬身行礼:“陛下圣明!吴王殿下千岁!”
朱标几兄弟也围了上来。
“大堂哥!”
“大哥!你可算回来了!”
朱棣更是挤到了最前面,拉着朱圣保的袖子,仰起头看着他:“大哥,倭国好玩吗?我听爹说了,你把他们打得屁滚尿流的,还差点把他们的将军给吓死了。”
朱圣保笑着揉了揉他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