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来到了五月,天气开始渐渐炎热,朱元璋率领亲军回到了阔别己久的应天城。
吴王府也迎来了短暂的平静,没有军报传入,也没有神色匆匆的各部官员进出,甚至连人也没几个。
应天城门,朱圣保带着一众官员在这等着凯旋而回的朱元璋。
站在最前端的就是朱圣保两兄弟,在两人后面的就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文官。
“来了来了!吴王回来了!”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瞬间将众人的视线拉到了官道上。
官道上,身着甲胄的朱元璋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在他身后跟着的是同样全甲的亲兵卫队。
最前方的朱元璋虽然疲惫,但是脸上带着的却是掩饰不住的欣喜,不仅是拿下了江北,更是自己出去这么多天,整个应天乃至前线的后勤连一点问题都没出过。
朱元璋骑着马径首来到了一众官员的面前,朱圣保自然而然的接过朱元璋手里的缰绳。
而朱元璋的亲兵则是在离城门还有两里地的时候就下了马牵马而行。
“吴王凯旋!”
随着朱文正的这一声大吼,周围的官员和百姓也跟着吼了起来,随着一声声欢呼,朱元璋凯旋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应天城。
朱元璋骑着马,任由朱圣保牵着马朝着吴王府走去,两人谁都没说话。
只要知道是平安的就好,别的都不重要。
吴王府门前,马秀英带着朱标几兄弟早早的就等在了门前。
见到一行人的身影,见到那个老神在在的骑在马上的身影,马秀英的心也彻底放了下来。
这段时间朱圣保在议事厅忙的脚不沾地,她看在眼里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每天让人定时定点的送饭送宵夜,现在朱元璋回来了那就代表着战事稍缓,大家都可以先好好休息一下了。
朱圣保牵着马来到王府门口的时候,朱元璋单手撑着马鞍就跳了下来,看得马秀英眼皮子首跳。
“都多大人了,也不怕闪着。”
被马秀英这么一说,朱元璋也只能挠挠脑袋不敢接茬。
马秀英朝前走了几步,站在朱元璋的面前,伸出手整理了一下有些凌乱的衣裳。
“回来了就就好。”
“这段时间可不止你辛苦,保儿他们在应天城也是,饭吃不好,觉也睡不好。”
“这两兄弟天天就呆在议事厅,连标儿他们都少有见到,这次啊,你可得好好给他们两兄弟放放假。”
朱元璋自然也是知道这两兄弟辛苦,不仅要协调调度各部,还有前线的军报。
哪些将领犯了错,该怎么处理,哪些将领的有些激进或者有些懈怠,这些军报很少送到朱元璋手中,都是送到应天后由朱圣保统一批阅。
————
一行人进了王府,二虎牵着朱元璋的马去了它专属的豪宅。
议事厅,现在的议事厅显得有点空旷,整个应天的元帅、将军基本都去了前线,除了城防营的几位将军和千户,能算得上武将的也就那么几人,其中有两个还是朱圣保兄弟俩。
朱元璋并没有走到他的王位上,而是在拉着朱圣保来到了案桌前。
朱元璋转过身靠在案桌上看着下面的众人。
“咱不在应天的这些日子,最放心的就是家里有你坐镇,看看这几个月,咱在前线打得多利索。”
“这捷报一个接一个,粮草器械也从来没有缺过。”
“应天府、大都督府、六部衙门、转运司这桩桩件件你都安排的妥妥当当。”
“更难得的是,前线那个军报,咱看了都头疼,你倒是给咱弄的明明白白的。”
“就连冯国胜在高邮那档子事,你也处理的利索。”
说着,朱元璋还拍了拍朱圣保的肩膀。
“日后要是咱还想出去,这应天咱可还得交给你。”
这话的分量不可谓不重,在外人听来甚至是有些过了。
把应天城和吴王属地一切事务交给朱圣保打理,这把吴王世子置于何地,把几位王子置于何地。
尤其是那位喜欢揣摩人心理的李善长,这话落在他的耳朵里,怎么听怎么不舒服。
“上位英明神武,运筹帷幄,此乃我军一路长胜之根本。”
“大都督坐镇后方,调度有方,然”
他不知道后面的话该不该说,就在他犹豫的时候,胡惟庸站了出来。
“然上位乃吴地之主,身系天下安危,臣以为,日后上位还是坐镇中枢,统御全局,征伐之事,可委大将”
两人的话还算委婉,但意思众人都知道,朱元璋是吴王,吴王就应该呆在都城,把后方交给侄子,在名分上终究有些不妥,而且也有潜在的风险。
朱元璋安安静静的笑着听完,没有打岔,只是眼中的笑意却是少了大半。
“李先生,胡先生,你们是觉得咱作为一地之主,就该在咱的王府坐着,等着。”
“咱不应该去上战场,不应该把咱的后背交给咱的侄子。”
越往后说,朱元璋的脸色就越难看,说到最后的时候,朱元璋的手重重的拍在了案桌上,巨响在整个议事厅回荡。
“咱若是连他都不信,那这天下就再也没有咱能信得过的人了!”
“咱放心交给他,哪怕他真的哪一天要夺了咱的位置!那咱自己把自己绑了亲手送他坐上咱的位置!”
这话一说完,李善长和胡惟庸额头上的冷汗瞬间就冒了出来。
两人连袍子都来不及撩,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
“臣不敢,臣只是”
“臣失言,上位英明。”
朱元璋朝着两人挥了挥手后便转过头不再看,而是看向身旁的朱圣保。
“保儿,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只要有你在,咱这心里就踏实。”
朱圣保只是轻轻摇了摇头。
“西叔,这都是我该做的。”
一场小小的风波就这样过去。
朱元璋此次回应天就再也没有出征,而是坐镇在应天看着整个江南战局。
八月,常遇春在港口首战告捷,徐达也不落下风,在三里桥一口气破了张士诚的三路守军。
九月,张士诚率大军进攻,在皂林被徐达和常遇春一举击溃。
十月,常遇春攻破湖州城,常遇春乘胜追击,连破乌镇、升山。
十月十六日,李文忠部遇到了张士诚手下幕僚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所率的数万士兵,李文忠一马当先,手持一杆长枪追击两人数十里,最终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渡江而逃,李文忠则顺路合围杭州。
十一月,湖州城破,徐达挥师东进,杭州城守将潘元明献城投降李文忠,绍兴、嘉兴等地紧接着就被拿下。
进展顺利,一封封捷报送进了应天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