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六月的阳光,已然带上了盛夏的灼热,通过伯班克办公室百叶窗的缝隙,在光洁的地板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条纹。
时间悄然滑至2003年6月20日。
过去的二十天里,王盛在主导《间谍过家家》精剪、跟进《当幸福来敲门》后期配乐混音的同时,另一条隐秘的战线也在他的遥控下高效推进——通过罗伯特·怀特等中间人,悄然囤积着未来将价值连城的“硬通货”:漫威漫画角色的电影版权。
办公室内,王盛审阅着怀特刚刚发来的加密汇总报告,嘴角牵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
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顺利。
此时的漫威娱乐(arvel enterprises),虽已从1996年的破产阴霾中走出,依靠出售角色版权维持运营,但其自有的电影制作公司“漫威影业(arvel studios)”尚未凭借任何一部独立制作的电影真正证明价值(2008年的《钢铁侠》才是转折点)。
整个公司仍处于“卖子求生”的艰难阶段,对于旗下许多尚未被好莱坞广泛看好的角色版权,要价普遍不高,且缺乏长期持有的耐心。
基于此,王盛指示怀特,将目标锁定在那些尚未被大制片厂牢牢攥在手中、且在未来电影宇宙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此刻被视为“二线”或“高风险”的角色上。
行动必须迅速、低调,避免引起竞争对手尤其是已经开始关注漫威的某些公司的警觉。
成果是显著的:
“美国队长”(capta arica):版权几经周折,曾短暂归属华纳兄弟但项目搁置后权利复杂。
怀特团队通过巧妙的法律途径和一笔仅85万美元的现金支付,加之一个未来票房分成的微小条款,便从相关的版权持有方手中,为主顾买断了包括拍摄、发行、衍生品在内的完整电影版权。
这个被视为“过于主旋律”、“可能无法适应现代观众”的超级士兵,此刻的价值低得令人发指。
“雷神”(thor):这个北欧神话与超级英雄结合的角色,在好莱坞普遍被认为“太难改编”、“风格尴尬”。
环球影业曾持有过开发权但已放弃。王盛名下的空壳公司仅以75万美元的代价,便从漫威手中获得了完整的电影版权。
漫威方面甚至觉得这笔交易相当划算,毕竟这个“挥着锤子的神”在他们看来短期内电影化无望。
“黑寡妇”(bck widow)与“鹰眼”(hawkeye):作为没有独立个人刊物的“团队角色”,且缺乏炫酷超能力,他们的价值在当时被严重低估。
王盛采取“捆绑销售”策略,以区区40万美元的总价,将两位未来初代复仇联盟内核成员的电影版权一并收入囊中。
这份协议在漫威内部甚至被戏称为“清理库存”。
“蚁人”(ant-an):这个能变大变小的角色,概念被认为过于儿戏。
二十世纪福克斯曾持有选项但任其过期。王盛的公司以55万美元轻松拿下。
“奇异博士”(doctor strange):魔法、维度、至尊法师……这些概念在超级英雄电影尚未多元化的2003年,被视为“过于玄乎”和“高风险”。
派拉蒙曾有兴趣但未深入。王盛付出了65万美元,便为未来打开了魔法维度的大门。
“ guardians of the gaxy”(银河护卫队):此时这支团队在漫威漫画中都相对边缘,成员如火箭浣熊、树人格鲁特对主流观众而言极为陌生。
这笔交易堪称“白菜价”,25万美元!几乎等于白送。漫威方面可能觉得能把这个“怪胎团队”卖出去就是胜利。
此外,像“黑豹”(bck panther)、“德古拉”等角色的版权,或因法律关系复杂(如环球仍持有部分德古拉相关权益),或因漫威自身对某些新兴市场(如瓦坎达)的价值认知不足且暂不愿放开,未能即刻入手,但怀特团队已创建了沟通渠道,持续关注。
短短二十天,王盛以总计不到350万美元的现金代价(远低于《电锯惊魂》一部电影的利润),便为未来的“盛影宇宙”或者说他个人掌控的“英雄库”,打下了坚实而廉价的基础。
加之之前“搭头”得来的钢铁侠,未来漫威电影宇宙的内核拼图,已有大半悄然落入他的手中。
他满意地合上报告,指示怀特继续关注剩馀目标,并开始着手为这些已购入的角色进行最基本的版权维护(如定期提交开发计划草案,避免版权因长期闲置而回归漫威)。
就在这时,助理内线电话响起:“王总,新线影业凯文·布朗先生来电,关于《暮光之城》剧本初稿的讨论会一小时后开始。”
“知道了。”王盛收敛心神,将漫威的蓝图暂时搁置。眼下,另一个即将引爆市场的系列正在召唤。
新线影业会议室。
气氛热烈而专注。
王盛坐在主位,面前摊开着还带着油墨香的剧本。
“王,梅丽莎基于你的故事框架和内核设置,完成了第一稿。”布朗介绍道,语气中带着期待,“整体上,我们觉得它抓住了你描述的那种阴郁、浪漫又充满危险张力的感觉。”
梅丽莎补充道:“王先生,我重点强化了贝拉作为‘新来的女孩’在福克斯小镇的疏离感,以及她与爱德华之间那种既相互吸引又充满恐惧的复杂情感。
库伦家族‘素食吸血鬼’的设置是点睛之笔,为他们与人类的共存提供了道德基础,也使得爱德华对贝拉血液的挣扎更具戏剧性。”
王盛快速翻阅着剧本,目光锐利。他肯定了剧本的基本方向,但在关键点上提出了明确要求:
“氛围营造得不错,贝拉的心理活动描写很细腻。”他先给予肯定,随即话锋一转,“但是,关于我要求的中国演员角色,融入得还不够自然,戏份也略显单薄。”
他指向剧本中的一处:“这里,库伦家族聚餐。完全可以添加一位来自东方的成员,比如‘林晓’或者‘陈静’,让她在餐桌上用中文调侃一下爱德华对贝拉的过度关注,或者用她独特的能力(比如对情绪感知特别敏锐)提前察觉到贝拉的危险。要让她成为家族有机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背景板。”
他又翻到另一页:“还有狼人族群这边。为什么不能有一个亚裔,甚至是华裔的成员?他可以是最早察觉到吸血鬼异常,或者与贝拉创建起友谊的人。
这不仅能增加角色的多样性,也能为后续剧情,特别是引入奎鲁特狼人传说外的视角,埋下伏笔。”
梅丽莎认真记录着,她最初接到这个“硬性要求”时还有些不解,但在王盛的阐述下,她开始意识到这背后的市场考量和文化可能性。
王盛看着新线的两位高管和编剧,语气坚定:“记住,这不是为了政治正确而政治正确。这是为了故事的丰富性和全球市场的穿透力。
一个多元化的超自然世界,比一个纯粹的白人世界更真实,也更具吸引力。我需要在下一次看到更具体、更有血有肉的东方角色塑造。”
布朗和艾默里奇交换了一个眼神,最终点头。他们已经被王盛之前的成功说服,愿意在这个新项目上给予他最大的创作自主权。
“没问题,王。梅丽莎,按照王导的意见修改,重点打磨这几个东方角色的戏份和背景,让他们真正融入故事内核。”布朗拍板。
剧本讨论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在王盛的主导下,明确了修改方向。会议结束时,所有人都对《暮光之城》的未来充满了更具体的期待。
王盛刚坐进返回办公室的车里,手机便响了起来。
“罗伯特,事情有进展?”王盛接起电话,以为是关于某个未竟版权的最新消息。
然而,怀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郑重:“王,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乐首席执行官,阿维·阿拉德(avi arad)先生的直接电话。他知道了我近期代表你在收购一些角色版权。”
王盛眉头微挑,没有打断。
王盛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飞逝的洛杉矶街景,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
漫威的掌门人,终于坐不住了吗?
是因为他近期密集收购的角色,触动到了漫威敏感的神经?
还是这位以强硬和商业嗅觉闻名的ceo,从《蜘蛛侠》(索尼出品,2002年大获成功)和《x战警》(福克斯出品,2000年开启系列)的成功中,看到了自家角色更大的潜力,从而对这位大手笔“扫货”且眼光独到的东方买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是警剔?
无论如何,这次会面,意义非凡。
“回复阿拉德先生,”王盛的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任何情绪,“我很乐意与他见面。时间就定在下周,地点在洛杉矶,具体安排由我的助理与你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