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馀晖给京城的胡同巷陌镀上了一层旧日滤镜。
结束了一天拍摄工作的李晓冉,心情有些莫名的烦躁和空落。
王盛那句似乎另有他指的“你家猫会翻跟头吗”总在耳边回响。
她鬼使神差地,来到了南城的一处花鸟市场。
李晓冉长这么大,还没听说过四九城那有专门卖猫卖狗的市场,只听说花鸟市场偶尔有人卖。
市场里人头攒动,空气中混杂着花香、鸟鸣和淡淡的鱼腥味。
李晓冉漫无目的地逛着,目光扫过一个个摊位,查找着卖猫的踪影。
卖猫的摊贩果然零星,这里多是些卖金鱼、鹦鹉、花卉的。
嗯
猫狗市场?
或许这也是个商机呢?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和王盛挨得近,感觉要变成商业奇才了呢。
李晓冉胡思乱想着。
终于,她在一个卖蛐蛐罐的摊子旁,看到了一位卖猫的老农。
那几只小猫挤在一个简陋的竹编篮子里,毛色混杂,怯生生地叫着。
“大爷,您这猫……会翻跟头吗?”李晓冉蹲下身,试探着问,问完自己都觉得有点傻气。
老农被问得一愣,皱巴巴的脸上写满了茫然:“翻跟头?姑娘,猫咋会翻跟头咧?这都是家里老猫下的崽,抓老鼠顶呱呱,便宜卖您?”
李晓冉有些失望地摇摇头,站起身继续逛。
她又问了两三个卖猫的,得到的回应不是看傻子一样的眼神,就是憨厚的笑声。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这个荒唐念头时,市场角落一个不起眼的摊位吸引了她的注意。
摊主是个穿着干净旧军装的中年男人,看着颇有些精气神,他面前只摆着一个铺着软布的纸箱,箱子里趴着一只毛茸茸的小猫。
这只小猫品相极佳,是只标准的中华田园三花,黑、白、橘三色毛发分布得匀称又漂亮,一双琥珀色的大眼睛正好奇地打量着周围。
李晓冉的心一下子被击中了,她快步走过去。
“师傅,这猫……”
没等她问完,那中年摊主便抬起头,眼神里带着点不同于其他商贩的笃定,接过话头:“姑娘,想问这猫会不会翻跟头,是吧?”
李晓冉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您怎么知道?”
摊主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刚听您在那边问来着。我这只,还真会点不一样的。”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自制的、绑着彩色羽毛和铃铛的小棍子,象极了简易的逗猫棒。
他轻轻晃动着小棍,吸引着小猫的注意力。
那三花小猫立刻被吸引了,眼睛紧紧盯着羽毛,身体伏低,屁股微微撅起,做出扑击的姿态。
就在羽毛掠过它头顶的一瞬间,小猫猛地向一侧跃起,身体在空中灵巧地打了个滚,然后稳稳落地,继续追着羽毛,动作连贯又带着点憨态的可爱,看上去还真象是打了个滚翻了个“跟头”。
“呀!”
李晓冉惊喜地叫出了声:“它真会翻!”
摊主收起逗猫棒,小猫意犹未尽地蹭了蹭他的裤脚。
“这小家伙机灵,从小就喜欢这么扑腾,教了几次就会了。姑娘,缘分啊。”
“我要了!”李晓冉几乎没有任何尤豫,立刻问道:“多少钱?”
摊主报了个价,不算便宜,但也在合理范围内。
李晓冉爽快地付了钱,小心翼翼地把还在扑腾她手指的小猫抱进怀里,心里那点莫名的烦躁瞬间被柔软的暖意填满了。
“给你取个什么名字好呢?”她轻轻点着小猫湿润的鼻头,想起王盛那戏谑的语气和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传说,笑道:“就叫你‘筋斗云’吧!以后带你去见那个怪人,吓他一跳!”
“筋斗云”在她怀里“喵呜”了一声,仿佛应和。
……
次日清晨。
王盛带着帮忙提公文包的助理李婷婷,以及一位专门请来打配合的律师,三人准时来到了京城电视台。
电视台大楼里透着一种忙碌而严肃的气氛。
李婷婷提着公文包,紧紧跟在二人身后,做好小跟班。
……
胡刚办公室有客人。
在gg部门外的走廊等侯时,王盛目光随意一扫。
几个身影正从旁边的办公室走出来,似乎刚开完会,他们的谈话片段飘了过来。
一个看起来象是导演或制片人的中年男人正对旁边一个二十出头、学生气未脱的年轻人说着:“本子还得再磨磨,室内剧的成本控制是关键,笑点要更密一点,学学《我爱我家》那个路子,但又不能完全一样……”
那年轻人连连点头,态度谦逊又认真:“好的,主任,我回去再改一稿。关于那个客厅布景,我觉得可以再……”
室内情景剧……
王盛思索了下。
在九十年代确实很盛行,《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的成功,让电视台很热衷于拍这样的剧。
比如《临时家庭》、《欢乐家庭》等等。
另一边,一个穿着时髦、容貌亮眼的年轻女孩,正拿着几份简历模样的文档,略带紧张地等在某个办公室门外,看样子是来面试主持人或栏目演员的。
王盛觉得她似乎有点面熟,但96年太多这样的漂亮面孔怀揣梦想在各个电视台门口等待机会,也许是某个后来在地方台或影视剧里演过配角的小演员,此刻还未曾崭露头角。
“王总,胡主任助理说我们可以进去了。”李婷婷这时轻声提醒道。
王盛点点头,整理了一下衣领,脸上恢复了一贯的沉稳表情,敲响了胡刚办公室的门。
……
王盛和律师走进办公室,胡刚起身迎接。
“胡主任,这位是唐律师,过来协助我签合同的。”王盛介绍道。
“哟……”
胡刚打量了下看起来十分专业的唐律师道:“王总还专门请了位律师啊,真是专业。”
唐律师伸出手:“胡主任,您好。”
“您好您好,请坐吧。”
双方落座。
胡刚的助理进来给王盛和律师倒茶。
胡刚接过方案看了起来。
gg创意方案:【父爱】
gg内容:一个农民的孩子(胡英俊),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农村,参加工作之后,用第一笔钱,买了两双‘百花布鞋’寄给了父亲,由于工作太忙,胡英俊很久没有回家,说等他拿到晋升机会,就休年假回去,却不想,胡父给他准备了惊喜,来到了京城,看望儿子,想到儿子即将晋升成为领导,胡父便来到商城,准备给儿子买双皮鞋作为礼物,正好看到了百花皮鞋的专卖店,最后,儿子穿着父亲送的皮鞋,成功升职,引出gg词‘百花皮鞋,步步高升!’。
看完手中的策划案,胡刚靠在宽大的办公椅上,姿态放松,先声夺人道:“王总,你们公司效率很高嘛。这个策划案有点意思,从布鞋到皮鞋,‘步步高升’这个概念,很贴合产品,寓意也好。看来‘头纱吻’的成功不是偶然。”
他话语里带着赞赏,但更多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评价。
“胡主任过奖,吃饭的手艺,当然要重视。”王盛神情平稳道。
胡刚放下策划案,又拿起脚本又仔细翻了翻,点了点头,显然对创意本身更为满意了。
他放下脚本,进入正题:“创意没问题。那我们就谈谈合同细节。台里惯例,承制费用五万,税后。拍摄所需设备、人员、场地、后期,都由你们盛影负责。成品交付后,一次性付清。”
王盛微微颔首,示意唐律师开口。
唐律师推了推眼镜,条理清淅地说道:“胡主任,关于合同,我们这边有一点补充。鉴于本次gg的创意方案完全由我方独立原创并提供,我方建议在合同中明确,该gg片的着作权由贵台与我方共同享有。
后续如果该gg产生任何形式的二次使用收益,例如获奖奖金、其他媒体转载或使用授权费用等,我方应享有百分之五十的分成权。”
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凝滞了一下。
胡刚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他身体前倾:“王总,这不合规矩。所有为我们台制作gg的承制方,拿的都是制作费。gg成片的所有版权,自然归出资方,也就是我们电视台所有。这是行业惯例,从来没有共享版权这一说。”
王盛迎着他的目光,语气平静却坚定:“胡主任,行业惯例是基于过去gg制作粗放、创意价值未被充分认知的时代。‘头纱吻’之后,我想您应该明白,一个好的创意带来的传播效果和潜在价值,远超过单纯的制作费用。五万块,扣除成本,我们利润有限。如果无法共享创意带来的长期价值,这个项目对我们而言,吸引力不大。我们情愿不做。”
“不做?”
胡刚象是听到了什么笑话,嗤笑一声,语气带上了几分压迫感:“王总,年轻人有锐气是好事,但要认清现实。京城电视台的gg投放渠道,是多少乙方求都求不来的机会。给你们五万,是看在刘主任的面子和你们之前那点名气上。版权?后续收入?你想多了。”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带着明显的提醒意味:“要知道,在这个行业里,谁掌握投放渠道,谁就有定价权。给你们多少,我们说了算。”
王盛丝毫没有退缩:“胡主任,渠道固然重要,但能持续产出好内容的乙方,同样稀缺。如果合作只是单方面的索取,那确实没什么意思。既然谈不拢,那就算了。”
他站起身,作势欲走:“顺便,请把上次我交给您的那份相亲节目策划案还给我。看来那个项目我们也没必要继续谈了。”
这话戳到了胡刚的痒处。
相亲节目的策划案他确实认真琢磨了,虽然有风险但很有商业潜力,他也不想放弃,但没想到王盛如此强硬,直接要收回。
胡刚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语气也冷了几分:“王盛,你这是什么意思?拿节目策划案要挟我?你这可不是诚心合作的态度!”
“胡主任,诚意是相互的。”
王盛停下动作,目光坦然:“要么,尊重创意的价值,在合同里写明版权共享条款。
要么,就请体现出渠道的‘定价权’,承制费翻十倍,五十万,我们只拿制作费,版权全归您。二选一,很公平。”
“五十万?你怎么不去抢!”胡刚几乎要拍桌子了,五万变五十万,这简直是狮子大开口。
办公室里一时间鸦雀无声。
律师保持着职业性的面无表情。
胡刚胸口起伏了几下,死死盯着王盛。
王盛平静的看着他。
不对……
这小子是想抬价。
胡刚恢复了冷静:“十万。”
“二十万。”
“十五万!”
胡刚迅速道:“行了,就这样。我叫人去弄合同,赶紧把合同签了,别眈误拍摄进度。”
“没问题。”王盛重新坐下,脸上露出了笑容:“合作愉快,胡主任。”
十五万差不多了。
跟电视台谈版权有个屁用,懂不懂什么叫拢断。
就算再过二十年,电视台和现在也是一个德行,说抄就抄,就算注册了版权也没用,有的是法子绕开。
胡刚这时也后知后觉的反应了过来,颇为无语道:“这年头,国内有个屁的版权啊,老子踏马被你带来的律师唬住了,你小子真是太精了,难怪能在这个年纪把事业做的这么大,放心吧,相亲节目很快就会出结果,我这人要面子,不爱做卸磨杀驴的事。”
王盛:“给胡主任添麻烦了。”
谈生意就是这样,前一秒看似要翻脸,恨不得上刀枪炮干对方,下一秒,蒜鸟蒜鸟,都不涌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