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准备(上)
时间退回到昨天晚上。
静海,某中档小区。
巨大的特种车龄停在单元门口,恒温恒湿系统发出极其低微的运行声,车厢内部已被提前降温、调暗,铺设了厚厚的减震垫,几乎听不见外界的任何杂音。
当事患者林晚星费了好些功夫,已经转运进去了。
钱宇哲拿着一份文档和厚厚的信封,递给前面这位老司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就算载着一个随时丧命的乘客,有人避讳,同样有人为了钱站出来。
“兄弟,路线、速度、注意事项,都交代清楚了。这个,你拿着。”钱宇哲拍了拍信封,那是此行的额外报酬。
“还有这个,”他拿起那份文档,“上面写了,万一我是说万一路上有任何闪失,所有责任,由公司一力承担,与你无关。”
老司机深吸一口气,正要接过那份文档。
“等等。”
一个沙哑的声音响起,一直沉默地站在车旁,用手感受着车厢减震材料的林爱国走了过来。
他先是对老司机微微颔首,表达了谢意和歉意,然后转向钱宇哲。
“钱总,贵司的情,我领了。你们做到这一步,已经已经无可挑剔。”
他伸出手,轻轻按在了那份免责协议书上,“这只是为了保险,还是由司机师傅暂时保管”
“我是她父亲。”他吐出这四个字,“从她十八岁生病到现在,我看着她一点点被拖进深渊,我找了无数医生,做了无数错误的决定”
他的脸上看不出悲伤和焦急,只有漫长折磨后的平静。
“这条路,是我们父女两最后的路。小星如果在路上有什么事情,”他停顿了一下,“那也必须是我这个当爸爸的,亲自陪她走完”
“就麻烦这位师傅坐副驾,如果我有什么意外,您在拿出那份免责书。”
“”
林晚星,女,38岁。
nih权威期刊发表的论文中,少数还存活于世‘诊断不及时-恶化极重度’的典型样本。
时间、经过、结局均清淅记录。
赵小锤都不用看这个女人的病例,仅从欧小葵送来的期刊上,就明白了这个女人的身上发生了什么。
2000年,林晚星患重症 eb病毒单核细胞增多症,之后出现疲劳、白天嗜睡、运动后不适,但所有血检均正常,被医生认为“恢复良好”。
大学阶段被精神科排除抑郁、焦虑,却仍被建议坚持运动;
因手颈疼痛,2006年被诊为纤维肌痛,接受物理治疔、针灸,征状短暂缓解;
2008-2009年两次憩室炎微穿孔住院,疲劳进一步加重,仍无 、cfs诊断。。
这个女人很厉害的一点,是在如此状态下、在部分家人不理解、质疑的情况下,还完成了博士学业。
如今,她的昔日同学已成业界精英,而林晚星的名字已从所有人的通讯录里沉默。
对这个家庭而言,林晚星是被整个医学体系和社会的无知缓慢谋杀的。
送走上午最后一位客人,赵小锤立刻拿起那本权威医学杂志,指尖快速翻动着。
论文里清淅地列出了最优治疔方案。
他心想,如果没有那十二年的误诊,在征状初现时就按此方案处理,林晚星或许能撑到靶向药上市的那天。
可惜,没有如果。
长达十二年的误诊,已将她身体的能量储备和代偿机能一步步榨干。论文中所有治疔手段,都只对尚存功能储备的患者有效。
如今,内服和输液对她而言已意义不大。那位走投无路的父亲,把最后的希望押在了外治法上。
问题是,那位父亲凭什么仅凭传言,就敢把最后希望放在轻松慢行身上?
赵小锤甩开杂念,争分夺秒地参照论文中的按摩思路,将涉及的穴位、经络逐一详细列出,开始设计专属按摩方案。
他正专注书写时,果果和李沐清风先后赶到。连老顾也抱着个精致瓦罐匆匆进来,默默用小电磁炉将罐子温上,然后安静坐下待命。
“顾叔,”赵小锤头也没抬,“如果她能撑到这里,我们必须确保她不会饿死小米油一定要备好。”
老顾面色凝重地点头。
“另外,再备一个应急配方:十毫升冷榨椰子油、五克蜂蜜、两克低因可可粉,用四十度温水搅匀成20毫升液体。我们先得把她的血糖稳住了。”
一位中医按摩大师口中接连蹦出现代医学词汇,让在场三人的动作都微微一顿。
更诡异的,是参与这场治疔的,也是与医学领域无关的非业内人士
赵小锤无暇他顾,笔尖未停,继续点名:“李总监,针对她的光线过敏症状,外用制剂准备好了吗?”。我已咨询过导师,该配方经上千例双盲测试,安全性有保障。”
解决了光线刺激问题,才能将病人从车内安全转移至工作室。赵小锤稍松半口气,接着问:“声音脱敏的扩香方案?”
“檀香、罗马洋甘菊、穗甘松复配,采用最低浓度。”李沐清风特别强调。
得到肯定答复后,赵小锤将刚刚完成的详细方案递给果果。
“果果姐,没有吃饭吧?”
果果摇头,眼神坚定:“昨晚收到你的信息后,就一直在调整状态,滴水未进。”
赵小锤心中稍安,语气变得格外郑重:“那位顾客预计十二点半到。越临近时间,我的预感越不好那位父亲莫明其妙地指定我们总觉得如果我亲自出手,可能会有大麻烦。所以,这次只能靠你了,果果姐。”
东北大妞没有多问一句,只是用力拍了拍胸口,掷地有声:“交给我!”
“那大家各自准备吧”
赵小锤松了口气,用手指点了点杂志:“现在,就等药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