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我就是那个
按摩结束,赵小锤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接过潘晓丽适时递来的温热毛巾,简单擦拭了一下。
他正慢慢习惯后勤人员的辅助,毕竟付给了他们高额薪水,也节约了时间和精力的消耗。
钱满坤缓缓从按摩床上坐起身,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连日来的沉重疲惫感一扫而空,头脑也清明了许多,这些只是立竿见影的效果,至于身体内部和头发,效果会慢慢展现的。
他活动了一下肩膀,小心翼翼地问道:“小锤子,象我这种情况,大概需要几次才能…嗯,稳固一下效果?”
赵小锤将毛巾递还给潘晓丽,脸上依旧是那副乐呵呵的样子:“三次。一周一次,连续三周,基础就能打牢。”
钱满坤心中一喜,连忙追问:“那下一次还需要我去小程序上抢吗?”
他想起那惨烈的竞价就有些头皮发麻,倒不是心疼那点钱,而是担心预约最后一刻有人突然抬价。
“不用。”赵小锤摇摇头,语气平常,“下周的相同时段,我已经给你预留好了。价格和这次一样。”
他顿了顿,看着钱满坤,话也说得很实在:“这次调理好,能管挺长一段时间。不过人体衰老是不可逆的,再过个一年半载,或者您中间又过度消耗了,身体再出现类似反复的话…”
“明白,我明白,”钱满坤笑呵呵地说道,“到时候我再跟他们抢了。”
他顿了顿,轻声感慨道:“十五分钟,88888块钱,小锤子,你这可是服务行业啊~”
赵小锤知道神豪在夸他,乐呵呵地挠了挠头,好奇地问道:“钱叔,您一秒钟最多赚过多少?”
钱满坤被问得一愣,下意识地盘算一下:
“呃运气最好的时候,大概一秒钟,能顶您这好几百个十五分钟吧。”
赵小锤听了愣了一下,转头向潘晓丽严肃地叮嘱道:“跟周总说下哈,上门业务绝对不接待这帮人!”
“”钱满坤哭笑不得地看着他,“俺可是依法纳税啊。”
赵小锤翻了个白眼,转移了话题:“钱叔,您赚那么多钱,平时都怎么花啊?总不能都存银行吧?”
钱满坤被这突如其来的质朴问题问得一愣,随即失笑:“怎么花?哈哈…”
他略作思考,语气随意却透着真实的轨迹:“大部分钱其实不是‘花’掉的。得再投出去啊,投到看好的公司、新兴的产业里,让它继续滚雪球。剩下的嘛…”
他掰着手指数道:“一部分交给信托和家族办公室打理,保证家里几代人衣食无忧是最基本的;一部分做点慈善,捐给大学搞搞基础研究,建几所希望小学,求个心安;偶尔也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艺术品,或者象今天这样,投资投资自己的健康。”
他看向赵小锤:“说到底,钱到了一定的数目,就不是拿来‘花’的了,更象是一种维持某种生活方式和影响力的工具。有时候,花钱比赚钱还累人。”
赵小锤听得似懂非懂,最后只总结出一句:“还是给您按按肩膀比较实在。”
钱满坤满脸赞同地点点头,复杂地看着年轻按摩师,感叹道:
“其实我的钱,早就够家里几代人躺着挥霍了。”钱满坤轻轻叹了口气,笑容里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我不敢停,一步都不敢停。”
他目光望向窗外,声音低沉了些:“我怕一旦停下来,看似坚实的家业,说塌就塌了。现在拥有的这一切,可能转眼就保不住。”
“小锤子,我是真羡慕你啊。就靠这一双手,做得开心,活得踏实。简单,却比什么都稳当。”
赵小锤似乎想到了什么,轻笑道:“钱叔,投点钱到实业里去吧。”
钱满坤指向窗外,开心地说道:“房地产呐,托你的福,指定大赚一笔,对了,按照咱们协议,里面有贵店一栋楼呢。”
赵小锤一脸黑线:“房地产,算实业嘛?”
钱满坤嘿嘿笑道:“指定亏钱的事,老钱我不干的,煞笔才做呢。”
赵小锤认可地点点头:“我就是哪个煞笔。”
钱满坤:“”
静海,曾经的“金大阳”,如今的“轻松慢行”纺织基地。
虽然工厂注册名已改为“慢织生活”,但无论是新管理层还是基层工人,都更偏爱“轻松慢行”这个名字,它听起来更有格调,也承载着更多希望。
正午的阳光通过宽敞明亮的落地窗洒入员工餐厅,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饭菜香气。
王秀兰和工友们结束了一上午的忙碌,有说有笑地走进餐厅。这里早已不是过去那个拥挤嘈杂、菜品单一的大食堂。经过“新轻松慢行”的全面改造,餐厅环境堪比高档自助餐厅,干净整洁、取餐动线流畅。
午餐是完全免费的,并且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王秀兰要了一份米饭,打了一份色泽红亮的红烧狮子头和翠绿的清炒西兰花,又盛了一碗料足味美的牛肉羹,最后拿了两个橙子。她和工友们围坐一桌,边吃边聊,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她们都知道,食堂和生产线都安装了直播镜头,公司正在海外油管平台上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直播。
这场仿照安克(anker)模式的营销,旨在直面海外消费者对“华夏制造”的疑虑。通过透明的展示,让全球观众亲眼见证现代化、高标准的纺织工厂,打破旧有印象,树立“高端、可靠、可信”的新形象。
“秀兰姐,”一旁的年轻工友小李凑过来,压低声音兴奋地说,“你看手机没?刚发的工资短信!这个月的公积金扣款额又涨了,公司真是按最高比例给的!”
王秀兰笑着点头:“我早上也看了,社保账户里这个月按时到帐。以后心里都有底了。”
“以前在金大阳哪敢想这些啊,”对面的张大姐感慨道,“能按时发工资就不错了。现在好了,五险一金实实在在的!”
王秀兰听着工友们兴奋的讨论,心里却隐隐有些担忧。她看着车间里三班倒全力运转的机器,生产着那些用料极其考究的高端纺织品,甚至连被淘汰的不合格品都品质上乘,让她看着都心疼成本。
“公司投入这么大,”她忍不住轻声问身边的工友,“生产出来的这些东西真能卖得出去吗?销路到底怎么样啊?”
一旁的年轻工友小李神秘地笑了笑,掏出手机,熟练地操作了几下,屏幕短暂地闪铄后,出现了一个海外视频网站的界面。她快速搜索了几下,然后将手机屏幕转向王秀兰。
屏幕上显示着一段拍摄于某高端家居卖场的视频片段。货架的显眼位置,赫然陈列着铺有“easy slow life”标志性logo的精致床品和毛巾。
王秀兰惊讶的是,好几个货架前都挂着醒目的“sold out”标签,旁边还有顾客在驻足询问。
“看见没,秀兰姐,”小李压低声音,语气带着自豪,“不是卖不出去,是根本不够卖!都卖断货到国外去了!”
王秀丽怔怔地看着屏幕:“我们之前不是只给那些高端品牌代工吗,啥时候把销售派到国外去了。”
“听说是大老板开拓的市场,而且第三车间设备升级后,产品将全部发往欧洲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