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1848大清烧炭工 > 第370章 全据湖北

第370章 全据湖北(1 / 1)

第371章 全据湖北

“满清的千古罪人,何尝不是天国的功臣。”海瑛冷笑一声,挥了挥手。

海瑛带来的那几十名精壮团练和襄阳壮班衙役进入大堂后并未行礼,反而迅速散开,对罗绕典及其僚佐形成了包围之势。

这些精壮的团练和襄阳壮班衙役看向罗绕典等人的眼神颇为不善。

海瑛本人一扫平日谦恭谨慎的模样,腰杆挺得笔直,脸上带着一种复杂而又决绝的神情。

罗绕典抱着与襄阳城偕亡的心态守襄阳城,海瑛对清廷的忠诚度没罗绕典那么高。

崇伦这个满洲正黄旗出身的湖北疆吏都不在乎襄樊的得失,北殿大军还没开到襄樊便丢下襄樊提前北窜,不知所踪。

他们这些个汉臣还玩什么命啊。

左宗棠、刘齐宪、杨埙等人在投效北殿之后,都混得风生水起。

以当前襄阳城的局势,纳个投名状,投效北殿,保全家人幕宾并不是一个多么糟糕的选择。

“海瑛?你这是何意?”

海瑛的言语令罗绕典心下一沉,瞳孔骤缩,不由自主地握紧了腰间悬挂的佩刀,罗绕典身边的几个亲兵也察觉不对,立刻护在了罗绕典身前。

“罗大人,外城已失,邵总戎已经投诚,内城独木难支,顽抗唯有死路一条。为了襄阳满城百姓,为了这千年古城免遭涂炭。”说到这里,海瑛顿了顿,深吸一口气,说出了句令罗绕典震惊不已的话。

“下官恳请大人,为苍生计,罢兵纳降吧。“

“纳降?”

罗绕典象是听到了世间最荒谬的笑话,他难以置信地看着海瑛,不敢相信眼前这位这素来以稳重干练着称的襄阳府知府居然会说出如此大逆不道,厚颜无耻之语。

“你……你让本官向那些叛逆投降?海瑛,你害了失心疯不成?!“

“下官很清醒。”海瑛坦然迎着罗绕典的目光,说话的语气依旧十分平静。

“大势已去,徒增伤亡无益。左季高、刘冰怀皆已归顺,北王出身耕读良善之家,并非十恶不赦之匪类。罗大人,识时务者为俊杰啊!“

“放屁!“罗绕典彻底暴怒,额头青筋暴跳,指着海瑛的鼻子破口大骂。

“海瑛!你这个无耻小人!忘恩负义的叛徒!朝廷待你不薄,本官也未曾亏待你,你竟敢……竟敢勾结短毛,背叛朝廷!”

罗绕典气得浑身发抖,说话的声音也愈发凄厉:“你读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忠义廉耻何在?!你对得起皇上的隆恩吗?对得起你海家列祖列宗吗?!

“还有你们!”骂着骂着,罗绕典又转向那些跟随海瑛的团练和衙役,“跟着这个叛贼作乱,你们都想被诛九族吗?!“

面对罗绕典的滔天怒火和厉声斥骂,海瑛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愧色,但旋即被一股狠厉取代。

他知道这种事情开弓没有回头箭,要么不做,要么把事情做绝。

“罗大人,得罪了!”海瑛不再多言,猛地一挥手,“拿下!“

“保护大人!”罗绕典的亲兵拔刀欲战。

海瑛既然敢来拿罗绕典作为投名状,自然是做了万全准备。

他带来的都是绝对心腹,人数也占优。

霎时间,大堂内爆发了激烈的火并。

罗绕典的亲兵虽然悍勇,但终因寡不敌众,接连倒在血泊之中。

罗绕典本人虽年过花甲,又系文官,但危急关头仍爆发出血性,拔刀阻挠朝他扑上来的团练和衙役。

然而,终究是双拳难敌四手,很快就被数名团练衙役扑倒在地,死死按住,夺去了刀。

“海瑛!奸贼!逆臣!你不得好死!”

被压在地上的罗绕典目眦欲裂,依旧奋力挣扎,怒骂不止。

“我就算做鬼,也不会放过你!朝廷大军一到,必将你碎尸万段!”

罗绕典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没有战死在襄阳城头,没有殉节在衙署,竟然会栽在自己信任的襄阳府知府手中。

这种被背叛的愤怒,如同毒火般灼烧着他的五脏六腑。

“嗬……嗬……”

罗绕典的骂声渐渐变成了痛苦的喘息,他脸色由赤红转为酱紫,双眼圆瞪,死死盯着海瑛。

突然,罗绕典猛地喷出一口鲜血,身体剧烈地抽搐了几下,旋即头一歪,再也不动了。那双充满滔天恨意和不甘的眼睛,至死也没有闭上。

大堂内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声。

一名衙役探了探罗绕典的鼻息,摇了摇头回报道:“府尊,罗……罗绕典他……他没气了!似是急火攻心……”

海瑛一愣,他快步上前,亲自蹲下身仔细查看。罗绕典确实已经气绝身亡。

“死了?他怎么就……就这么死了呢。”海瑛喃喃自语,语气中充满了懊恼。

罗绕典本来是他献城之外,最重要的一份投名状和晋身之阶。

可现在罗绕典死了,还是被他活活气死的。

一个死的罗绕典,远没有活着的罗绕典有价值。顶多算是肃清了顽敌,远不如活捉劝降的功劳大。

罗绕典是襄阳残存团练、绿营的主心骨。

罗绕典一死,襄阳城大势已去。

海瑛连络已经占领襄阳外城的北殿大军进入襄阳城接管襄阳城,肃清城内残敌,循樊城旧事,控制了襄阳,并派快马前往武昌奏捷。

收到襄樊已克的消息,彭刚非常高兴。

彭刚高兴的不仅仅攻克襄樊本身,更为麾下有了几个能够独立统兵作战的将领感到高兴,这比攻克襄樊更值得欣喜。

彭刚如约让彭勇统带一团新兵沿汉水北上,会同襄樊的大军一道,前往郧阳府,对湖北的战事进行收尾。

“襄樊那边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陆勤、谢斌、张泽回报,襄樊两城尚有些存粮,我们后勤的压力没那么大了,襄樊那边现在无需如此之多的民夫,是不是可以遣散一些民夫归乡?”彭毅探头询问彭刚道。

鄂北、鄂西北的清军主力都在襄樊。

襄阳府西北的谷城、光化、均州三州县以及郧阳府境内虽有些清军的残兵剩勇,但多是些乌合老弱病残。

况且襄阳府知府海瑛和襄阳镇总兵邵鹤龄已经降了,接下来对谷城、光化、均州三州县的清军残兵剩勇,无论是招降还是进剿,都不会有太大的阻力,更无需派遣太多的兵力。

派遣一两个团前往郧阳府,都算是抬举当地的清军营勇了。

前线已经不需要那么多民夫,彭毅希望能够遣散部分民夫,节省一些开支。

“襄樊的战事并未结束。”彭刚摇了摇头说道,“一时的武装占领和在当地创建稳固长久的统治是两码事,安陆府府城钟祥以上的汉江江段常年淤塞,组织民夫就地疏浚江道。”

此次征襄樊的雇募的民夫多来自黄州府。

眼下黄州府除了黄冈县和蕲州两个州县,其他的州县都在闹粮荒,只是轻重程度不一而已。

即使遣散部分黄州府的民夫归乡,也要想办法养着他们,不然迟早落草为寇。

倒不如直接给他们找点工做,让他们就地疏浚汉水。

花钱雇佣他们疏浚汉水,总比花在无偿赈济,花在剿匪上要来得值。

正说间,武昌师范学堂的校长刘炳文找到了彭刚:“殿下,江夏、汉阳、汉川三县的蒙学学堂已经办了起来,开始招收学童就学。

去年一期毕业的师范生都已经安排到江夏、汉阳、汉川三县的蒙学学堂入职授课。

一期的学生仅能满足三县蒙学学堂的须求,殿下现在几据湖北全境,每期两百馀人的师范生队伍,恐怕难以满足各地蒙学学堂的须求。”

明年能完成耕者有其地,庙祠兴学之策的州县数量更多,对蒙学堂教师的须求将呈指数级增长,每期两百人的师范生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各州县蒙学堂的须求。

刘炳文希望彭刚能够给武昌师范学堂拨些经费用于扩大武昌师范学堂的规模,扩招更多的学生。

“去年武昌师范学堂不是招收了一批落榜的士子入学么?”彭刚命身边的承宣官胡春芳给刘炳文看座。

提起武昌师范学堂去年招收的那批的落榜生刘炳文就来气:“这些落榜士子多数是来武昌师范学堂过渡,准备下次参加科考的,志不在当蒙学堂教师,而在参加科考走仕途,这些人指望不上。”

比起经过培训之后也参加清田队,进而到地方州县为四科副职的武昌行政学堂,武昌师范学堂对落榜士子的吸引力极为有限。

虽说彭刚曾向武昌师范学堂的师范生许诺,毕业到各地蒙学堂入职之后,如果教程工作干得好可以直接擢升到各地的劝学科,进入教育系统工作。

可毕竟首批武昌师范学堂毕业的师范生这几个月才刚刚入职,教程成果无从考察,暂时还没有蒙学堂的讲师被提拔进入教育系统工作。

武昌师范学堂去年招收的落榜进士是行政学堂挑剩下的不说,心思还不在当蒙学堂教师。

刘炳文对武昌师范学堂去年招收的那批落榜生不抱什么期望,没指望武昌师范学堂能够留住他们。

刘炳文还是更喜欢那些主动报名进入武昌师范学堂,他亲自面试招收的学生。

这些学生没那么急功近利,愿意到各州县的蒙学堂踏踏实实地任职。

“先生打算扩建武昌师范学堂,扩招学生?”彭刚问道。

彭刚称呼左宗棠、刘蓉等人为先生,更多的是出于尊重和客气。

而刘炳文,则真的是他的先生。

刘炳文从琵琶袖里掏出一份装订好的计划文案呈递给彭刚。

彭刚接过刘炳文递上来的计划文案查看了起来,刘炳文的这份计划文案写得十分详细,想来计划已久,并非心血来潮。

彭刚重点查看了刘炳文所要的扩建、扩招经费。

两万三千馀两用于扩建武昌师范学堂,一万七千馀两用于扩招三百名学生,以及武昌师范学堂的日常经费。

蒙学堂缺乏足够的教师确系实情。

不仅是刘炳文口中即将开办蒙学堂的州县缺乏足够的蒙学教师。

蒙学已经开办的县,除了湖北首县江夏县的蒙学堂教师相对充裕之外,汉阳、汉川两县的蒙学教授数量也存在较大的缺口。一个蒙学学堂仅有一个教师的情况是很普遍的现象。

刘炳文的诉求合情合理,请求拨付的经费也不多,一艘中型二手明轮船的采购价而已,彭刚让彭毅如数拨给。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更何况彭刚现在还不穷。

彭毅和刘炳文离开西花厅之后,彭刚走到西花厅的沙盘前,以上帝视角俯瞰整个沙盘,伸手拔掉了插在襄阳、樊城上代表清军的蓝旗。

目光落在湖湘地区蓝旗最为密集的长沙附近。

占领襄樊之后,武汉三镇、荆州、襄阳三地互为犄角。

彭刚算是在湖北站稳了脚跟,接下来清军无论是从哪个方向进犯湖北,进逼武汉三镇,难度已和去年不可同日而语。

湖湘一体,二者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地理区块。

湖北既定,接下来的战略方向,自然是湖南了。

湖南的清军对湖北威胁最大,且北殿在湘南地区的群众基础较好,只要啃下长沙这座坚城。

湖南全境不说传檄而定,至少可以做到席卷而下。

再者,就目前湖北周边的形势而言,长沙的清军是对湖北威胁最大的一支清军。

七月初,京师城东郊,炮声隐隐,烟尘蔽日。

太平天国北伐军在韦昌辉、林凤祥等人的率领下,早已攻占京师城最后一道屏障通州,顿兵京师城下,与僧格林沁、胜保、西凌阿等清军将领统带的清军在京郊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

上一回京师城如此热闹,还是大明崇祯十七年,大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

紫禁城养心殿内,咸丰皇帝面色苍白,眼窝深陷,焦疲之态尽显。

虽说在京郊同北窜长毛的鏖战僧格林沁、胜保、西凌阿等人已经渐居上风。

且京郊的长毛缺乏攻坚用的重炮,即使长毛从天津拆卸了大量重炮运往京郊,天津的那些重炮用于攻打京师城这等规格的城池效果有限。

京师不缺重炮,京师城的守军面对攻城的长毛有着极大的火力优势和后勤优势。

只要京师城内部不出现大乱子,京师城还是能够守住的。

咸丰皇帝所面对的京师危局,要比两百多年前的崇祯好得多。

至少咸丰钱粮较为充裕,有足够的兵力可以调动,叫大起朝臣们都能悉数来朝,京师的人心还在大清这一边。

但御极三年就让粤西的发匪一路从广西打到京师城,无疑是大清立国两百馀年来的奇耻大辱,咸丰的脸色极为难看。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慌乱的脚步声,打破了死寂。

“捷报!一定要是捷报!”

咸丰在心中默念着,希望外头的人带来的是好消息。

军机大臣祁?藻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他甚至来不及完整行礼,便扑倒在地,双手高举着六百里加急文书,说话的声音都变了调:“皇上!皇上!湖广……湖广八百里加急!襄……襄樊……丢了!”

“什么?!”

咸丰猛地从御座上弹射而起,眼前一黑,身体晃了晃,险些栽倒。

旁边的太监连忙上前搀扶,却被咸丰一把推开。

咸丰死死盯着祁?藻,难以置信地问道:“你……你再说一遍?哪里丢了?是樊城……只是樊城丢了,对不对?襄阳还在,对不对?!”

咸丰仍旧怀着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期盼是自己听错了,或者只是丢了一个樊城,作为主城的襄阳尚在,湖北的局面就还未完全崩溃,尚有转寰补救的馀地。

祁?藻以头抢地,泣不成声:“皇上……是……是襄樊两地……俱已沦陷!短毛发逆已完全占据襄、樊二城!湖北要地尽失矣!”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盗笔:我成了汪家头号死敌 师尊,师娘又入魔了 黑悟空:混沌纪元 凡人修仙,韩老魔是我领路人 被赶出家门?小可怜捡垃圾暴富了 神雕:龙女为后,贵妃黄蓉 人在地错,从捡到精灵少女开始 神女乌鸦嘴:暴君读我心声 女神的上门豪婿赵旭李晴晴 宫闱明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