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屋内,气氛凝重得如同进行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凌皓盘膝坐在床榻上,身前摊开着写满公式和流程图的草纸,旁边放着那瓶淡蓝色的清心兰提取液,以及几片临时用来记录数据的薄木片和炭笔。阿土和李邈屏息静气地守在门口,如同两位忠实的护法,生怕弄出一点声响打扰到凌皓。
凌皓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他没有立刻开始,而是先在脑海中再次过了一遍“主动调谐算法10”的步骤:
阶段一:状态初始化
他开始了。意识如同无形的触手,缓缓沉入一片宁静冰冷的“水流”之中,摒除杂念,只维持着最基本的观察者视角。几分钟后,他感觉自己的精神达到了一种稳定而流动的状态,心率也平稳下来。
阶段一完成。状态:合格。
阶段二:环境能量场扫描
阶段二完成。结果:环境能量场复杂,目标信号淹没在噪声中。
阶段三:主动频率搜索与锁定(核心)
阶段三完成(部分成功)!
凌皓强压下心中的激动,保持精神力稳定,维持住那个微妙的“共振频率”。
阶段四:引导与吸收
阶段四完成!能量成功引入!
阶段五:循环与转化(尝试)
凌皓维持着引导状态,直到感觉精神力即将耗尽,那股微弱的清凉能量流也难以为继,才缓缓停止了功法。
他睁开眼睛,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脸上带着浓浓的疲惫,但那双眸子却亮得惊人!
第一次实践!虽然最终未能完成循环和储存,但成功了最关键的一步——首次实现了有意义的、定向的、可感知的能量引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证明了他的思路是正确的!“主动调谐”加“前置滤波”的方案可行!
“皓哥!怎么样?”阿土迫不及待地小声问道,李邈也紧张地望过来。
凌皓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拿起炭笔,在木片上飞速记录起来:
【实验日志 - 科学练气法10 alpha test - run 01】
写完记录,凌皓才抬起头,对眼巴巴看着他的两人露出了一个疲惫但灿烂的笑容:“成功了…一小步。”
他详细描述了刚才的过程和感受,特别是那清晰的、定向的能量流入感。
李邈听得如痴如醉,激动得老脸通红:“清晰感知!定向引导!妙啊!妙啊!寻常弟子引气入体,懵懵懂懂,只知有热流或凉意,何曾能如此精确知其来源、明其属性、控其路径?此乃…此乃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啊!”
阿土虽然听不懂太多术语,但看到凌皓和李邈都如此兴奋,也知道皓哥取得了重大突破,高兴得直搓手。
“不过,问题也很明显。”凌皓冷静地泼了点冷水,“能量太弱,无法循环,更无法储存。就像费尽力气接了一根细水管,却发现水池是漏的。”
“先生所言极是。”李邈抚须沉吟,“然既已找到门径,强化水流、修补池壁,便有了方向!既然清心兰有效,或可尝试其他滤波材料,寻找效果更佳者?既然那‘主动调谐’之法有效,或可加强精神训练,提升其效能?”
凌皓点点头:“正是下一步计划。此外,能量无法汇聚储存,原因需要查明。是丹田区域本身的问题,还是能量强度不足以‘启动’转化过程?需要设计实验来区分。”
他休息了片刻,恢复了一些精神力后,立刻开始了第二轮实验。
这一次,他尝试了另一种可能具有滤波效果的“墨玉粉”涂抹穴位。
run 02:使用墨玉粉(推测偏向土/金属性)
第三轮,他提高了清心兰提取液的浓度。
run 03:使用高浓度清心兰提取液
第四轮,他不再尝试循环,而是在能量引入后,直接尝试用意念将其引导向身体其他部位(如手臂),观察是否也会散逸。
run 04:能量引导至非丹田区域(右臂)
凌皓仿佛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思路豁然开朗!
接下来的几天,凌皓完全进入了疯狂实验的状态。他测试了数十种不同的滤波材料及其浓度配比,不断微调“主动调谐算法”的参数,尝试了各种不同的能量引导路径和目标区域(四肢、五脏附近穴位等)。
数据记录木片堆起了厚厚一摞。
虽然能量储存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但他对能量引入过程的掌控力,却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修炼,对他而言,不再是一个模糊的、靠感悟的过程,而是一个可以不断收集数据、分析优化、迭代改进的工程项目!
李邈和阿土全程旁观,从最初的震惊,到后来的麻木,再到最后的深深敬畏。
他们亲眼看着凌皓如何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从失败中提取数据,修正方案,最终一步步地将那虚无缥缈的“感气”、“引气”,变成了一个可控、可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量化的“技术流程”!
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对“修炼”的认知理解。
这一日,凌皓结束了一轮实验后,看着手中记录着最新数据的木片,若有所思。
“能量流强度提升遇到瓶颈…清心兰的效果已接近极限。精神力微操精度也接近当前极限…”他沉吟着,“或许…该从另一个方向突破了。”
他抬起头,目光看向了那台自制的显微镜。
“是时候,深入微观,去看看那‘能量转化接口’失效的根源,到底在哪里了。”
“顺便…也许可以尝试一下,用这引入的微弱能量,直接刺激特定细胞或组织,看看能否产生什么…有趣的变化?”
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而凌皓的实验记录本上,又添上了新的待办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