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上,众人为了宋青书前来封禅之事忙碌,等到回过神时才发现张三丰不见了,而老道士屋中桌子上只留下了一封信。
宋远桥展开信,发现信上只留下一句话。
“我给孙儿准备礼物去了,你们不用担心我。”
“师父他老人家这又是去哪里闲逛了,还说要给青书准备礼物,青书都要当皇帝的人了,还需要什么礼物?”
宋远桥有些埋怨师父私自跑出去,不知谁又要遭殃了。
反正有没有张三丰,大家伙儿该做什么还是要做,也不担心张三丰的安全问题,只希望老道士别忘了,三个月后来参加宋青书的祭天仪式。
远在黄河对岸的元军大营之中,汝阳王则是眉头紧锁,只因为朝廷又来催促自己出兵剿灭明军了。
“朝廷中的那些酒囊饭袋懂什么!真以为明军的火器那么容易对付的么?催促他们研制的火器迟迟没有动静,就会催催催的!有本事让他们亲自来前线看看!”
一把扔掉手中的奏折,汝阳王生气的在大帐之中来回踱步。
“父王,大哥还在明军手中,要不要联系一下对面,把哥哥赎回来?”
赵敏看出父亲的郁闷,可也没有办法劝说他,只能转移话题。
“哎,也不知扩廓帖木儿如今怎样,写给明军的信如石沉入海一般,连个音信都没有,恐怕他已经遇害。”
提到了王保保,汝阳王神色一暗,虽然说王保保不是自己亲生儿子,但汝阳王视如己出。
如今儿子落入明军手中,生死不明,让这位征战一生的老者更显苍老。
“父王不必担忧,据我对宋青书的了解,若是他真的杀了哥哥,也会给我们来信,或是将哥哥的尸首送回来。如今没有回信,正说明哥哥没有遇害。”
赵敏为汝阳王分析,让其不必忧心。
“但愿如此吧,对了,听你的话,你好像对宋青书很是了解?难道你们私下有什么联系不成?我告诉你敏敏,你可不能背叛国家,咱们体内流的的黄金家族的血液,可不能做了蒙奸!”
汝阳王提醒着赵敏,不要与汉人交往过多。
“父亲好像是忘了,咱们中最大的蒙奸不就是世祖皇帝么?他入主中原后,回头就不认自己蒙古人的身份,掉过头打回北方,血洗了圣地哈拉和林。”
赵敏笑了一下,什么叫做蒙奸,朝廷上下是看不起汉人,但也都是按照汉人制度生活的,反而在草原上的那一套早就忘干净了。
“慎言!这话你怎么能说出口!”
听了赵敏的话,汝阳王脸色一变,抬手就想去扇赵敏,可手举到半空,却迟迟下不去手,最后只能重重的叹息了一声。
隔了好久,汝阳王才悠悠开口道:
“你是不是在私下联系宋青书?你不会看上那小子了吧?你们两个是不可能的,他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汝阳王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自己女儿在江湖上搞得那些事情全都被宋青书所破坏,这两个人可别真的产生点什么孽缘出来。
“父王你说什么呢!我怎么会看上宋青书那家伙!”
赵敏急忙反驳,生怕被父亲误会。
在赵敏眼中,她与宋青书只是对手,最多以后可能成为君臣的关系。
赵敏喜欢的是那种憨憨的人,比较容易掌控。像宋青书这样心思缜密的,赵敏可不认为能掌握住他。
“那就好,你最好别和宋青书有什么联系,否则朝廷上不好交代。听说这个家伙已经要在南方称帝了,恐怕不久之后还要开战,我们要加紧布防。”
汝阳王捏了捏眉心,对未来将要发生的战事所担心,以明军那种恐怖的火器,元军根本不可能是对手。
而汝阳王一直在向元帝上书,希望朝廷内也开发新式火器,以应对明军。可朝廷中人根本不在乎这些事,只认为前线战事不利是汝阳王的过错。
这让汝阳王十分寒心,若不是还在忠心元廷,恐怕汝阳王早就撂挑子不干这个天下兵马元帅了。
赵敏还要说些什么,但看着父亲落寞的背影,终于没有开口,怕给汝阳王增加负担。
赵敏自从和宋青书谈完后,就一直在关注着明军的动向,想知道宋青书对她所说的是不是真的。
若是宋青书真的能给赵敏许以官职,赵敏觉得投靠大明也不是不可以,只要能实现她心中抱负,给谁干活不是干?元廷已经烂透了,赵敏才懒得费心去缝补呢。
而赵敏也从王保保被捉一事看出端倪,为何不直接杀了他或是换取赎金?无非就是想要招降王保保和招揽自己。
相比于元廷的腐败,对于宋青书的诚意,赵敏倒很是满意,甚至都有想把黄河岸边布防图给宋青书送过去。
一来能够帮助宋青书他们更加方便的打下黄河岸边防御,二来也可以减少一些士兵的损失,不至于让元军损失太惨重。
但现在宋青书在忙着称帝,恐怕一时半会儿是不会发动进攻,赵敏就想着等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去联系宋青书。
明朝派往武当山的官员也见到了宋远桥,对于这位未来的太上皇,礼官十分客气,生怕惹恼了宋远桥。
至于收拾武当山各处宫殿的事务,也全都交到了礼官带来的民夫手中。
他哪敢让武当派这些人来打扫宫殿?这可都是皇帝的亲属们!
“虽然青书他能来武当山搞封禅,我们很是欣慰,可如此劳民伤财的,是不是有些过了?”
宋远桥皱着眉,站在山上看着山下不停忙碌的民夫,微微有些抱怨。
因为封禅前要做的一个准备就有修路这件事,从南京一路过来的道路都要重新修葺,这可是一件庞大的工程,动用的民夫何其之多。
“陛下自是知道工程量大,但陛下也是为民众们考虑过了。如今战事刚停,很多人都是无家可归,陛下可怜这些人,都是就近召集,让其能参与修路中来,不但发放银钱,还管他们的饭。等到修完一段路,就会遣散这些人,换另一批难民。这样所有人都有钱赚有饭吃,能撑过一段时间,来年分到土地就能种植庄稼了。”
那名礼官从旁帮着解释着,直言这也是宋青书提出的安民之策。
至于会花费海量的银钱,宋青书倒是没有心疼,因为宋青书知道,只有让钱流动起来,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而且还能让百姓短期内有口饭吃,不至于有那些心思活络的再跑去占山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