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骁语速不快,但条理清晰。
每一个建议都建立在深刻理解当前国内工业现实的基础上。
不是天马行空的幻想,而是带着可行性极高的理论。
他谨慎的挑选着后世成熟工艺中“降维”应用的关键点,用对方能理解的语言,将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改进思路。
会议室里只剩下李骁沉稳的讲解声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两名中年技术干部,全神贯注的记录着李骁说的每一个字。
周老原本严肃的神情渐渐缓和,眼中不时闪过一丝惊异和欣赏。
等李骁的一部分问题回答完毕,也略微停顿了一会儿,等候他们记录。
端起茶杯,李骁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
两位技术干部停笔后,也开始频频发问,问题更加具体,甚至涉及某个环节的催化剂选择、废料如何处理等细节。
这场会谈,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
李骁感觉比连续参加三天学术讨论还要耗费心神,他必须调动全部的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
在不过度暴露“先知”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供有价值的指引。
结束时,周老主动向李骁伸出手,用力的握了握:“李骁同志,感谢你!你的这些思路,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方向,很有价值!看来有些争论,确实需要更开阔的视野才能打破。”
李骁谦逊回应:“周老,您过奖了。我只是提出一些想法,真正的难关,还需要您和格位工程师们去攻克。”
送走周老一行,李骁回到招待所房间,感到一阵强烈的虚脱。
他瘫坐在椅子上,连倒水的力气都快没有了。
就在这时,房间门被轻轻敲响。
李骁废了点力气站起来,搓了搓脸,走到门口打开门。
门外的是陈岩,他手里拿着一摞饭盒:“李老师,还没吃饭吧?我给您送点饭。”
自从李骁给陈岩提供了不少思路,又耐心给他讲解之后,陈岩对李骁的称呼,就已经从李教授变成了李老师。
“还真没吃,陈岩,谢谢你了。”
“没事没事,李老师您才辛苦,快进去坐吧,我看您脸色也不太好,吃点东西,早点休息。”
李骁没硬撑,连续长时间的会议,消耗的不仅是体力,更是精力。
他让陈岩进屋,关上了门。
等走到屋里的小桌边,陈岩已经把饭盒摆了上去,一个个打开。
里面有一盒小笼包,一盒清粥跟几样小菜,很清淡,但闻起来又很香。
“李老师,也不知道您吃不吃得惯,我听说北方人不喜欢甜口的菜,给您打的都是咸口的。”
陈岩把筷子递过去,李骁道了声谢,端起那盒清粥先喝了两口。
温热的稀粥下肚,感觉身体都恢复了一些热乎气。
见陈岩还站着李骁赶忙招呼他坐下:“你吃过了吗?”
“吃过了,都这个时间了。”陈岩搬了凳子坐在李骁对面,看着李骁吃饭。
李骁见他有些欲言又止的样子,知道这小子也是个心里藏不住事的。
便咽下嘴里的小笼包,主动问道:“怎么了?是又遇到了什么难题了?还是有什么新的想法?”
陈岩搓了搓手,脸上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又夹杂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效率提升逼我们预想的还要高!如果应用到我们正在构建的数据库里,可能,可能整体性能会有质的飞跃!”
他说道最后,声音都有些发颤,眼睛亮得吓人。
那是一种在黑暗中摸索了太久,终于看到前方出现曙光时的激动。
李骁看着他那布满血丝却又精神亢奋的眼睛,心里叹了口气。
其实让李骁如今有这么大改变,不再局限发展自己的小家庭,正是因为有无数个类似‘陈岩’这样的人打动了他。
他见证过后世国家飞速的发展,却也知道正是如今这个年代的这些仿佛‘着魔’般投入全部身心的先辈们不断学习,不断累积,无私奉献、唯真求实才会有后世那个愈发强大,可以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
后世的李骁没有家,没有对家的归属感。
而现在的李骁,有了许多血脉相连的亲人,有了许多牵挂。
他曾经以为,拥有后世记忆的他在这样的年代,凭借那些先知可以抢先累积资金日后富豪一方。
但慢慢的,周围的环境,身边的人,都在慢慢的影响着他。
或许是依旧需要凭票才能供应的商品,或许是当初厂里高价进口的没有说明书的淘汰机械。
又或许是老李跟那些工人不服输,不愿意被进口机器掐住脖子的反抗,以及留学之行让李骁看到的巨大差距。
这是一个打基础的时代。
为富一方或许也能享受超脱时代的便利,但跟他如今做的相比,终究是狭隘了。
有国才有家、国强则民安。
看着激动的陈岩,李骁放下筷子,认真的说道:“这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思路只是引子,真正的突破来自于你们不懈的尝试和验证。”
“不,李老师,没有您的指引,我们可能还在原地打转,甚至走错方向。”
陈岩语气急切而真诚:“我们组长说,等这个阶段性的成果整理出来,一定要把您的名字放在指导老师的位置上。”
“不必这样。”李骁温和打断了陈岩:“工作是你们做的,成果自然属于你们。我来这里,是交流,是分享,不是为了署名。看到你们能取得进展,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李骁实在不好意思让他们这样做,因为他很清楚,即便没有自己,他们也会找到正确的方向,自己,只是那个将科研的道路缩短了一截的人而已。
陈岩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但队上李骁的眼神,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但他心里对李骁,却是更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