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怀了双胞胎,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一件好事,有福气的事。
李骁也因为这个意外而惊喜,但同时内心也更加担忧。
他没有别的办法,身在首都,医疗条件已经是国内最好的了。
只能提醒自己,之后的几个月,要好好带元宵按时去做孕检。
丈母娘兰凤娇得知这件事后,也是高兴的连连叫好:“哎哟,这可是天大的福气!”
她高兴的在屋里转了两圈,但很快,这份狂喜就被一种更实际,更沉甸甸的关切取代。
她是生过孩子的人,深知怀一个尚且辛苦,怀两个对母体的负担该有多大。
“不行,我得赶紧把这边的月子伺候好,早点回去盯着元宵。”兰凤娇心里也急,但这边小叔子媳妇也不能扔下不管。
好在,再坚持个十来天就差不多了,她回去了也没事。
不等兰凤娇自己提出来,得知这件喜事的苏芸,就立马主动说道:“嫂子,元宵现在是双身子,要不然你回去吧,我这边现在也知道怎么带孩子了,飞宇晚上回来也能帮忙,没事的。”
“小苏啊,那你这边白天可怎么办,你这还没出月子呢,可不好自己沾水啥的。”
苏芸包着头巾坐在床上,抱着孩子,柔柔的笑着:“没事的嫂子,也就是你在这儿我跟着享福,这饭我还不能做了?不行飞宇上食堂给我打饭,也饿不着。”
兰凤娇是着急,可她也不能真就这样走了,便只说再想想,也不急这么几天。
傍晚元飞宇回来,苏芸跟他说了元宵怀了双胞胎的事,元飞宇这个当小叔的也跟着高兴。
随后听苏芸说想叫嫂子回去,元飞宇就明白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他跟兰凤娇说道:“嫂子,明天我送你回去,元宵岁数小,你得多照顾着点,李骁那边比我忙多了,家里我能照看好老婆孩子,你就放心吧。”
听到小叔子这么说,兰凤娇就不再坚持了:“行,回头嫂子隔三差五的也过来,给小苏熬点汤啥的。”
之后她又叮嘱了元飞宇一些注意的事,比如别让小苏跟孩子见风啥的,小苏还给孩子喂奶,不能一天三顿饭那么吃,要三顿饭再加两顿汤。
还有吃的饭菜,不能咸了,越淡越好。
元飞宇都认真记下了,跟嫂子保证自己能做好。
兰凤娇看着这小叔子欣慰的拍了拍他的手:“你比你大哥强,知道心疼媳妇。”
头天晚上,兰凤娇又给苏芸炖了帮下奶的补汤,收拾了自己的东西,又抱了好一会儿吉庆。
这小娃娃生下来的时候不好看,可抱回家了那是一天一个样。
苏芸跟元飞宇头一回当爹妈,开始都是手忙脚乱的,这小玩意这么小,都不敢咋碰。
现在也是都明白了,知道怎么换尿布,怎么抱。
住在军区边上,附近诊所啥的都近,两边邻居都是跟元飞宇在一块的战友家属,有点啥事也不至于没人帮忙。
兰凤娇都安排明白了,第二天才安心的跟小叔回家去了。
到了家,家门锁着的。
一猜就知道元宵是又去学校了,兰凤娇就让小叔子给他送学校去,然后让他回去忙了。
元宵挺着个肚子,坐在办公室吃饼干,她刚下了一节课,今天上午就没啥事了,备下教案就好。
突然有个学生来说有人找她,不等她站起来,兰凤娇就跟着另一个学生找过来了。
“妈,你怎么来了?”元宵昨天检查完才去看了小婶,顺便把好消息告诉妈妈,今天妈妈就跑来了学校。
兰凤娇先是谢了那两个带路报信的同学,等学生走了,她才进了办公室。
四处打量了一下,一共六张桌子,就元宵在。
“我咋来了?我这不是担心你吗?”
兰凤娇自己拉了个凳子坐到元宵旁边,看了看她的肚子。
之前也知道元宵怀孕这肚子比旁人同样孕期的大,现在知道里面揣了俩,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总觉得显得更大了。
她低头看了看元宵的脚,弯腰给她裤腿往上拉了拉,那脚脖子都粗了一圈。
拿手指按了按,兰凤娇皱起眉头:“这脚都肿这样了,还上班呢?不能请假吗?”
“能,可我请了假也是在家里坐着呀,现在学校也没安排我多累的工作,一天最多就带两节课。”
元宵笑道:“家里没人,我还不如在学校,热闹点也有人陪我说话。”
兰凤娇哎了一声,看到桌上的饼干:“饿了?就吃这个啊。”
“随便垫吧一口。”元宵笑嘻嘻的把饼干收了起来:“李骁还给我买了桃酥跟鸡蛋糕呢,有的是东西吃。”
“现在能走不,咱回家再说。”兰凤娇拐着一个包袱,元宵见是她去小叔家拿的,也是明白了。
“妈,你这是不伺候我小婶了?她还没出月子呢。”
“还有十来天,没啥事,你小叔说他能伺候好,现在还是你这边比较重要。”
元宵知道妈妈心疼自己,她就没再劝说什么:“那行,我去跟教授说一声。”
兰凤娇见她走动还行,不算太笨拙,稍稍放下心来,心里盘算着现在还好说,等真生了那时候可是有的忙了。
刚才飞宇说给家里挂电话,兰凤娇知道是要报喜,可要是能再多个人就好了。
等元宵生了,一个孕妇两个婴儿,兰凤娇感觉自己都有心里压力。
另一边,元宵怀孕的高兴劲儿还没结束,又得知了她怀的是双棒。
这下真是喜上加喜。
先是元飞宇给元飞跃打来的了电话,元飞跃去告诉了自家老爷子,又告诉了李有贵。
李有贵这个马上当爷爷的,又立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李骁的姥爷,舅舅他们。
晚上回到家,叫了大闺女一家子一起吃饭,饭桌上都高兴了喝了一杯酒。
李凤也是高兴的合不拢嘴,不过高兴之后,也是担心到时候元宵生了,没人伺候。
虽说李骁的丈母娘去了,可婆家这边还能一点不搭把手吗?
那可是他们李家的儿媳,要给李家生孙子的,还是两个。
短暂犹豫后,李凤跟李有贵和李振东说:“我想去首都,等元宵生了以后,能照应开了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