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主的信息一条接一条。
盛鱼回到教室,对着讲台上正在讲课的老师拍了一张照片,发给了沈于雪。
这是下课时间。
沈于雪收到照片,直接骂出声:“这是当我是傻子呢,下课时间,哪里来的老师?”
身为她同桌的沈于白朝照片上看了一眼,指着照片右下角的时间水印:“你看时间,不就是几秒之前?”
妹妹太蠢,她还想对付盛鱼?
他都没眼看。
放大水印,沈于雪跟现在的时间对比了一下,声音小了点:“试验班跟我们怎么不一样?”
沈于白脸色阴冷:“我怎么知道?”
他连试验班的门槛都没进去。
这是他遭遇的最大滑铁卢,也是他最不想提起的事情。
“试验班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进入试验班,也不一定能考上好大学,”沈于雪终于看到沈于白难看的脸色,她盯着照片看了下:“盛鱼坐在第一排。”
盛鱼是跳级考试的第一名,成绩是断崖式的第一。
“别说了,”沈于白朝后看了眼。
他们的座位,距离后面不远。
“有什么不能说?高中就三年,咱们就要考大学了,”没法跟盛鱼更近一步,沈于雪没话找话说:“你想考哪里的大学吗?”
当然是好大学。
沈于白没说。
姚娜拿着整理好的题集,联系了自己搞发行的同学,拿到了发行批号。
一本名为《云城一中题集特编》在机器上被印刷出来。
送往云城各个书店。
高一十班的班主任举着一本书,站上讲台:“同学们,书店有一本书,是咱们学校出。大家可以去买一本,对于巩固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非常有用。”
有同学好奇的问了:“老师,我们学校还有人出这种书啊?”
班主任一副有荣与焉模样:“不仅是我们学校出的,还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出,你们可能还认识,其中一个编辑者就是盛鱼。”
沈于白猛地捏紧了手里的书。
正在说小话的盛顾啊了一声:“我还在年纪倒数玩儿呢,我妹妹都编题集出书了?真的假的?”
他三步两步冲上讲台。
在老师手里的书内页看到了三个熟悉的名字:“咦,真是他们三个,那没问题了。”
“另外两个你也认识?”班主任随口问道。
“就是试验班录取名单上的前三名啊,学习好的人,就是有本事,我只会说,卧槽,牛笔。”盛顾回到座位。
其余的同学也挤上讲台:“真是盛顾妹妹出的?”
“她是高三生,她出的题目,我们也能做?”
“初中的学生也能做,里面分初中部分和高中部分,”班主任把书拿给他们看:“感兴趣的都可以去买,多做题,对你们有好处。”
一直跟盛鱼发信息得不到回复的沈于雪,她的怨念尤其强烈:“该死的盛鱼,不回复我信息,她倒是有空编本书?”
沈于白手背青筋暴起,他死死盯着被众人传阅的书:“放学之后,你去给我买一本,”他不服气。
再不服气,他和盛鱼之间的差距也跟天堑一般,明晃晃的存在。
每一桩,每一件,都在说明,他追逐盛鱼是不可能的。
跳级考试的名单末尾,怎么可能追的上名列第一的盛鱼?
强烈的不服气,令他更想去看看那本书的内核。
“不至于吧?”沈于雪朝被人围观的那本书瞟了一眼,拿出手机,低头编辑:“那本书你手里有吗?给我一本。”
她庆幸自己的急智。
不免有些洋洋得意。
“没有,”盛鱼的信息回的很快。
沈于雪第一反应是不信盛鱼的话,盛鱼是编书的人,手里怎么可能没有书?太小气了。
死精神病现在玩手机了,她应该趁热打铁把她从实验楼喊出来,沈于雪拿着手机冲了出去,来到试验楼下:“你终于回信息了,下楼来见面,我们当面说话。”
盛鱼拉开窗户朝下看去,回了句:“还有两分钟上课,我没空。”
不是不理会自己,就是说没空,沈于雪气的浑身发抖:“盛鱼,你不要太过分,我都多少次用热脸贴你冷屁股了?”
盛鱼直接关上了窗户,她的眼神很冷,直接把沈于雪拉黑了。
预备铃响了,沈于雪等不到盛鱼,只能往教室跑。
她气喘吁吁的坐进教室,在座位上给盛鱼发信息,信息发出去,出现了一个鲜红的感叹号:“啊啊,她太该死了,居然把我拉黑了。你看,她太过分了!”
“你不要无用功了,有那个时间,你不如去书店给我买书。”沈于白在网上也查到了这本书。
书一面世,被几个教育界的权威出面点评。
都是正面的夸奖。
说这书有知识,有宽度,还有深度。
非常适合初高中学生刷题。
沈于雪心情不爽,直接拒绝:“你自己去买,我不去。”
她是真没去。
“放学之后,我们去买一本吧?”盛清对盛顾道。
“我一听题目,头都大,你买自己的就行,不用考虑我,”盛顾直接摇头否决。
“交给我,一会叫保镖送到学校门口,每个人都有,”言子铭叫自家保镖买四本书送到学校:“都拿回家做做,给咱妹妹捧捧场。”
听到做题,盛顾顿觉生无可恋:“倒也不必这么捧场!我老妈有钱,叫她都给我妹妹好了,卖书能赚几个钱?”
“这哪是钱的问题?这是态度问题,你可以不做,你得有这个态度,”言子铭把任务布置给保镖之后,就没再考虑这件事:“赶紧写作业吧,不然回家玩也不能尽兴。我感觉进入高中之后,家里人对我看的更紧了。”
钟戚趴在桌上嘟哝:“对啊,我家里人说,不管我成绩咋样,只要我考上大学就行,成绩不行咋考大学,你们说说?”
四个人各说各话。
一节课结束后,言子铭到学校门口拿回四本书,一人给发了一本:“看看,这书上写了,这本书浓缩了初中和高中六年的知识。我们四个一起做题,能考个中不溜就行。”
有之前补课的经历,盛顾翻开那本书,他抓着后脑勺:“你们看看,这书里的题目,是不是有点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