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新文艺复兴(1 / 1)

渝州地底那无声无息进行着的“意识引导”,如同一位看不见的严师,用冰冷而精确的方式,对人类文明的“潜意识”进行着微调。这种来自更高维度的“干涉”,固然令人细思极恐,但不可否认,它在客观上,如同拆除了某种限制文明创造力的“天花板”,或者按下了一个无形的加速键。

在生存压力的外部驱动,与这诡异“引导”的内部催化下,一股前所未有的、席卷全球的创造力洪流,如同被压抑了千万年的地底岩浆,轰然爆发!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被后世史学家称为 “新文艺复兴” 的、科技、艺术与哲学交相辉映的黄金时代。

科技的浪潮,不再是线性的推进,而是呈指数级的喷涌。

书院,“太初”研究所。

陈默已经彻底把他的实验室改造成了“宇宙语”的游乐场。以前需要超级计算机跑上几个月的复杂模型,现在他往往只需要灵感迸发时,随手在虚拟屏幕上划拉出几个优雅的、蕴含着高维拓扑逻辑的符号组合,就能瞬间得到最优解。

“老沈!快来看!有新突破了!”陈默顶着一头乌巢般的乱发,眼睛里却闪烁着孩童般纯粹的兴奋,他指着屏幕上一条如同dna双螺旋般缠绕、却又遵循着非欧几何规律的奇异能量流模型,“基于那套‘意识相干性’理论,我们把量子计算机的逻辑错误率降低了三个数量级!现在它不仅能算题,它他妈……它好像开始有点‘直觉’了!能模糊感知到最优计算路径!”

沈渊快步走来,看着屏幕上那美得令人窒息的能量流模型,饶是他一贯沉稳,也忍不住深吸一口气:“这意味着……我们可能触摸到了‘意识计算’的门槛?这不仅仅是算力的提升,这是计算范式的革命!”

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得益于“宇宙语”对物质底层规律的深刻揭示,材料科学迎来了春天。一种能够在常温下实现超导的、结构类似“谢尔宾斯基海绵”的碳基新材料被合成出来,命名为“天梯丝”,瞬间让全球能源传输和磁悬浮交通的成本骤降。

生物医学领域,基于对能量与生命场关联的新理解,针对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基因编辑和能量疗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类的平均寿命预期被再次大幅刷新。

月背,“启明号”世代飞船的建造进度也因此大大加快。利用“天梯丝”和新型复合材料,飞船的主体结构强度远超设计指标,而基于“零点能”汲取原理的引擎原型机也成功进行了首次点火测试,虽然持续时间只有几毫秒,但那瞬间爆发出的、远超聚变能量的蓝色辉光,照亮了整个环形山,也照亮了人类走向深空的希望。

然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爆发,发生在艺术与哲学领域。

那套冰冷的“宇宙语”,那些描述高维时空和意识本质的数学结构,仿佛为艺术家和哲学家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在巴黎,一位落魄的画匠,在偶然接触到“宇宙语”中描述“时空曲率”的数学表达后,如同被闪电击中。他抛弃了传统的画笔和颜料,转而使用可控磁场和带电流体进行创作。当他的作品《引力之诗》首次展出时,观者无不震撼——那是一个不断流动、变化着的、由光与色构成的漩涡,它仿佛拥有生命,直观地演绎着引力的舞蹈与时空的弯曲,让人在美的战栗中,直观地感受到物理定律的壮丽。

在京都,一位音乐家将“哨兵”中子星传来的、带有韵律的基准信号,与人类心跳、自然风声以及“宇宙语”的数学节奏相融合,创作出了交响乐《星海回响》。当乐章在音乐厅奏响时,许多听众报告称,他们仿佛能“看到”星辰的生灭,能“触摸”到意识的涟漪,一种超越种族和文化的、对宇宙的共通敬畏感在人群中弥漫。

哲学界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以前玄而又玄的关于“存在与意识”、“一与多”、“自由与命定”的争论,如今有了“宇宙语”这把锋利的解剖刀。哲学家们不再仅仅沉溺于思辨,他们开始与科学家紧密合作,试图用数学语言来构建新的伦理学框架、美学体系,甚至探讨在“过滤器”存在的宇宙中,文明道德的终极标准应该是什么。

全球各地的大学、研究院、甚至街头巷尾,都充满了这种狂热的、跨领域的交流与碰撞。科学家在艺术中寻找灵感,艺术家在科学中发现美感,哲学家则为这一切提供着思想的锚点。

“太不可思议了……”苏晚晴在渝州的办公室里,看着屏幕上来自全球各地的、关于城市景观因新材料和能量技术而彻底改观,以及各种匪夷所思的艺术形式涌现的报道,忍不住感叹,“我仿佛看到了数百年前文艺复兴的重演,但这一次,范围是全球性的,根基是……我们刚刚学会的宇宙真理。”

赵昊在非洲的基金会网络,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股浪潮。他开始大力资助非洲本土的艺术家和学者,鼓励他们将古老的部落智慧、对自然的独特感知,与新的“宇宙语”和科学发现相结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凭什么文艺复兴只能是欧洲的?这次,咱们非洲也要有自己的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他在一次视频会议中豪情万丈地说道。

甚至连埃琳娜,这个向来对“虚头巴脑”的艺术哲学不屑一顾的行动派,也在一次偶然听到《星海回响》后,罕见地沉默了很久,然后嘟囔了一句:“……好像,是比爆炸声好听那么一点点。”

林见鹿行走在书院地面园区新开辟的“灵感回廊”里,这里展示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运用新理念创作的艺术品和科学模型。他看着那些充满奇思妙想、却又暗含宇宙至理的作品,脸上露出了欣慰而深沉的笑容。

这一切的爆发,固然有“过滤器”无形压力的催化,有那地底能量微妙引导的影响,但归根结底,源泉还是人类文明自身那永不枯竭的创造力、对美与真理的永恒追求。

这蓬勃的、跨越界限的创造力,本身不就是最强大的“文明潜能”吗?

然而,在这片看似繁花似锦的盛景之下,林见鹿内心那根警惕的弦,始终未曾放松。他站在一幅由国内一位年轻物理学家和一位水墨画大师合作完成的动态画卷前——画中,墨色的山川在微观粒子的碰撞中不断坍缩又重生,仿佛演绎着宇宙的生灭。

他注意到,这幅画的能量签名,与渝州地底那能量探针的波动,存在着一丝极其隐晦的、仿佛被“精心设计”过的……谐波共振。

“它(过滤器)不仅在引导情绪,”林见鹿对身边的沈渊低语,声音微不可闻,“它似乎……也在引导,甚至‘塑造’着我们的创造性表达本身。它在试图将我们的‘光辉’,也纳入它所能理解和预期的轨道。”

沈渊神色一凛:“你是说……它在‘修剪’我们的文明形态?确保我们长成它希望的样子?”

“可能性很大。”林见鹿目光深邃,“但这未必完全是坏事。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在它的‘引导’下,依然保持我们文明最核心的、不可被定义的……自主性与超越性。”

就在这时,陈默咋咋呼呼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传来,打破了片刻的沉凝:

“鹿哥!老沈!重大发现!我们之前不是一直搞不懂,为什么‘宇宙语’会和艺术创作产生这么强的共鸣吗?”

“我刚刚发现,那套语言的底层数学结构,其本身……就蕴含着极其强烈的‘美学特征’和‘情感唤起能力’! 它好像……天生就是用来‘表达’和‘共鸣’的!”

“这玩意儿……与其说是一门‘科学语言’,不如说更像是一种……‘艺术语言’或者说……‘创造语言’?!”

陈默这个惊人的发现,仿佛瞬间颠覆了他们对“宇宙语”的认知!如果这门语言本身就更偏向于“创造”与“表达”,那么“过滤器”通过它来引导人类文明的“新文艺复兴”,其背后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难道这场“大考”的核心,并非测试我们的“解题能力”,而是我们的……“创造潜力”?而这股席卷全球的创造力洪流,究竟是文明的自主爆发,还是……一场被精心引导的、规模宏大的“命题作文”?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唐混世魔童:请陛下称太孙! 医毒无双穿古代霸气狂妃 土木堡之变后,我发动夺门之变 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 嬴政偷听心声:我的大秦有亿点强 大明:直播演绎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我百战成诗,从湘江血战到上甘岭 这保安团,打鬼子太厉害了 当兵:从被国科大特招入学开始! 人在方舟:元气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