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投资纪律(1 / 1)

“幻镜科技”这场突如其来的内乱风波,虽然被林见鹿以雷霆手段迅速平息,但其带来的冲击波,却在“见鹿资本”内部引发了远比外界想象更为深刻的反思。它像一盆掺杂着冰碴的冷水,兜头浇在了因“点金手”盛名而有些微醺的团队头上,让所有人都清醒地认识到,资本世界的残酷与复杂性,远非几句“投资未来”、“战略共建”的理想主义口号所能涵盖。

潜在的背叛、人性的贪婪、规则的漏洞、联盟的脆弱……这些隐藏在光鲜投资案例背后的暗礁,随时可能让一艘看似坚固的航船触底沉没。

风波平息后的第一个周一上午,林见鹿没有召开庆功会,也没有任何形式的自我褒奖,而是召集了“见鹿资本”全体核心成员,以及从“见鹿科技”抽调来的部分法务和财务骨干,举行了一场闭门的、气氛严肃的“投后管理复盘与规则升级”会议。

会议室里没有了往日的轻松,每个人都正襟危坐,面前摆放着厚厚的关于“幻镜科技”事件的详细报告和分析材料。

林见鹿坐在主位,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每一个人,开门见山:“‘幻镜科技’的事情,我们赢了,赢得很漂亮,也很迅速。”他顿了顿,语气陡然转沉,“但这恰恰说明,我们之前的投后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的漏洞和侥幸心理!”

这话让一些原本以为会得到表扬的成员,心头一凛。

“我们过于强调‘赋能’和‘信任’,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潜在风险的常态化监控和制度化制衡。”林见鹿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清晰地回荡,“我们以为‘生态协同’和‘共同愿景’足以绑定利益,却低估了人性在短期巨大利益面前的动摇可能性。我们依赖创始人的‘自觉’和‘情怀’,却放松了基于规则和数据的‘他律’。”

他拿起“幻镜科技”的投资协议副本,重重地放在桌上:“这份协议,条款不可谓不完善。但为什么直到李锐发难,我们才后知后觉?为什么我们没有提前发现他那些可疑的财务操作和违反同业竞争的行为?为什么我们对a轮那家机构的潜在动向缺乏预警?”

一连串的问题,如同鞭子,抽打在负责“幻镜科技”投后管理的团队成员心上,也让其他人感同身受,冷汗涔涔。

“这不是某个人的责任,”林见鹿缓和了一下语气,但目光依旧锐利,“这是整个体系的问题。我们必须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将‘雷霆手段’中那些被迫使出的‘非常规武器’,转化为常态化的、系统性的‘投资纪律’,嵌入到我们未来每一个投资项目的骨髓里!”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用力地写下了四个大字:投资纪律。

“从今天起,‘见鹿资本’的投后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几条铁律!”他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这一条条纪律,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合了“幻镜科技”事件中的血泪教训,具体、可执行、且极具威慑力。它们将“见鹿资本”的投后管理,从相对松散、依赖个人能力的“艺术”,升级为系统化、制度化、数据驱动的“科学”与“兵法”结合体。

会议结束后,整个“见鹿资本”如同一个被输入了新指令的精密机器,开始高速运转起来。法务团队开始对所有投资协议进行拉网式复查;沈渊的团队开始加班加点开发新的风险监控模型;周薇则开始梳理所有被投企业的股东结构,着手建立关键股东沟通档案。

林见鹿亲自执笔,将这次复盘总结和新的投后管理纪律,形成了一份内部“白皮书”,下发到每一位投资经理手中,要求必须熟读并严格执行。

潜龙经历风雨,不仅没有折损鳞甲,反而借此机会,重新锤炼了自身的筋骨,打造了一套更为严密、也更显成熟的“驭资本之术”。他的投资哲学,在增添了“纪律”这根坚硬的脊梁之后,变得更加完整和强大。这张覆盖未来的资本版图,也因此被编织得更加牢固,足以应对未来更猛烈的风浪。真正的巨头,不仅需要仰望星空的眼光,更需要脚踩大地、步步为营的谨慎与铁律。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重生九零,我带空巢村暴富 记录2025 四合院:抢少女小娥,孩子生不停 末世简易修仙 末日囤满仓我的安全屋坚不可摧 海贼:天是蔚蓝的,今天刚穿越 破天崩开局从奴隶到女帝 五朝首辅,老朱说大明没我得散 重启大明:从拒绝自挂煤山开始 凰图霸业:重生后我登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