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路上,不少人己经开始穿素服了,镇子里不少胥吏也开始整顿河道,勒令画舫之类靠边,不准营业,同样接受“制裁”的还有酒肆,楚馆娼舍这些地方该封的也都封了,不许歌乐与营业,最后便是一路敲锣打鼓,让打更人通知各处,国丧期间明令禁止一切嫁娶。
虽然丧事可以,但不能首接发丧,必须上报。
石桥峪是个镇子,镇子和村不同之处在于外面有城墙,城墙上面有旗帜,旗帜上面有字,可以让人远远看到后明白这儿是哪里。
眼下这些旗帜都得降半,犹如人弯腰鞠躬般,象征举镇行丧。
“三日后,渎河神庙设灵堂,所有人务必到场行丧,届时将会画押——”
整个镇子的这个下午都有些混乱。
许平阳看着如此浩大的声势,忽然发现,自己正在经历“国丧”。
何谓史书中的“风光大葬”?
天下缟素,举国哀悼,便是如此。
“可惜手机没带过来,不然真想把这些都拍下来,真太牛逼了”
许平阳看着如此真实浩大的动静,一时间内心也感慨万千。
不过看着一个个男的被从楚馆中赶出来,还是有点想笑。
这么一闹,整个石桥峪大街小巷都挤满了人,都在说着聊着这件事。
“让让,让让嘞,都让让,大师来了,都让让啊”
就在他看热闹时,一声吆喝打开人群。
人群中让开一条路,只见一群人簇拥着几个和尚走了过来。
为首和尚白胡子白眉,穿着红袈裟黄僧衣,一手禅杖,一手念珠;其余沙弥皆穿青灰僧衣,脖子上挂着大串串,分成两列,双手合十跟在身后。
“这谁啊?怎么来了和尚?是来做法的吗?”
“准备还没做完呢,做什么法?这老法师好像是福慧。”
“福慧住持?招隐寺住持?他来作甚?”
“莫不是哪家豪门大户也死了人,要他来唱经超度?”
众人议论纷纷,也看热闹跟着。
许平阳也好奇,来了兴趣,跟着过去凑了热闹。
毕竟这个福慧住持看着就老大不小了,人模狗样,似乎很是不俗。
只瞧见这群和尚在福慧带领下,一路往前走,身后跟随的人越来越多。
很快到了渎河尽头的码头,这里船只货运己经停下,前面塘口也被清理了出来,原本挤满的船只都被停靠到了两边。
码头边上放着一条香案,上面放香炉,放地藏菩萨,放了瓜果之类。
除此之外,还放满了灵位,足足几百个。
许平阳听着周围人议论,不禁头皮发麻。
原来这些灵位都是在这渎河之中溺死的人。
有的船家或者船家女,有的是来游玩的,有的则是钓鱼溺亡,有的是涮马桶洗菜洗衣服时落入水中,还有的则是喝酒从桥上掉下去,或自寻短见。
这倒也不稀奇。
跟组这些年,有时拍着戏附近都有小孩野泳溺亡。
以前家门前那河里,每年都要淹死几个。
再则新闻里为了救人,连续搭进去好几个,最终全没了的事还少?
这还是在现代社会,如今这般的古代,还是通入镇内的这般大河,每年溺死之人至少十几个也不稀奇,几乎每月都有,尤其如今夏日更是不少。
许平阳没在本地见过溺死的人,毕竟来的时间尚短。
将心比心,可真要见到溺亡的,他也不会亲自下去救援。
他不是不会游泳,而是更知道溺水之人在水中爆发的混乱求生欲的可怕。
现在么
就看这个大师带着人,怎么搞这场水醮来超度溺水亡魂了。
只见福慧先引火,点着火盆,有人拿来一捆修剪好的稻柴,每个沙弥都拿了一根,每个人一边诵经一边将稻草折起来,最终递到福慧手中。福慧将所有稻草捆扎起来,念着经投入火盆。
火盆熊熊燃烧,他拿着一只盒子,将里面东西倒入火盆中,火焰小了很多,但仍旧燃烧着。燃烧起来的味道充满香味,原来是檀香沫。
至此,福慧方才对着火盆双手合十,念经跨过。
跨过后,所有沙弥拿出木鱼来一边敲打一边跨过火盆。
每过一个,福慧就会拿出铜槌击打放在桌上的黄铜颂钵,发出一声极其清脆悦耳的声响。
他会用铜槌磨着颂钵边缘,那声响就会出现变化,仿佛能浸透心灵。
全员过火盆后,福慧拿过来一只葫芦,将水倒入颂钵中,拿着柳枝蘸着水,朝每个沙弥身上洒一下。
撒完后,又朝着周围场地洒上一圈。
剩下的水也没有洒开,把颂钵放在香案上,沙弥们纷纷跏趺而坐,坐到了场地边缘的蒲团上,竖起挂佛珠的单掌,眼观鼻鼻观心,静默——
福慧一手禅杖——锡杖,一手拿着铜槌。
“南无阿弥多婆夜”
福慧唱经,每唱一小段,到停顿处都会抬起锡杖。
锡杖落地时,上面铜环碰撞发出声响,他继续念。
念了一大段后,到要大顿换气处,便拿着铜槌敲打颂钵。
如此往复,一遍经唱完,周围人都安安静静看着听着,有种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感觉,许平阳也觉得这个福慧和尚有点本事,这《往生咒》唱得是真好。
至少吐字清晰不囫囵,但也不是一字一顿卡得很厉害。
有种温润平静的流畅感。
不过超度那么多人,你就唱个《往生咒》这算啥?
就在许平阳疑惑时,第二遍经文起来了。
这一次是所有沙弥一同敲打着木鱼跟着唱,却是《佛说阿弥陀经》。
这经文可不是一般长。
其中佛与众生一问一答,也由福慧和这些沙弥替代。
最让许平阳吃惊的还是福慧和这些沙弥竟然唱的也是梵语。
他不了解这经,更不知道梵语,只是修习了金刚禅后,对这些东西有种似隐约又比较明确的感应,可以首接断定。
看到这里,许平阳也就不想再看下去了,觉得浪费时间。
《阿弥陀经》长得一比吊糟,与其在这里看热闹,还不如回去画符。
就在他要走时,人群忽然有些骚动。
“怎么回事”
“水面”
“和那天一样”
“高僧啊不愧是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