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穆杰挣扎大叫。
李水贵看着如此不成器的儿子,面如死灰。
他知道这回完蛋了,无论审查结果如何,他的好日子是到头了。
为首的阿sir向李水贵亮出证件,说道:
“你涉嫌干扰邮政工作,扰乱社会秩序造成恶劣影响,并涉嫌利用zhi权伪造公民身份材料,请跟我们走一趟,接受调查!”
李水贵没有反抗,顺从地配合阿sir走向警车。
那名为首的阿sir在围观的人群中扫视,见到李牧这个苦主后便上前握手道:
“李同学,你放心,我们会尽可能调查清楚录取书的去向!”
此事已经成为上级督办的重点案件,长官特意告诉他要安抚苦主的情绪,避免将事态进一步的扩大。
申旦大学的那封函件已经从省里转递到市里。
本市能出个全国高考状元是好事,结果出了这档子事。
除了得照顾申旦大学的面子,现在市里有关方面也在担心这里面还有狮城的侨胞贵宾,如果事情没有处理好,这回丢人就要丢到海外华侨那里去了。
“谢谢阿sir,学校已经给我补发了录取通知。”
“那也总是要查清楚的,会有个交代。”
在村民的目送中,李水贵父子被带走了。
没想到在本镇叱咤风云十几年的李水贵,竟然会为了不成器的儿子作出这种糊涂事,这在李家村又成为了村口大树下一桩新的劲爆谈资。
警车已经开走十几分钟了,村口大树下的人反倒是越聚越多了。
李彩珠从潘芸那听到了事情的全貌,也叫嚷起来:
“竟然是这般黑心!还好没叫他得逞!”
“算了,不谈这事了,彩珠你们回来,跟我们说说南洋的事情吧,听说狮城那边都是高楼大厦,发达得很,是不是整座城市象个大花园?”李大勇转移话题道。
“狮城确实是被称作花园城市,不过我们前几天路过鹭城,建得也很美,以后大陆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的!”陈君实说道。
“是的是的,肯定会越来越好。阿叔,我和君实商量了下,家里现在住的老土屋,已经很有年头了,我们想出钱点帮你们修个小楼。”
李彩珠这次回来探亲,除了给李家每个人带来礼物,也是为了帮远在台岛的李盛州弥补对大陆亲人的亏欠。
李光州一听李彩珠要帮他们建房子,下意识就拒绝道:
“彩珠,你们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我们农村人有个能住的地方就行,哪里需要住小楼?你们能回来看看,我已经非常高兴了。”
潘芸虽然十分意动,但听家公这么说了,也就只好作罢。
李大勇也是摇着头说不用。
“阿叔,这也是我阿爸吩咐我的,他远在台岛,奶奶到临终前也都是您帮忙照顾的,我阿爸有亏欠啊。”李彩珠继续说道。
李牧见李光州还想推辞,便主动开口:
“这房子,我支持建!”
本来李牧就规划着名要给李光州他们建个三层的小楼,当然目前他手上的钱不算多,复盖自己的学费和开支目前是完全足够,但要建房子帮家里改善生活条件却还是不够,这也是他抓紧要把《活着》写出来的原因。
他知道李彩珠提出来这点,自然是真心实意希望李光州能有个干净整洁的新房子来安享晚年。
这个年代,在农村建个房,以李彩珠的实力自然是能轻松办到的。
“既然小姨和姨夫要帮家里建房,我也表个态,我支持建,钱也不能全让小姨和姨夫出,我也出1000。”
家里其他人见李牧竟然也要出钱建房,纷纷惊得说不出话来。
过了一会儿,还是潘芸先反应过来,问道:“阿弟,你哪里有这么多钱?”
潘芸之前听人说起过,现在村里建个象样的三层小楼,起码得2000块。
“是啊,房子自然是得建,钱还是我们出。”李彩珠坚持道。
“其实我现在已经是一名作家了,能够自己写稿赚钱了。多的没有,1000块还是能拿出来的。”
“当然,这也是我和小姨的一片心,都是希望家里的生活条件能更好一些。阿公,你们就不要再推辞了。小姨,你也让我表现表现,回馈家里。”
李光州听李牧说成了作家,高兴不已:
“是之前那个住别墅的大作家教你的?把你也教成作家了?”
老爷子知道,大作家在社会上可是很有地位的!
“阿弟真厉害!听说作家写一本书能赚县里好几套房呢。”潘芸笑道。
“那得是出了名的作家,阿弟这才刚学会呢,你别搞乱了啊。”李大勇瞪了眼妻子,他岂能不知妻子心里也想建房。
“哈哈哈,我这几天听村里人都说阿弟是文曲星下凡,你瞧,这已经是作家了。快说说,写了什么作品?小姨也去拜读你的大作!”
李彩珠听李牧说已经写稿赚钱了,那必然是发表作品了,她要去找出来看看。
陈君实虽然是搞商业的,但也看了不少文学作品。他大概了解目前大陆的稿费标准,李牧能赚到1000元以上的稿费,那起码得发表了大几万字的作品了,这也引起他的好奇。
李牧见家里人都盯着他,也不再卖关子:
“我的首个作品是一篇小说,《一地鸡毛》,这个月发表了,现在在国内算小有名气吧。”
“已经是小有名气了?好啊!既是状元,又是作家,我李光州的孙子,了不起啊!”老爷子激动道,眼里都闪过泪光。
“《一地鸡毛》?等等,这个作品名字,我怎么感觉有点熟悉?”
陈君实有点不确定,仔细回忆。
“我想起来了!前两周我在狮城《联合早报》上面看到一则报道,其中提到内地这个月出了一篇优秀的小说,就是《一地鸡毛》,没想到竟是阿弟写的!”
“阿弟,你这岂止是小有名气,已经是赫赫有名了!”
家里人听陈君实这么说,更是被惊住了。
“这就已经是有名的大作家了?”
李大勇想不到,从小养到大的外甥,18岁以前也就是比一般人聪明些,可这一个多月来,竟然有这么大的成就。
一参加高考,就成了省状元。
一写小说就成了国内有名的大作家。
“既然这样,彩珠和阿弟都坚持要建房,那就建!我们夫妻俩也能出个两三百。”李大勇说道。
李光州见孙子这么有出息,侄女又是一片孝心,也同意建新房了。
“我看阿弟成为作家的事情,还是暂时不要在村里传扬了。”
李光州深谋远虑,李大勇和潘芸应下。
李牧也正有此意,点头道:
“暂时还是家里人知道就行,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公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