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完高考,李牧终于有时间静下来思考目前的处境和后续规划。
首先想的是原身的身世。
李牧当前和阿公李光州算是住在舅舅和舅妈家里。
李光州生了一子一女,也就是舅舅李大勇和李牧的母亲李小娟。
李牧听舅舅讲,当年他母亲李小娟是附近几个行政村公认最美的花。
就是太单纯才被城里知青哄骗了,有了李牧。
原身的生父名字叫陈世宇,是十八年前下乡插队,援建海岛的城市知青,听说是从申城还是浙省那边过来的,被县里安排插队到乡里。
据舅舅李大勇回忆,当时李小娟还带着那个知青上过门。李大勇对那个人的印象就是长得好,比较文艺。
但对方家里长辈是在大城市里做官的,两边门户差别太大。
李光州和李大勇都不同意两人在一起。
果然,陈世宇在这下乡插队不到半年就走了。
返城时据说都没有和李小娟告别,连夜走的。
陈世宇离开一个多月后,李家才发现李小娟早已珠胎暗结,气的李大勇大闹公社,要求公社和陈世宇相熟的知青发电报,让陈世宇回来娶他妹妹。
后来陈世宇就失去了连络。
李小娟生了李牧后,附近行政村还是有不少青年愿意和李小娟好,来李家提亲并承诺把李牧当成亲儿子来养,但李小娟都没同意。
十年前,李小娟留了纸条说北上去找陈世宇,自此再无音频了。
这些都是原身记忆里的内容。
李牧忆及此,不禁想吐槽一句。
用后世的话说,原身的母亲李小娟就是个恋爱脑。
舅舅李大勇娶了舅妈潘芸后,舅妈也是把李牧当成亲儿子在养。
但如果接下来李牧去申城上大学,虽然这个年代的大学生会有补贴,但大学期间总归还是需要不小的花费。
早几年上大学,还属于国家全包干。
现在是1990年,国内大学从去年开始就开始实行象征性收费,每学期收费约在200-500元,但再过几年便会涨到上千元甚至更多。
舅舅李大勇自己也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十岁,小的是儿子刚三岁。
舅舅舅妈身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
上大学的费用,李牧自己也得想想办法。
这时候村里很多东西都还需要去供销社凭票购买。
但他知道,此时沪市、粤省和浙省等市场经济活跃的地区已经开始率先废除粮票制度。
所以搞钱就行了,票这块倒是不用去下功夫。
他思考着现在要想搞点钱,能做些什么。
这日傍晚。
李牧帮着舅舅从渔船上卸鱼货,听到村里大妈大婶围在村头老榕树下交头接耳,聊得不亦乐乎。
“哎,你们听说了没,隔壁村来了个大人物,说是个作家,那栋靠海的白色小别墅,就是他的。”
“是那栋白色别墅啊?建的真豪华,人已经住进去了?”
“住进去快一周了,听说前两天县里的领导来专门来拜访,你说能不富贵?”
“我还听说别墅里配了专门的保姆和司机,那保姆四十岁看着象三十的,昨天还出来买菜呢。”
“是是是,隔壁村武进家那个后生仔,昨天捕到只半米长的花龙虾,就是卖给那个别墅的保姆,听说卖了不老少呢!”
“啧,那半米长的花龙虾,我还是小时候见过一回,更别说吃了。”
“”
晚饭时。
李牧再次听到舅舅和舅妈在讨论隔壁村来的大人物。
“武进的那个后生仔,实在是有运道,半米长的花龙虾就让他捕到了,卖了这个数。”
舅舅李大勇伸出两个手指头比划。
他跟武进算是同行,了解更多的消息。
“20?”
“200!”
“真的,真有这么多?”舅妈潘芸惊呼。
“这还能有假,只不过武进家不对外公开罢了。咱们也就是家里谈谈。”
这个年代的渔村,200块足以让多数人眼热。
“武进家卖龙虾时跟人家套近乎,听那保姆说,她跟着大作家从沪市来的。”
“”
李牧边吃饭,边竖起耳朵听着。
来自沪市的大作家,1990年在东南不知名海岛旅居写作
想着想着,他脑海里突然跳出来一个人!
这个大作家是苏同!
苏同除了是国内知名作家外,后来还做到了申旦大学文学院的名誉院长。
李牧在申旦大学读书期间曾去听过苏同的讲座,苏同回忆了得意之作《妻妾成群》的创作历程,其中便提到了其1990年创作这部小说时曾跑到东南沿海的不知名海岛旅居了一段时间。
这就对上了。
李牧现在觉得隔壁村白色别墅里的大作家,十有八九是苏同!
他突然有了灵感。
要想办法和这位大作家搭上线。
次日清晨。
李牧主动出击,去了村里人描述的那栋白色别墅。
这栋别墅建在村头靠海的地方,看起来有两层高。
别墅墙面都刷了珍珠白色泽的外墙漆,造型充满现代设计感,在周遭地界简直是鹤立鸡群,很好找。
走近后。
不出意料,大门紧闭。
李牧来之前打听过,别墅里的保姆,每早七点多会出门采购。
蹲守了半个多小时,果然大门开了。
保姆陈姐提着篮子出门,看到别墅门口站着一个小伙子。
“小伙子,你有什么事吗?”
“姐姐好,我是苏同老师的读者,想找苏老师签个名。会不会打扰了?”
李牧的语气中带着些许不好意思,但却麻利地掏出了本子。
陈姐见李牧对着她微笑,心中也不由暗叹,这孩子长得真好。
“你是附近村里的?”
她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毕竟苏老师现在到了新书写作的关键期,特意到不知名的海岛上闭关。
但看着李牧那期待的眼神,陈姐又没法直接拒绝。
“要么我带着你的本子进去问问,如果苏老师忙就没办法了。”
陈姐轻叹后,想着帮这小伙子变通下。
“谢谢姐姐!”
陈姐拿了本子后返回别墅。
苏同正在二楼书房,书房门开着,但陈姐还是照例敲了敲门。
苏同正在思考着新书的书名。
最近刚好写到小说的高潮处,之前定的几个书名,他现在觉得都不够好。
“苏老师,外面有个你的小读者,想求个您的签名。”
“放着吧。”
陈姐见苏老师兴致不高,把本子放到书桌边角,便退了出去。
她想着让那小伙子过几天再来拿本子。
陈姐刚退出书房,苏同随手拿起那本子,准备下笔签名。
打开本子的第一页,上面赫然写着:
《妻妾成群》
霎那间,仿佛有一道雷光在苏同脑中炸开。
他不停念叨着这几个字,
“妻妾成群,妻妾成群”
“取得妙,好!就用这个名字。”
苏同得了个好书名,朗声而笑。
陈姐在书房外疑惑不已。
怎么突然间,苏老师这么高兴?
随后,陈姐听到苏同在书房里出声:
“人还在?让他来。”